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平和縣五寨中心小學 林鎮財
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只有通過學生本身的積極主動參與、內化、吸收才能實現。傳統的課堂教學往往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主角”,學習好的學生是“配角”,大多數學生只是不起眼的“群眾演員”或是“觀眾”與“聽眾”。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這種課堂教學,把豐富復雜、變動不定的課堂教學過程簡括為固定不變的記憶性、理解性的僵化的模式,因而不能適應現代學校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獨立學習能力的要求。
《語文課堂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可見,學生是從事學習的人,是教育的對象,但學生又是活生生的社會的人,是有自學能動性的主體。學生學習雖有教師指導,但畢竟要他們自己來進行學習活動。教師對學生施加影響只有通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積極發揮才能實現。因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致力于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激發興趣,使之愿學;教給方法,使之能學;培養能力,使之學會。這是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和關鍵。正如陶行知所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教師的教學要從教會學生學習出發,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就必須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展示一個學生自我活動和自主發展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相信學生,學生在老師的期待中鼓勵中學習,可以不斷獲得動力,增強成功的欲望。要培養學生動腦、動口、動眼、動耳、動手的習慣,讓學生有讀、思、議、說、練的機會,讓他們通過獨立思考和同學間的討論、交流來培養他們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才能把學習潛能和創造力發揮出來。老師只要從中點撥、指引,把老師的滔滔不絕轉化為學生的“議論紛紛”,把老師的“滿堂死灌”轉化為老師“伺機而言。”
課堂教學是充滿創造性和藝術性的活動,沒有刻板、固定不變的結構,但是卻有客觀規律在發揮制約的作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要求,把握課文的重點,講究教學藝術,形成優化的結構,以求最佳教學效果。
導讀藝術是“導”與“讀”有機巧妙結合,教師有方指導學生讀書,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會讀書,最終進入“不需要教”的境界。導讀藝術體現“主導”與“主體”的作用,改變教學中事倍功半的難點,誘導學生無意識地參與學習活動,有效地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教學《白楊樹》一課,教師可引導學生邊朗讀邊思考以下幾個問題:①白楊樹是長在什么樣的環境里?②望著戈壁灘上的白楊樹,妹妹、哥哥和爸爸有什么不同的表現?③爸爸介紹的白楊樹有哪些特點?④爸爸借介紹白楊樹表達了自己的什么樣的心愿?⑤爸爸的嘴角為什么又浮起一絲微笑?教師通過巧設問題,引導學生先抓白楊樹的特點,感受白楊樹的生長環境,然后逐步升華,巧妙地從物過渡到人,通過分析討論人物的志向、理想及時代背景,最后牽引文章中心。教師引讀有方,指導得法,充分調動了學生讀的積極性,做到以“讀”代“講”,取得最佳的效果。這種由易到難,從現象到本質,遵循認識規律,層層深入,牽引出文章的中心,教法,能使學生學后受益匪淺。
點撥藝術是抓住最佳時機,恰到好處點明撥正。當學生對已知與未知之間的矛盾不甚明了,在情感領域或求知的欲望受到抑制時,教師在思路或重難點或疑點上點明撥正,引導學生進入求知的新氛圍。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課中,在學生深讀課文后,教師適時點撥:“為什么課題叫《狼牙山五壯士》而不是《狼牙山五戰士》、《狼牙山五烈士》呢?課文從哪些方面充分表現了壯士的壯?”教師通過換詞對比點撥,引導學生討論得出:“壯士”是特別英勇豪壯的戰士,他們不是一般的戰士,也不全是犧牲了的烈士,因為在五位中還有生還的,所以“壯士”的稱謂最合適,含意也不一般。接著,學生在深讀精思的基礎上,歸納出五壯士的壯舉:誘敵上山、英勇殲敵,完成任務、舍身跳崖。教師的這一點撥,對整個教學程序,對學生理解五壯士的高貴品質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既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又有助于學生學會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題,重視學生獲取、發現知識的全過程,開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潛力。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重要,學生有了質疑問題的習慣,就能在預習或小組討論時,把不明白的地方記下來,或者在難題弄明白后,深入到知識結構的內部發現問題、設計問題并提出問題,教師積極性予以鼓勵,指點學生細心讀書、尋疑求書,激發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如在教學《飛奪瀘定橋》一文中,課文在寫瀘定橋的險要中,守城的敵人在對岸瘋狂地向紅軍喊叫:“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對這句話中的“飛”字,有位學生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這個“飛”跟課題中的“飛”的意思一樣嗎?這里為什么要用這個“飛”字?教師首先表揚了這位讀書認真,善于提出問題的學生,然后組織全班學生討論,并給予準確的回答,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在語文教學中,只要我們找準課堂教學效率低的原因,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講究課堂教學藝術,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他們的智力,讓學生學會學習,語文教學效率就會逐步提高,教學質量將會大面積提升,素質教育才得以真正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