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平和縣育英小學 盧龍水
在現實的課堂中,當我們拿著課前精心預設的教學方案靜心與學生對話時,學生們常常會有意無意地跳出我們課前預設的規范化的框架,給我們以毫無準備的意外。真正沉下心對我們的課堂教學來一個深思的話,我們會發現:我們的課堂常常只是優生的活動天地。而大部分學生成了聽眾或看客,存在與否無關緊要。我們只要求他們的答案能配合我們的教案,一個對不上再叫一個,直到對上為止,才算達到了目標要求。
我曾上過《小珊迪》這堂課,當我叫學生自讀課文之后,讓他們說說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小珊迪,學生答:“可憐的小珊迪”,“被馬車軋斷腿的小珊迪”等,我不置可否,好不容易等到一個學生答“誠實善良的小珊迪”,我才如釋重負地板書。面對學生的不同見解,我避而不見,讓精彩悄悄溜走。在這樣的例子中,老師完全滿足于預設的、期待著的答案,而忽視了學生富有個性的理解。這樣的預設,這樣的期待將導致封閉。封閉必將扼殺個性,扼殺創新。倡導個性化閱讀,就應該不期待答案,要從期待答案中走出來。讓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有見地的意見,讓創造精神在他們個性化的思考中閃耀。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對學困生的照顧,讓每一個個體都參與到思考中來,發揮個性,發展創造力。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成為知識的創造者。對于小學生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自尊心的增強,他們喜歡受人尊重,渴望獲得人們的信任。什么都想自己獨立地試一試,干一干,這時正是人的個性與創造力萌發和發展的好時機。
一節課,如果你多問問學生的意見,多采用他們提出的建議,那么也許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成果。如我在教學《會搖尾巴的狼》這一課,我只要求學生自由組合,把老山羊和狼的五次對話連起來講一講。但他們想 “演一演”這個故事,我答應了他們的要求。結果課堂氣氛非常好!經過幾個學生的精彩表演之后,全體同學都對故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復述故事時都能脫口而出,且講得生動有趣、回味無窮。我不禁感嘆:還是孩子了解自己呀!當他們對自己選擇的學習活動感興趣時,那任何艱難的學習都會變得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能使效果倍增。這就從根本上使“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有問題而不“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讓學生在個體閱讀、思考的基礎上有所感悟,有所疑問,正是個性發展的外在表現。古人也說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讓學生學會自己提出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
學生經過個性化的閱讀思考,提出的問題有時會極有價值,能問在點子上,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如我在教《坐井觀天》這一課時,在引導學生探索青蛙和小鳥的三次對話,進行了分角色朗讀之后,有位學生突然質疑:“青蛙為什么天天坐在井里?”我順水推舟,引導學生說:“青蛙天天坐在井里,這是什么原因呢?請大家展開想象,大膽推想。”于是,班里像炸開了鍋:“青蛙在井里住慣了,覺得很舒服。”“也許是有青蛙媽媽天天給它送食物,它不用擔心什么。”“也許是青蛙媽媽不讓它出去,怕遇到危險。”……這個問題對于課文的學習,具有極其重要的利用價值,我以此為載體,搭建想象的平臺,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表達各自的見解,描繪廣闊的世界。于是,課堂上便呈現一群思維活躍、見解獨特、心靈飛揚的孩子。
學生對文本的感受來自于對文本的多元解讀。但并非任何一處都可以進行多元解讀。一般來說,在作品中形象性語言描繪之處,也正是易觸動學生情感處,語言內涵豐富處,篇章結構銜接處,以及反映現實生活世界處等,均是引導學生進行多元解讀的好“路徑”。教師要在課堂上為他們營造寬松、民主、開放的學習氛圍,使他們敢想敢說敢做,使他們的思維活起來,想象飛起來,語言生動起來。
上《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課時,我和學生都陶醉在文中所描繪的美景中,同學們正專注地賞讀著自己最喜歡的詞句時,一個與眾不同的聲音出現了:“老師,我覺得書上寫的這些景物還不是最美的,我不太喜歡。”“那你喜歡什么?”“我喜歡第一自然段中省略號里的內容。”此言一出,同學們哄堂大笑。他不好意思地正想坐下,我鼓勵他把自己想象到的內容說出來。他動情地描述:“遠處,綠樹一排排,向我們點頭微笑;近處的山坡上羊兒成群,像一片片飄動的白云。”說得真美,我真佩服這孩子,會讀書,會思考,會發現,會表達。如果教學中我對這只突然舉起的小手視若無睹或把他當作一個不和諧音符,也許他思維的火花可能會從此被撲滅。作為老師,當學生在創造性解讀時,不要取笑或打擊,而應是理解、鼓勵和引導。教師的職責便是挖掘學生思維的潛能,使他們的靈光得以閃現。
有了個性化的思維和知識積累,便會激發表達的欲望,也必然會產生不同的表達內容和方式。教師應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如《當飛機遇險的時候》一課主要講述了:周恩來同志在飛機遇險時,把自己的傘包讓給葉挺的女兒的感人事跡 。我原本希望學生能有這樣的認識:周恩來同志作為一名國家領導人,在關鍵時刻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體現了領袖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但是有一位學生提出不贊同周恩來同志的做法。他認為:“周恩來對全國人民和中國的革命事業來說是一個都非常重要的人物,萬一發生了不幸的事,那損失將是不可彌補的。”我想了一下,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就表揚了他。其他同學也為他鼓掌。我們應該允許學生有自己的見解和獨特的想法。教師從尊重學生出發,能認真傾聽每一個學生的聲音,看到學生積極思維、大膽表達的優點,把肯定、贊賞及時地傳遞給學生。教師富有激勵性的評價,不知道要激活多少個生命細胞呢!
古希臘哲人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點燃的火把。”個性是創造力的源泉,個性將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每個教師都要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智者,擁有一雙慧眼,及時捕捉稍縱即逝的火花,珍視、呵護每一棵富有個性的小苗苗,并創造機會,讓他們盡興地表達見解、表現自我、展示才華,讓個性在閱讀教學中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