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紅
(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互聯網對高職生心理發展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高 紅
(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隨著網絡在我國的日益普及和發展,高職院校也逐漸成為信息化運用及變革的重要陣地;網絡給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豐富多彩的內容和意想不到的便捷;當然,也給高職生的思想帶來了強烈的沖擊,給高職生的心理發展帶來了一些消極影響,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因此,建立健全網絡監督機制,強化高職院校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積極應對挑戰的對策便顯得尤為重要。
互聯網;高職生;心理;思想政治教育對策
21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隨著網絡在我國的日益普及和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聯系變得越來越緊密。高職院校也逐漸成為信息化運用及變革的重要陣地。信息及網絡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教學、科研、管理、后勤服務等方方面面。互聯網在發揮它的優勢作用的同時,也給高職院校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挑戰。網絡對高職生的思想道德、行為模式及心理發展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長期沉迷于網絡導致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各種心理問題日益增多,且因為個體行為的自主性、虛擬性和隱蔽性日益增強,導致網絡犯罪行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在新時期如何教育和引導高職生正確地對待和使用互聯網,幫助高職生擺脫網絡的束縛,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一項課題,也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本文分析了互聯網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發展產生的消極影響以及產生這些影響的心理學成因,并通過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徑闡述了消除這些影響的有效途徑。
思維是一種高級的認知過程,辯證思維是思維發展的高級階段,是思維發展達到成熟和完善的重要標志,辯證思維能力是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大學階段是人的邏輯思維及辯證思維快速發展的重要階段,高職院校大學生應抓住機會,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地鍛煉和發展自己的辯證思維。然而思維的發展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主體只有通過不斷地接受外界的刺激,并不斷地進行概括、抽象、推理才能使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得到更好地鍛煉。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高職院校大學生主要是通過在課堂上與教師的各種互動,以及各種實踐教學環節來實現辯證思維能力的發展的。一方面,在課堂的互動環節中,大學生的新舊知識得到了碰撞,通過自己的思考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自身的邏輯思維得到了糾正;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實踐課程較多,高職生通過各種實踐教學環節,獲得了應用所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機會,他們的感性經驗得到不斷地豐富,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得到不斷充實,特別是通過直接的創造實踐,高職院校大學生能體會到理性思考和懷疑創新的樂趣和價值,從而增強他們應用辯證思維的自覺性。與此相比,網絡給他們的思維發展帶來另外一種沖擊,網絡中的信息與現實世界相比更加形象、直觀和生動,信息內容一目了然,網絡中的大量信息是不需要他們在頭腦中進行再加工,只需要直接接受便可,這樣的信息對于個體而言,難以獲得能夠挑戰其思維能力的刺激,他們的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得不到很好的鍛煉,實際上當他們在瀏覽網頁時主要使用的是形象思維,這是一種傾向于對事物進行感知的思維,而辯證思維的發展則受到了限制,認知能力的發展被禁錮。這往往導致許多高職生似乎什么都知道,而又“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情況。
又由于網絡的這種便利性,使得網絡中的黃色信息、虛假信息、垃圾信息、蠱惑信息充斥著高職生的視野。高職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思想還未完全成熟,而過于頻繁地接觸網絡,很容易為各種形形色色的信息所左右,被一些錯誤的言論所蠱惑,形成認知上的偏差,失去自我評判力,做出一些非理智的行為。現實情況是,我國有著十分龐大的高職生群體,高職生群體上網人數在不斷增加,每天上網 3個小時以上的占 21.1%,這相當于開設一門思想政治教育課所用的時間,試想這么大的一個群體,如果長期接觸一些不良信息,這對他們的認知該是一個多么大的沖擊,在這種形勢下,建立健全網絡監督機制,強化高職院校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便顯得尤為重要。
互聯網加強了不同文化、不同地區的人們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各種思想和傳統在互聯網的世界里得到了碰撞和交流。由于互聯網是一個自由的世界,各種言論并沒有經過過濾,思想也沒有統一模式,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網絡的途徑來發表自己的見解,對于同一現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一切,對于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完全確立的高職院校大學生而言,他們一方面渴求真理,而另一方面還沒有完全掌握評判真理的標準,當他們面對形形色色的言論時,內心往往會產生困惑,表現出內心的苦悶。這種苦悶,易使他們迷失前進的方向,喪失前進的動力。這種困惑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梳理,很有可能會表現為一種極端的行為。
對于大多數高職院校來說,學生的學習條件、學校的校園環境、文化生活等較一些高水平的綜合性的本科院校,還存在一定差距,且人文氣息相對薄弱,學校里學生往往缺乏豐富的業余生活,因此容易感到空虛和無聊。在這種情況下,網絡世界豐富的信息資源、無拘束的交友方式及新異刺激的網絡游戲便很容易就吸引著眾多的高職院校的大學生群體。此時,如果缺乏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學生往往容易流連于網絡的世界,而無法自拔,最終導致網絡成癮。這種網絡成癮現象與吸煙、喝酒甚至吸毒成癮一樣,一旦患上便很難擺脫。患有網絡成癮的學生往往表現為極不愿意甚至無法離開計算機,一旦離開,便顯得沒精打采、興趣喪失、思維遲鈍、社交活動減少,而一旦接觸網絡便又高度興奮。網絡成癮已嚴重影響高職院校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患者初期只是表現為對網絡的精神依賴,渴望上網沖浪、玩游戲,之后如果不能加以控制,將導致意志的喪失,最終可能發生精神的分裂。
人是社會的動物,人只有在與他人的交往與接觸中才能很好地適應這個社會,進而產生積極的舉動。而人只有在與外界的不斷接觸中,可以不斷得到他人的評價與反饋,進而不斷地進行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長期沉溺于網絡中的個體,慢慢地阻斷了與他人交流的橋梁,很難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目前大部分網民在網絡上所結交的朋友很少是用心深交的,這樣的人際關系是十分膚淺和脆弱的。同時大量的時間投入網絡世界,自然減少了與外界接觸的機會。一旦脫離了網絡,便感到極度空虛與無助,很難適應現實的環境。
每個人都有一種自我實現的需要,需要的滿足是人行動的動力來源。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一種最高層次的需要,是針對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獲得的需求。高職生都是懷揣理想、滿懷抱負地跨進學校的大門,他們每個人都有實現自我價值的強烈愿望,但是到了大學以后他們往往與同齡人是不相上下,再加上缺少一技之長,以及人際關系問題,心理上容易出現失落,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合適的途徑去實現自我價值,覺得自己的生活被空虛推動著,極需要有讓他能充實自我的事情去做,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接觸了網絡,借助于熟練的操作與長時間的沉迷,逐漸成了網絡游戲中的常勝將軍、聊天室中的常客、對方眼中的強者,自我被充分地放大,在網絡中找到了自我實現的途徑。然而這種自我的滿足只是一種歪曲的滿足,個體的自我價值并不能通過網絡優秀的分值而得到提升,尋求網絡來滿足自我的個體的是裹足不前的,甚至其人生是大步后退的。
本能論是精神分析理論的重要內容,它強調在人的一切行為中起決定作用的是人的本能。本能是人在出生時就具有的,人尋求滿足饑餓、渴、累、逃避黑暗的這些癥狀的要求就叫本能。本能是人行動的基本動力,人的行動都是由本能驅使而進行的。享樂是本能中的一種,人人都有追求快樂的本能,個體所進行的許多活動都是為了滿足娛樂自我的需要。而網絡世界為人們提供了大量的豐富多彩的內容,使用者足不出戶便可享受生活的樂趣,越來越多的使用者熱衷于刺激的網絡游戲、開放的交友方式、隱蔽的個人空間、開心的網上購物、海量的資訊信息、在網絡的世界中他們找的了一種新型的娛樂方式,享樂的本能得到滿足,以至于徜徉在網絡的世界中久久不肯退場。
自律道德是指人們進行道德判斷和行為選擇時,主要是受自己主觀的價值標準支配,而不是外部的規范。這是一種從主觀動機出發,用科學或不科學、合理或不合理等新的標準來判斷是非,由個體自身已具有的主觀的價值所支配的道德判斷,是道德發展水平趨于成熟的主要標志。高職學院的大學生的道德水平均處在自律道德水平,但由于種種原因,這種自律道德的發展因個體差異而存在不均衡的情況,長期沉迷于網絡中的大學生普遍存在自律道德弱化的現象,這種弱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這些人的主觀價值標準無法戰勝享樂的本能,表現為自控能力較差,自己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的行為,極易形成網絡成癮現象;另一方面,是難以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標準,以至于面對形形色色的網絡信息,表現出缺乏評判力,要么輕易相信網絡上的錯誤言論,導致自我價值的迷失;要么在幾種言論中徘徊不定,出現內心的迷茫。
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加強網絡思想道德教育作為其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積極通過班會課、宣傳欄、個別教育等方式,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轉化和引導工作。一方面,要向學生闡明網絡的利與弊,增強學生的自我評判力與約束力,將學生的隨意行為轉化為自覺地行動。也就是要引導高職生以正確的態度來對待網絡,鼓勵他們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為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服務,使他們始終走在數字化、信息化的前沿,同時也要讓學生意識到網絡中既有精華又有糟粕,長期沉溺于垃圾信息、蠱惑信息及網絡游戲中,對于人生轉折時期的高職生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當對網絡的正確認識上升到意識的層面,當學生能以自覺地行動抵制網絡的各種不良誘惑時,這時的高職生便已處于自律道德居主導的水平;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要及時清除校內各網絡系統中的垃圾信息,注重宣傳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網絡中引入主旋律和正面教育內容,加強對網絡的控制和監管,即強化高職生的他律道德。當高職生長期接受他律道德約束和引導,久而久之他律道德便會實現向自律道德的轉化,從而成為一種自覺的行動。
越來越多的高職生迷戀于網絡,事實證明他們大多在“搶垃圾”而非“收糧食”,引導學生健康上網,除卻大學生自身素質因素外,客觀上高校也應該有意識地去“占領網絡思想陣地”。因為網絡這塊思想陣地,如果我們不去占領,那些別有用心的人就會去占領。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的建立,可以幫助我們來宣揚正面的思想,糾正錯誤的行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網絡行為。但建立網站關鍵是要用心,既然建了就一定要花大力氣把它運營好。這就要求網站的信息一定要及時全面、內容要廣泛、形式要多樣,要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吸引學生的注意。在實際的操作中,可以采用多種形式,例如,可以采用網絡來實現任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課后交流、進行網上學習輔導,班主任可以給學生的電子郵箱里發生日卡片,心理輔導老師可以與學生進行網上談心、個別咨詢,在校園內部還可以建立 BBS論壇,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等等,這些都是占領網絡陣地的有效方式,總之,不能拘泥于單一形式,網站的建立,關鍵還是要有學生參與進來。
在網絡時代,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眾所周知,心理學是探討人的心理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這樣的科學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心理依據。在互聯網時代,學生的很多網絡問題都可以從心理輔導的途徑加以解決,特別是對于網絡成癮、網絡犯罪等問題,其實都有它深層次的心理學成因。高職院校應充分重視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積極通過多種方式來加強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具體來講,可以在校園內部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網站,來廣泛宣傳心理健康與心理衛生知識;學校的心理輔導老師可以利用電子郵箱、BBAS論壇、聊天室等方式與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對于個別有需要的學生進行網上心理輔導等等。總之,要通過網絡來營造一份寬松、舒適的心理氛圍,建立一個可以合理宣泄的場所,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心與心的交流,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網絡心理。
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養學生對信息的識別能力、選擇能力和運用能力,使他們成為信息的主人,而不是信息的奴隸。要注重培養高職生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審美情趣,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幫助他們養成健康的網絡習慣,使他們對各種有害、腐朽的思想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總之,要盡一切可能地提高高職學院大學生對信息的鑒別能力、選擇能力,使大學生在紛繁復雜的信息面前具有強大的免疫力。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給我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給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但科學的利弊,根本上是一個人們如何利用科學的問題,只要以正確的方向為引導,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就一定能使科學為人們服務,變被動為主動,為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創新的美好局面。
[1]王瀟.網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消極影響及成因分析[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8,(10):102-104.
[2]藍新華.大學生網絡心理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J].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4):75-78.
[3]羅明,林玲.網絡對人格心理發展的負面影響[J].廣西社會科學,2001,(4):28-29
[4]劉金花.兒童發展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5]付小平,張蕾.互聯網對大學生心理、行為的負面影響及對策研究[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2002,(1):88-92
[6]劉鵬.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挑戰及對策研究[J].教育理論研究,2010,(1):137-140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ty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in China,vocational college has became an important place to use infor mation technology.Though internet has provided studentswith colorful contents and unprecedented convenience,it also strongly impacts their thinking,and plays a negative role on their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which severely challen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refore,great importance shall be attached to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internet supervisory mechanism,deepening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of effective measures to tackle the challenges the internet brings.
Key words Internet;vocational colleges students;psycholog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measures
The Influence of Internet on the Students’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Measure Research
GAO Hong
(Xuzhou Institute of A rchitectural Technology,Xuzhou J iangsu221116)
G444
B
1671-4733(2010)03-0090-04
10.3969/j.issn.1671-4733.2010.03.28
2010-08-23
江蘇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點課題:互聯網環境下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基金編號:SGSY2009Z D055)
高紅(1982-),女,江蘇徐州人,助理講師,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發展與教育心理學,電話:13813295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