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倩
(1.安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2.安徽審計職業學院基礎部,合肥 230601)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學干預路徑
王 倩1,2
(1.安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2.安徽審計職業學院基礎部,合肥 230601)
闡述了心理學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指出了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強調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學方法的客觀性、合理性,結合一般方法和具體措施給出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的心理學途徑。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心理干預
DO I:10.3969/j.issn.1671-4733.2010.01.24
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的多元化發展,特別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創新高校的辦學方向,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從各高職院校的工作實踐和辦學層次來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教學規范和教育方式與普通高校大致相同,但學校的辦學水平和學生層次的客觀性決定了思政教育的主要問題和矛盾表現在心理學層面上。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發生、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在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中引入心理學,既尊重思政教育客體的客觀性,又有助于科學地把握主體、客體以及主客體互動的心理規律,通過心理引導、咨詢等多種心理學手段,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思想認識方向,以實現思想教育的最終目標,提高當代高職大學生的全面素質。
1.1 心理學與思政工作的區別
從本能層面上來說,思政教育是整個社會、國家的時代任務,是大學教育、人生教育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必須把思政教育融入在當代大學教育結構中,才能幫助當代大學生認清形勢與任務,對自身進行合理目標定位,為今后走上社會提前修身、養性。譬如,在我國,“兩課”教育就是思政教育的重頭戲。只有通過“兩課”教育,學生才能系統地理解何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何謂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才能正確理解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革和發展方向。而心理學則著眼于個體,強調個體認識自我,建立自身的認識和評價體系。通過心理咨詢、引導等多種手段,有助于培養學生健康良好的個性,有助于學生合理融入到群體活動當中,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合格大學生的重要微觀手段。
就教育方法和手段而言,思政教育強調灌輸與教育,言傳與身教。是主體強加給客體思想認識的教育模式。如通過授課、報告、檢查評估、表揚批評等各種手段,要求學生務必理解和掌握一定的思想意識。而心理學更多的是強調自愿性原則,強調客體通過理解、修正建立一套自身且只適合自己的認知體系。如通過談話、傾聽、溝通等多種手段讓客體能更好地認識自我,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有效的干預機制,培養學生良好的意識形態和健康穩定的人格。
1.2 心理學與思政教育的聯系
兩者相互依賴、相互依存。一方面,提高大學生思想覺悟和認識水平,必須以健康穩定的心理為前提。叛逆、抵觸、錯誤的心理完全接受不了任何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心理學中的方法和手段有助于加強思政教育,提高思政教育水平和效率。有時甚至化難為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兩者的功能性、目標性一致。心理學和思政教育都能促進大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助于當代大學生正確地主動地融入到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中,乃至將來快速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要,在錯綜復雜的社會、人際關系中理清關系、脈絡,成為一個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由此可見,思想意識的形成和發展受人的心理活動規律支配,而且人的行為特征也依賴于心理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應以心理發展規律為依據。思政工作只有借助心理學的相關理論、方法、手段,才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存在諸多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的困難。一方面,高職學生層次多,入學水平差異大,且學生成績、綜合能力相對較低;另一方面,部分高職學生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學習勁頭不足,人生觀、價值觀取向模糊。究其原因,主要是突出表現在心理層面上。
過于自卑。這是高職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他們總是認為自己高考考的差,覺得自己的大專院校與普通本科院校差異大。另外,高職院校的客觀條件和水平導致社會的認同度不高,在學生畢業、就業、擇業上產生較大的矛盾。這是學生在現實中產生自卑的主要原因,對學生的心理產生較大的傷害。這些問題更是對學生的思政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不治本,何以治標。而這個本就是心理。
上網、打架等傾向。高職學生的自卑、失落的情緒得不到寄托,往往通過上網、打架等方式來宣泄。心理的不平衡、不滿足感都會誘發他們在網上表現自我。這種問題一旦達到一定程度,可能會導致精神性病癥,甚至演變為惡性事件,諸如的“馬加爵事件”實在讓人觸目驚心。這時想僅僅依靠思政教育來引導學生走上正途已經不可能了,因為簡單的言傳身教已經觸動不了學生那脆弱的靈魂。
就業、擇業問題。辦學水平、社會的認可讓很多學生喪失了就業擇業的信心,更談不上選擇自己理想的職業。這個不可逃避的問題往往在剛上大一的學生心理就埋下了陰影,潛移默化般地成為學生心理拔不掉的一根刺。此時的思政教育中如果沒有及時的心理輔導、職業生涯規劃等措施進行心理干預,這些學生必然對未來喪失希望,迷失自己,而思政教育也必然失敗。
這些客觀存在的事實體現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結合心理干預的緊迫性與合理性,這些合理性還表現在:
在思政教育同時,及時介入心理學方法和手段,能夠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動機、態度。這種遵循個性的發生、發展規律,能夠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同時實現思政教育的目標。
心理學干預原則與思政教育的統一性。心理學干預原則是通過各種手段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我修正,從而建立自我完善的評估和預測機制。思政工作中如果直接灌輸,把主題思想意識直接強加給個體,可能會造成逆反、抵觸的情緒,最終使學生厭惡這種教育。思政教育中注意到教育方式與心理教育的統一性后,往往可以變客體為主體,化被動為主動,學生不但樂于接受思想意識的教育,還能事半功倍。
3.1 一般方法
3.1.1 研究個性、塑造個性,因材施教
借助心理學方法,向學生本人直接詢問、了解,鼓勵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個性品質。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個性品質和信仰與思政教育中一般個性品質加以比較對照。塑造個性強調給學生更多機會和平臺展示自我。引導學生在思政教育中帶領大家學習,談認識,談體會,而且要著重搭建這種平臺。如采用多樣的教學環境和方式,課堂上發揮互動,給學生以機會報告、闡述思政理論認識、個人世界觀和價值觀,讓學生自我發覺自我實現潛力和能力,不斷建立自信心和良好的人格。因材施教重點要求先解決心理問題,再突出思想意識要求。對不同個體選擇單獨的解決方案,耐心細致地幫助個體提高認識水平。
3.1.2 思想問題與實際問題相結合
引導學生建立自信、自卑的評判標準,正視自我,接受現實,并且在實踐中讓學生自己去檢驗。如鼓勵學生在參加校內外實踐活動時,多接受挑戰,提高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在實踐中逐漸增加自信心。在思政教育中可以合理安排就業、擇業教育,拓寬視野,樹立理想,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面對失敗的勇氣。如重視學生課外實踐特別是畢業實踐活動,讓學生逐漸深入社會,自己在社會活動中發現自我問題,特別是心理問題,培養獨立自主提出解決問題方案的方法。有條件的可以多安排課外實踐活動以及適當延長畢業實踐活動的時間。最好能由心理輔導老師參與和帶隊。
3.2 具體措施
3.2.1 充分發揮心理咨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通過心理咨詢功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自我修正心理矛盾,戰勝心理障礙。真正地尊重個性,把思想認識落到細節上,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這種心理咨詢活動不僅僅是談話的方式,而且也不僅僅是一對一談話方式,可以通過寫信,或者借助網絡聊天等方式,主要能讓學生感覺是輕松交流,慢慢介入。老師還可以逐步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心理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簡言之,現在的心理咨詢要依靠科學的手段和現代化的方法。
3.2.2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系統性、專門性、規范性
雖然現在大多數學校都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問題是缺乏系統性和專門性。要加大心理教育課時,并且在教學規范上強調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統一性。這方面主動性在老師的層面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除了自身需要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外,還要多學習參考其他學校特別是兄弟院校的方法和經驗,取長補短。而真正做好這件事,更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牽頭,充分利用協會的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整體上得到認可和幫助。
3.2.3 優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環境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庫,并且要有發展性。這個發展性體現在把心理問題聯系實際,與時俱進。使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有針對性和時效性。
3.2.4 重視學生團體、社團的輔助性功能
讓心理教育和思政教育適度離開課堂,離開老師。讓學生團體作為學習、評估、檢驗的對象。發揮群體效應,培養自我提出問題,修正問題的能力,從而最終提高思想意識水平。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集體的價值觀和凝聚力能感受和同化個體的不健康因素,或許年輕人之間的交流更能達成學生思想的共識;另一方面學校和心理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支持,創造更多的機會和環境并且要保證這種手段的持續性,隨著學校和社會的需要,創造性地提出一些課題讓學生們積極的探討和研究。
[1]吳運,郝文清.心理學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4.
[2]劉海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當重視學生心理問題[J].廣州師院學報,1999,(10):66-68.
[3]楊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構想[J].思想教育研究,2008,(1):26-29.
[4]鄭日昌,陳永勝.學校心理咨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Psychologic Method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Qian
(1.School of Politics&Law,Anhui N o rm al University,Wuhu Anhui241000;2.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Audit,Hefei Anhui230601)
In this pap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sychologic method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described,and the generalmental health problem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proposed.It is objective and reasonable thatwe can put psychologic method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And finally some genaral and specific methods are given.
vocational colleg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sychology;psychology intervention
G641
A
1671-4733(2010)01-0083-03
2010-01-29
王倩(1982-),女,安徽合肥人,助理講師,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政教育,電話:13966737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