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瑞芹
(鄭州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鄭州 451450)
思想政治理論課對高職和諧校園建設中的作用
牛瑞芹
(鄭州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鄭州 451450)
和諧校園建設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職院校發展戰略中的重大課題之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在構建和諧校園方面具有明顯的實踐意義,其作用在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他們良好的品質以及掌握正確的方法論等,使每一位大學生都能自由、全面、和諧地發展,對構建和諧校園具有獨特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和諧校園;教學;作用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高職院校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構建和諧社會總布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同普通高等院校一樣,是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這門課主要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主要目的是疏導人的思想,使人樹立正確的觀念,塑造人的精神世界,進而激勵人前進、尊重人的價值、調動人的積極性。通過全面深刻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意識,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塑造他們和諧的人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對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形成良好的校園氛圍,減少和杜絕不良校園現象作用極大,對構建和諧校園意義深遠。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以下幾點功能對建設和諧校園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最主要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把握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確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使青年學生健康成長,成為時代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近年來,一些大學生尤其是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表現出信仰缺失、理想淡化,學習上沒有目標,整天混混噩噩,感覺學習和生活都很無聊,把郁悶常掛在嘴邊,失去前進的動力,與學校積極向上的和諧氣氛格格不入,這個現狀也是建設和諧校園必須改變的。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特別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教育,可以使同學們有一個清醒的政治頭腦,增強思想政治素質。這些,對每一個同學的人生發展都具有定向和動力的作用。這門課的學習可以加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還可以通過一些案例,如抗震救災、世博會的舉辦等,使愛國主義的主旋律得以弘揚,集體主義價值得以提倡,社會主義信念得以鞏固。通過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讓大學生在一些重大的現實問題上多一些理性的思考,教學時應該把握時代特征,緊密聯系實際,引導他們關心時代的風云變幻、關注時代的熱點、熱心于國家的時政大事。通過學習,使學生內心有一種信仰并身體力行,確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時代觀,只有思想上、理論上的清醒,才能保證理想、信念上的堅定。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還在于淡化市場經濟使人物質利益最大化的危險,培養健全人格,改良社會風氣,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陣地真正成為知識、思想、理性、道德的培養之所,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構建和諧校園提供精神支撐。
新時代的教育,不僅要使學生有知識,會做事,更重要的是會做人,這就要求我們培養的學生必須具有良好的品質。在當今市場經濟體制下,有不少學生把對金錢的追求高于對價值理想的追求,致使學生中出現為了錢而不惜一切代價的現象,嚴重影響了他們優良品質的發展。如果不糾正現在大學生中存在的這種現象,那么我們的教育就是失敗的,我們建設和諧校園和和諧社會的希望就很渺茫。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特別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正是擔負著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制意識的功能。通過這門課的學習,可以使每個大學生成為知榮辱、講道德、懂法律的人,從而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現在大學校園中的一些不文明、不和諧的現象,對建設和諧校園是個很大的阻礙。如隨地吐痰、隨地扔垃圾、浪費水電和糧食,還有情侶在公眾面前過分親密,不尊重老師等,這些現象的出現主要是一些學生社會公德偏差,并且往往是這部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造成的。大學生的誠信意識、誠信行為、誠信品質關系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關系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對大學生優良品質的培養至關重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介紹了道德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弘揚社會主義道德,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倡導社會公德,樹立家庭美德,還對法律基本知識作了介紹,為學生普及法律知識并在實踐中遵紀守法、增加維護法律尊嚴的責任感上起到推動作用,也為我國民主法治的和諧社會建設起到推進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通過案例或視頻資料、社會實踐等,使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的一些不恰當行為會給他人、社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還可以通過互換角色深入體會,學會換位思考問題,減少類似的一些不經意的行為,提高學生的自我素養。作為大學生,對這部分內容不僅要系統學習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聯系實際,在了解基本的理論概念的同時,真正踐行“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為和諧社會、和諧校園建設做出自己的努力。
構建和諧校園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指導,因為它是和諧社會的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是全黨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是實現科學發展觀、社會和諧的推動力量。在和諧校園建設中,深刻認識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才能明確和諧校園建設的根本目標和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它從指導思想、理想信念、價值取向、道德規范以及行為方式等方面全面而系統地闡述了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的根本方向、精神實質及深刻內涵。
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最根本內容,在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中,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去教育學生,從而為培養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提供堅實的思想基礎。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也在多元化,在這樣的環境下,一些學生很容易失去是非得失、真假善惡的判斷標準,再加上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差異性、多變性等,很容易導致不和諧因素的產生。這些不和諧現象的消失,要依靠核心價值觀教育,提高這些學生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構建和諧校園奠定思想基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解決的是走什么路、實現什么樣目標的問題,是為了引導和激勵全體人民努力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理想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奮勇前進的精神動力,如果沒有理想就等于沒有精神支柱,就失去凝聚力。理想決定行動,有共同的理想才有共同的步調,才能齊心協力達到目標。建設和諧校園是建設和諧社會的一部分,并且具有相通性,所以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來引導學生,對于建設和諧校園有很大的推進作用。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價值觀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價值觀是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解決的是應當具備什么樣的精神狀態和精神風貌的問題。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動力。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求真務實、奮勇爭先的時代精神,是我們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輝煌成就的精神動力。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交融,成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使全民族的創造精神和創造活力充分迸發。在構建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中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激勵學生,培養愛國思想,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努力學習,為和諧社會和和諧校園建設做貢獻。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解決的是人們行為規范問題。榮辱觀,是人們對榮辱和恥辱的根本看法和態度。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是形成良好校園風氣的重要基礎,對于在和諧校園建設中弘揚先進文化、抵制落后文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社會主義榮辱觀滲透到校園生活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有利于增強道德認同,形成道德自律,塑造良好的道德人格。社會主義榮辱觀指出合格公民應遵守的基本思想道德規范、法律法規和應該養成的文明生活方式。對學生群體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宣傳教育,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道德規范,并深刻理解貫穿其中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精髓,對推進和諧校園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和諧的校園氛圍應該是一種積極向上、學習氛圍濃厚,能夠不斷出現一些創新思想的文化環境,這種環境的形成離不開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對同學們學習專業知識以及日常生活就具有方法論意義。首先學習專業課,離不開科學的思維規律、認識規律,離不開科學的方法論的指導。我們獲得一定的專業知識后,如何把有效的專業知識進行有機的整合,消化為自己的東西,實際上就是方法論的問題。其次,大學生處于世界觀、人生觀還沒有完全定型的時期,認識事物難免出現偏差。在獨自處理人生、學業、交際、戀愛等問題時可能出現迷茫,甚至可能因為一些挫折會出現自我傷害或者傷害他人的事情,這些現象與和諧校園建設的要求不符。這些現象的出現是主要是因為沒有辨證地看待自己和周圍的客觀環境,沒有處理生活中問題的科學方法論。
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教學,能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掌握科學的方法論,并幫助他們把這些方法論運用于學習專業知識和提高專業素質,培養學生主動獲取和應用知識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拓寬知識領域,形成廣博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并能把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實踐。也能讓學生在生活中用全面的、聯系的、辨證的觀點來看待和認識事物,學會理性思考,并透過現象看本質,了解到事物客觀真實的一面,這其實正是辯證法在生活的中體現。因此,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處理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對于建設和諧校園環境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
和諧校園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結果,它需要教師和同學的共同努力,需要各個部門之間的共同配合,需要制度、方法的逐步完善。大學以教書育人為主要目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更強化育人功能。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能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人的全面和諧發展是構建和諧校園的本質要求。和諧校園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些特征蘊含著對人的全面和諧發展的基本要求,體現了人的知識、道德、能力、情感、心態的統一。因為和諧校園靠全面和諧發展的人來構建,所以說構建和諧校園要依靠以育人為主要功能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通過這門課的學習,使人達到全面和諧發展的目標,為建設和諧校園奠定思想基礎。
[1]《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材編寫課題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教材編寫課題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張秋玉.談如何發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構建和諧校園中的作用[J].法制與社會.2009,(6).
G641
A
1671-4733(2010)02-0072-03
10.3969/j.issn.1671-4733.2010.02.22
2010-05-15
河南省教育廳“十一五”2008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對河南生民辦高等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編號:2008-JKGHAGH-650)
牛瑞芹(1976-),女,河南范縣人,碩士,助理講師,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電話:15803913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