喬新周
(宣大高速公路管理處)
當今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施工機械已經成為高等級公路施工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施工機械的合理使用可以加快工程進度,提高工程質量,縮短工期,節省勞動力,從而降低工程造價。而搞好施工機械的成本管理,可以使這種現代化的施工手段和工具得到充分的利用和發揮,并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在高等級公路的施工中,85%以上的工作量由機械完成,機械使用費用約占工程總費用的 25%,搞好機械的成本管理就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工程成本,創造經濟效益,從而提高企業自身的生存和競爭能力。
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市場經濟逐步完善,公路施工企業由過去的單純生產型向生產經營型轉變。而機械作為施工企業的支柱,也必須適應這一客觀要求,改變以往對機械只管使用而不考慮費用的作法,而是應該從設備的選型購置、管用養修等直到報廢的全過程進行系統管理,從而增收節支,提高經濟效益。
加強施工機械成本管理,可以通過學習先進管理經驗,總結一套適用于不同機型、不同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防止出現無論什么工程,死搬硬套原班機械,而不做合理搭配,致使機械使用率低下,造成極大浪費,從而降低施工機械成本、工程成本。
機械化施工的特點在于施工手段先進、工程進度快、質量高、經濟效益好,而只有通過加強施工機械管理才能真正發揮機械化施工的優勢,提高效率,創造效益。使人們認識到機械化施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走機械化發展道路。
由于成本管理是全方位、全過程的管理,所以在施工機械管理中,必須縱向、橫向齊抓共管,才能真正體現成本管理,才能在施工機械方面實現規模經濟和效益經濟同步增長。
合理的選定機種、機型,不僅要與施工條件、施工方法和經濟效益聯系起來,全面分析比較,而且還要考慮它的結構設計和制造質量,一旦選型購置決策失誤,就會造成機械的使用效率不能完全發揮,并且后患不斷。所以在選型購置時,一定要根據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生產上可行的原則,選擇最佳方案。
據統計,機械故障的 70%以上是由于使用不當而引起的,30%是由結構設計和制造質量而引起的,可見合理使用在成本管理中同樣重要。機械合理使用中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堅持“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相結合“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修理、改造與更新相結合”和“以預防為主、維護保養與計劃檢修并重”的原則,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把操作者引導到正確使用機械的軌道上來,做到工作有紀律,操作有規程,生產有指標,質量有標準,消耗有定額,成本有核算,獎懲有依據,從而激勵先進,鞭策后進,提高施工機械管理水平。
(2)加強人員素質培訓。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大量先進技術已逐步滲透到工程機械的領域,如微機技術、電液控制技術等,要管好、用好、保養好這些機械,發揮機械效率,提高經濟效益,就必須讓職工充分熟悉各種機械的使用性能,能根據其技術特性、使用性能合理操作機械,延長機械的大修間隔期和經濟使用壽命。對職工進行定期培訓,不僅要增加其業務知識,而且還要提高其思想素質,培養出一支技術精、作風好的職工隊伍。
(3)有組織的選擇、調配和組合機械。
根據工程的特點,選出與其相適應的機種和數量后,還需要研究施工工藝、施工組織、合理的進行配組。可以在已選定的機械中,確定機組的主體機械,然后按需要配備輔助機械,使其工作能力與主體機械保持平衡,形成單項工程機械化。從而使每臺機械都能在施工中發揮最大的效率。
(4)加強施工機械施工現場管理工作。
包括對運輸道路的整修、壓實、灑水除塵,施工現場機械的合理分布,安全生產標語、標志和防護設施等的設置,夜間工作還需要安裝必要的照明設施,確保施工質量和安全。
(5)做好施工機械的維修保養工作,確保機械連續正常運轉。
注重保養工作,杜絕“重使用、輕維護”的現象,確保機械設備得到正確維護。通過維修保養,使機械的可靠性大大提高,適應工程建設需要,避免因機械故障而產生的施工障礙,從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施工機械成本管理將成為現代施工企業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提高企業競爭能力中扮演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