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上海時期魯迅雜文的“公共性”"/>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公共知識分子的話語突圍
——論上海時期魯迅雜文的“公共性”

2010-08-15 00:52:09陳迪強

陳迪強

(大連外國語學院文化傳播學院,遼寧大連116044)

公共知識分子的話語突圍
——論上海時期魯迅雜文的“公共性”

陳迪強

(大連外國語學院文化傳播學院,遼寧大連116044)

上海時期的魯迅脫離教授和官員的身份,成為一個自由撰稿人,同時,上海更加繁榮的報刊業以及政治上的特殊性,使魯迅后期的雜文更具有公共性。其雜文寫作表現為一個公共知識分子面對革命話語、自由主義知識分子話語、商業化文人話語與官方知識分子權威話語時的一種“話語突圍”。在這個過程中,他以“人話”的審視為起點,始終堅持“立人思想”,秉持“立人話語”,始終關注的是公共事務背后的知識/權力關系,其雜文寫作本身就是一種話語實踐。

魯迅;后期雜文;公共知識分子;話語

“上海時期”相對于“北京時期”的雜文寫作盡管具有內在一致性,但上海時期魯迅的自我定位、心態以及外部環境的變化也導致其雜文寫作呈現出新的特性。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其雜文“公共性”的增強。公共性有時就表現為公共領域,其特征有三:第一,公民成為公眾,私人走向公共生活,并堅持獨立的話語立場;第二,批判性,私人要對公共事務發言;第三,通過傳播媒介走向公共交往網絡,形成一種公共輿論。從這幾方面看,魯迅后期雜文正是以文學形式出現的公共輿論。魯迅在上海徹底告別文化官員和大學教授的身份,成為依附市場的自由撰稿人,取得了自由說話的內部和外部環境。普及程度更高的上海報刊,及其商業化的運作方式給魯迅雜文走向公共領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使其寫作成為一種參與社會交往和對話網絡的手段,這是一種雙向互動的,而非單向的講述和闡發。

這種公共性如果從話語分析的角度看,是魯迅作為公共知識分子利用雜文和報刊網絡對社會上流通的各種話語進行批判的活動,故可稱為是“關于話語的話語”。所以考察魯迅后期雜文的公共性就是要對魯迅雜文進行微觀的話語分析,考察雜文產生的社會政治文化背景,看其如何深入到各種話語的內部,如何拆解、剖析話語背后存在的知識/權力關系。當然,這是個很大議題,本文僅從魯迅的身份變化及話語策略上進行初步的探討。

一、上海時期魯迅的自我定位與雜文寫作

綜觀魯迅一生,每一次空間的轉換不僅標志著生活方式的轉變,也帶來他思想狀況的變化。來到上海,對魯迅而言具有更重要意義:魯迅由一個大學教授、政府官員轉變為一個賣文為生的自由撰稿人,一個亭子間的“市民”。掙脫體制的束縛使其獲得了更為充分的自由發言權利,上海發達的商業報刊及租界特殊的政治環境為其提供了馳騁疆場的外部條件。同時,由于政治的原因,30年代上海成為各類知識分子避難或尋夢的場所,當時上海云集的各路知識分子幾乎占了全國的半壁江山。這也使當時的上海成為各種思想和話語交鋒的是非之地,魯迅的雜文也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那么魯迅面對新的空間,新的生活是如何定位的,這種定位對他的雜文寫作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魯迅剛到上海不久,即應邀到各大學進行演講,其中有兩篇是關于知識分子的(魯迅稱為“知識階級”)。在《關于知識階級》的演講中,他說,“真的知識階級”“與平民最接近,或自身就是平民”,“確能替平民抱不平,把平民的苦痛告訴大眾,”“他們對于社會永不會滿意的,所感受的永遠是痛苦,所看到的永遠是缺點”[1]187-193。在《文藝與政治的歧途》的演講中,他談的是文藝和政治,其實也是知識分子和政治的話題,這里的“文藝家”、“革命文學”等語幾乎可以換成“知識階級”。他說:“我每每覺到文藝和政治時時在沖突中,……惟政治是要維持現狀,自然和不安于現狀的文藝處在不同的方向。”[2]113-119

這兩篇文章可以說是魯迅對知識分子社會定位的自我理解,“它構成了魯迅最后十年的思想與行為的基本出發點”[3]261。考察魯迅說的這種“真的知識階級”,我們發現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敏感,能首先感受到社會問題,具有永遠的批判性;二是具有獨立精神;三是不計利害,敢于公開為民眾說話。這種界定其實正具有我們今天所討論的“公共知識分子”的內涵。

“公共知識分子”是美國的拉塞爾·雅格比在1987年出版的《最后的知識分子》一書中提出的一個概念,主要是針對知識分子“公共性”的喪失而提出的,至今仍是學界熱門話題。這里引入這一概念討論魯迅的雜文寫作也是意在從“公共性”的角度審視魯迅雜文的寫作機制和功能。在一般的理解中,“公共性”被認為是知識分子的本有之義,不需要在前面加一個限制語,但是,隨著大學體制的迅速發展,知識分子也逐漸體制化,公共性也就成了問題。“五四”過后,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公共性也出現同樣的問題。他們關懷公共事務的精神在“五四”新文化運動退潮以后也逐漸褪色,知識分子群體產生分化,有的回到書齋,踱進“研究室”;有的進入政府機構成為官員,自身失去了獨立的批判力量。魯迅雖然一直關注社會、批判現實,但他教育部官員和大學教授的身份給他帶來很多羈絆,他從北京到廈門、廣州再到上海,是一個自我放逐的過程,也是一個公共知識分子角色和政府體制不斷沖突的過程。

在來上海之前,魯迅曾有“作文和教書勢不兩立”的言論,但在猶豫之后又認為:“我如寫點東西,也許于中國不無小好處,不寫也可惜;但如果使我研究一種關于中國文學的事,大概也可以說出一點別人沒有見到的話來,所以放下也似乎可惜。”[4]182魯迅最終選擇作文,這里的“作文”,對魯迅來說就是社會批評和文明批評,這和安穩的教書生涯相比意味著要融進喧鬧的社會生活。“作文和教書勢不兩立”之論實際上也暴露了魯迅無法調適公共知識分子角色和體制之間的沖突。魯迅的個性注定他不能做公家人,只能做“流人”,漂流在體制之外。“什么是公共知識分子,最普通的理解,它的本質不僅僅是‘公共性’(‘一位具有公共聲音的思想家’),而且這種理解的一部分還是,知識分子相比學者、顧問、職業人士甚或許多政策分析人士而言,會為更加廣大的社會公眾寫作。”[5]26魯迅到上海以后,沒有了體制的束縛,使其公共知識分子角色更加突出,上海繁盛的報刊業和廣泛的讀者群,使他的雜文通過報刊與論爭對手、與讀者、與社會形成一個開放的、對話的交往網絡,從而更具有公共性。在上海實際上有“兩個魯迅”,一個作為學者的,從事翻譯和學術研究,另一個是作為公共知識分子的,主要從事雜文寫作。用康德論啟蒙時的話來說,前者屬于知識的“私下運用”,后者則是知識的“公開運用”[6]24。

二、“人話”:魯迅后期雜文的話語起點

上海時期魯迅以一個“市民”的姿態關注社會現實,尤其是利用上海發達的報刊網絡,深入各種話語的內部,拆解、反思、抨擊這些話語背后存在的壓迫和謬誤。他的雜文寫作通常是以某報刊的報道開始的,到“自由談”時期達到高峰,在他逝世前還寫了一系列的“立此存照”,完全用新聞報道組成,也可見魯迅對這種方式的鐘愛。魯迅后期雜文,雖然是最終指向現實批判,但首先是關于“話語”的批判,而這種關于“話語的話語”總是從對“人話”的審視開始的。

《偽自由書》中有一篇《人話》的雜文,歷來因為里面講述了一則“柿餅”的笑話而廣為流傳,但在筆者看來還有更深的意義:童話《小約翰》里,小約翰聽兩種菌類爭論,在旁說道:“你們倆都是有毒的!”菌們便說:“這是人話啊。”另一則引法布爾的《昆蟲記》中以人的角度去形容鳥糞蜘蛛和殘食交配對象的昆蟲。魯迅說:“這未免太說了人話。”然后魯迅將此引申到人類,“人話之中,又有各種:有英人話,有華人話,華人話中又有各種:有高等華人話,有下等華人話”。所以魯迅提醒要分清講的是“哪一種人話”。田間勞作的農婦想象皇后娘娘起床后情景是真誠的,一點不好笑,但經高等華人講述后就成了笑話,是“高等華人意中的下等華人話”。魯迅在這里實際上區分了真的“人話”和假的“人話”,褒義上的和反語意義上的。他是呼吁講真的“人話”的。比如下等華人自己的表述是真的“人話”,盡管幼稚,粗俗,但卻真誠,可他們的聲音卻被“上等華人”代為講述,被描寫,真的“人話”被假的“人話”肆意的扭曲了。

在另一篇文章《立此存照·七》中再次抨擊在兒童專刊上發文“把自國的人民的生命價值估計得只值外僑一半”的人不講“人話”。因為他看出這里面潛藏著主奴關系,“主殺奴無罪,奴殺主重辦的刑律,自從民國以來,不是早經廢止了么?”這種主奴意識不除,“我們的子孫”就將仍然淪于奴隸,“這于我們民族前途的關系也是極大的”,所以魯迅最后說:“大朋友,我們既然生著人頭,努力來講人話罷!”其實這里魯迅關注的重心不在殺哪國人孰輕孰重的問題,而在于該文所隱藏的話語關系。尤其是這樣作為知識分子的“大朋友”對“小朋友”的教育、宣講時所顯示的知識/權力的悖謬。

在此意義上,筆者認為“人話”幾乎可以作為魯迅后期雜文的一個核心范疇,他話語批判的基點就是“人話”。“人話”,首先意味著“常識”,而在30年代的上海租界,欲望、名利的糾纏使許多知識分子忘記了常識。比如,在《止哭文學》中,魯迅引用了王慈的文章《提倡辣椒救國》,王文說北方用辣椒可止小兒哭,魯迅諷刺道,“這真是空前絕后的奇聞,倘是真的,中國人可實在是一種與眾不同的特別的‘民族’了”,直指該作者不顧常識的胡說。“人話”,其次是對話語背后的“隱語”進行解碼。在同一篇文章里,魯迅又不僅僅是談常識,而是進一步指出:“然而我們也很分明的看見了這種文學的企圖,是在給人辣而不死,‘制止他討厭的哭聲’,靜候著拔都元帥。”“不過,這是無效的,遠不如哭則‘格殺勿論’的靈驗。”[7]73所謂“提倡辣椒救國”無異于叫被壓迫和被侵略的人民不要抗議和呼喊,那樣會誤了黨國的周密安排,這背后正是御用文人的“幫忙和幫閑”策略。顯然,在揭示“常識”的背后仍然是權力話語的批判。翻閱后期的雜文,魯迅大多從小事入手,從日常物理入手,但又遠不止于此,而是意在穿透各種意識形態編織的權力網絡,揭示各種語言暴力得以流行的文化機制。

再次,“人話”,還體現出魯迅對“立人”思想的堅持,后期魯迅關注的根本仍然是人自身的解放,仍然是“國民之自覺至,個性張”,“人國”[8]58。不過和前期不同之處在于馬克思主義學說擴展了他的視野,使他看到了階級的、大眾的解放,尤其是“下等華人”的解放,但這是以“個人”為前提的。他晚年稱贊蘇聯,正是因為他以為那是“一個簇新的真正空前的社會制度從地獄里涌現而出,幾萬萬的群眾自己做了支配自己命運的人”[9]426,關注的重點仍是“支配自己命運”的個人。所以魯迅后期雜文隨處可見各種階層劃分法,如高等華人和下等華人,壓迫者和被壓迫者等。

魯迅在《祝中俄文字之交》中說:“從俄國文學里明白了一件大事,是世界上有兩種人:壓迫者和被壓迫者。”[9]460作為公共知識分子的魯迅不僅為現實中的被壓迫者呼喊,而且更多的是用雜文解剖話語中存在的壓迫和被壓迫、奴役和被奴役的關系,不僅反抗顯在的壓迫,而且反抗一種隱性的“有理的壓迫”。《從盛宣懷說到有理的壓迫》一文提及報載公告:“反抗本國資本家無理的壓迫。”魯迅就說“有理的不在此例”,如:“必須克苦耐勞,加緊生產……尤應共體時艱,力謀真誠合作”,即應該順從資本家之剝削和壓迫。“天下的事情總是有道理的,一切壓迫也是如此。”這種“有理”實質是一種“知識”的壓迫,知識在背后提供壓迫的合法性,讓你不覺得這是壓迫。《同意與解釋》一文中魯迅說:“上司的行動不必征求下屬的同意,這是天經地義。但是有時候上司會對下屬解釋。”“這種解釋的作用,在于制造自己威權的宗教上、哲學上、科學上、世界潮流上的依據,使得奴隸和牛馬恍然大悟這世界的公律,而拋棄一切翻案的夢想。”這種話語背后就是為奴役和壓迫尋找借口,是對個人權利的剝奪。

不講“人話”的壓迫者就是編造一套,或利用他們的“文化資本”來使被壓迫者的“人話”發不出聲音來,甚至是使他們認為“天經地義”。在《偽自由書·后記》里,魯迅對當時《大晚報》報道新聞時用獵奇語言“以聳動低級讀者的眼目”的做法進行抨擊,并指出:“楊是泥水匠,無從看見,見了也無從抗辯,只得一任他們編排。然而社會批評者是有指斥的任務的。”[7]153在《準風月談·前記》里又說:“假如出‘學而時習之’的試題讓遺少和車夫做,絕對不一樣,自然,車夫做的文章可以說是不通,胡說,但這打破了遺少們的一統天下。”[7]189魯迅的后期雜文正是表現為“立人話語”的突圍,表現為對上海各類知識分子的話語袪魅,他的目的就是要撕開這些假面,打破“非人話語”的“一統天下”。

三、知識分子的話語批判

由“人話”范疇出發,重新審視魯迅后期雜文,呈現給我們的主體圖景就是知識分子的話語批判。在魯迅后期批判的譜系中,他總是對待國人要比外國人嚴苛,而國人中,對待上等華人要比下等華人嚴苛,而在上等華人中對待知識分子的批判又比其他人更嚴苛。“生著人頭不講人話”的“大朋友”中,主要是知識分子。這里不僅有歐美派知識分子,還有國民黨政府的官方文人,更有殖民地情境下的“商定文豪”,還有狂熱的、“唯我最革命”的左翼知識分子。在這種知識分子話語批判中,魯迅始終關注的是人的自由和正義,凡是與此相違背的奴性、霸氣等“非人話語”都是他大加討伐的對象。

“新月派”在20世紀20-30年代一度聚集了中國主要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如胡適、梁實秋、羅隆基等。不可否認,“新月派”的大部分知識分子同樣是參與公共領域、關心民族國家建設的公共知識分子。他們的一些理念和魯迅的主張也多有相通之處。但是,在與“新月派”的論爭中,魯迅關注的是話語產生的歷史語境以及話語方式,并不就有些具體問題展開辯論(除了“硬譯”問題外)。以致于梁實秋說魯迅只會“說俏皮話”,沒有“嚴正”的批評態度[10]。比如,魯迅的《盧梭與胃口》并不探討盧梭的女子教育如何,而只抨擊梁實秋的“等級論”的謬誤:“所謂正當的教育者,也應該是使‘弱不禁風’者,成為完全的弱不禁風,‘蠢笨如牛’者,成為完全的‘蠢笨如牛’。”[11]553也就是說,魯迅所揭示的是梁實秋將壓迫、等級制合理化的謬誤。同樣,梁實秋在《文學是有階級性的嗎》、《文學批評辨》等文中談到的人性論,雖然從文藝批評角度來說頗有說服力,但是在社會政治層面,要人們安于秩序,反對民眾的反抗訴求,這和魯迅在《從盛宣懷說到有理的壓迫》一文中提到的“有理的壓迫”有何區別呢?另外,《現今新文學的概觀》和《大家降一級試試看》中魯迅指出新月派的“話語霸權”:“杜威教授有他的實驗主義,白壁德有他的人文主義,從他們那里零零碎碎販運一點回來的就變了中國的呵斥八極的學者。”[9]547“梁實秋有白壁德,徐志摩有泰戈爾,胡適之有一個杜威。”[9]134這句話幾乎成了魯迅形容新月派的“口頭禪”,這背后,魯迅抨擊的是只掛招牌而不和中國實際結合的狂妄心態。

上海的都市空間里還盛產“商定文豪”、“洋場惡少”及“西崽”。魯迅后期雜文進入公共領域一個很大的批判內容是指向殖民地都市文化的,但這種批判“最終都要歸結為對知識分子自身的批判性審視”[12]。這從魯迅的這些命名即可看出。“商定文豪”的“根子在賣錢”,“前周作稿,次周登報,上月剪貼,下月出書”,且投機性強,“倘那時封建得勢,廣告上就說作者是封建文豪,革命行時,便是革命文豪”[7]377。這本質上與文學無關。《各種捐班》,《登龍術拾遺》,《文床秋夢》等刺邵洵美的一批雜文,拋開具體的爭端,魯迅討伐的實質也是這種“商定”現象。而魯迅與施蟄存的“莊子與文選”之爭則是“五四青年必讀書”爭論的一次重演,魯迅對披著“新青年”外衣的舊道德格外的警惕,所以對那些“新青年”仍勸人讀《莊子》、《文選》、玩古式信封等玩意兒非常不滿。他說,他們要“以古雅立足于天地之間了,假使真能立足,那倒是給生存競爭添一條新例的”。言下之意,仍是“五四”時反傳統立場:“現在的青年最要緊的是行,不是言。只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算什么大不了的事。”[11]12反復古,可以說是魯迅“立人”路徑之一,且終生未變。

作為左翼隊伍中的一員,魯迅對自身的文化處境也有深刻的反思。面對革命話語,魯迅也表現出“立人話語”的突圍。這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革命文學”論爭時期,第二階段是與左聯決裂時期。在第一階段之后魯迅和論爭對手結成一條戰線,也開始提倡“革命文學”(是他所理解的那種革命文學),但從其立人話語角度看,其反抗立場并沒有太大變化。創造社、太陽社以一種政治思維給魯迅定性、劃線,強調其落伍和反動。而魯迅雖然承認無產階級文學的積極意義,但他首先主張任何理論都要正視現實,尤其是人的生存和發展。他批評道:“招牌是掛了,卻只在吹噓同伙文章,而對于目前的暴力和黑暗不敢正視。”[9]84“其實革命并非是教人死的而是教人活的。”[9]297魯迅又指出創造社是中了“才子加流氓”的毒。“流氓”是魯迅后期雜文中一個重要“意象”,這里有魯迅對上海殖民地文化的一種真切體察和感受,也有對中國歷史(“人史”)深刻的認識。

第二階段的話語突圍表現在雜文形態上,主要限于《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斗》,《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一戰線問題》,《論現在我們的文學運動》,《半夏小集》,其它大量的文字都是在私人信件中。魯迅的“橫站”,仍然是以人的個性自由,思想的獨立為標準去反抗革命話語中的霸權的:“抓到一面旗幟,就自以為出人頭地,擺出一奴隸總管的架子,以鳴鞭為唯一的業績——是無藥可醫。”[13]538他說周揚等人是“借革命以營私”,“自有一伙,狼狽為奸”[14]426,“群仙大布圍剿陣”[14]416。在魯迅的書信中大量出現“工頭”、“做苦工”,“奴隸”詞匯,說明魯迅同指責其它社會現象中奴役關系一樣正視降臨到自己身上的奴役和壓迫,他要沖破這“新的奴役”的羅網。左聯解散,他說:“舊公事全都從此結束了。”[14]365“別的什么協會之類,我是決不進去了。”[14]349魯迅“立人”優先的個性自由思想使他注定不能以團體的面目進入公共領域,他只能以一個獨立的公共知識分子去堅持公共性原則,保持話語的獨立性,批判性。

在這種雙重掙扎著“橫站”的話語突圍中,魯迅始終堅持“人的話語”,反對一切奴役、反對一切壓迫,魯迅的寫作是一種抵抗的姿態,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正如有的論者指出的那樣:“魯迅的每一個話語就是一個實踐,他是一種話語實踐,一種文化實踐。他在堅持著什么,他在攻擊著什么,他在張揚著什么,他是用實踐去證明。[15]”顯然,魯迅的話語突圍對我們今天討論公共領域問題也有積極的意義。

[1]魯迅.魯迅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社,1981.

[2]魯迅.魯迅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社,1981.

[3]錢理群.與魯迅相遇[M].北京:三聯書店,2003.

[4]魯迅.魯迅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社,1981.

[5]理查德·A·波斯納.公共知識分子衰落之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6]康德.答復這個問題:“什么是啟蒙運動?”[M]//歷史理性批判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7]魯迅.魯迅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社,1981.

[8]魯迅.魯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社,1981.

[9]魯迅.魯迅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社,1981.

[10]梁實秋.論批評的態度[J].新月,1929(5).

[11]魯迅.魯迅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社,1981.

[12]錢理群.最后十年,魯迅的鋒芒所向[J].天涯,2002(2):163-167.

[13]魯迅.魯迅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社,1981.

[14]魯迅.魯迅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社,1981.

[15]王富仁.我看中國的魯迅研究[J].社會科學輯刊,2006(1):175-177.

(責任編輯:李金龍)

book=185,ebook=185

I210.96

A

1001-4225(2010)05-0041-05

2009-10-20

陳迪強(1977-),男,湖北谷城人,文學博士,大連外國語學院文化傳播學院講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av在线手机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下载|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原味小视频在线www国产| 日本www色视频| 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 精品人妻AV区|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网拍在线| 自拍偷拍欧美| 亚洲欧美国产五月天综合|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成人一区在线|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44| 成人韩免费网站|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吹潮在线观看中文| 青青久视频| 有专无码视频|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欧美国产在线精品17p|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 成人综合网址| 99精品在线看|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蜜桃视频一区| 国产丝袜91| 国产精品高清国产三级囯产AV| 亚洲h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日韩美毛片|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AⅤ|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女人一级毛片| 少妇精品在线|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无码啪啪精品天堂浪潮av|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亚洲av无码专区久久蜜芽| 久久网欧美|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欧美笫一页| 高潮毛片免费观看| 99尹人香蕉国产免费天天拍| 精品剧情v国产在线观看| 激情乱人伦| 亚洲视频免|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热思思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免费观看| 色婷婷亚洲综合五月|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99在线小视频|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欧美在线一二区| 国产欧美日韩资源在线观看| 五月天天天色|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亚洲无码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国产视频入口| 久久五月视频| 国产高清不卡| 亚洲美女久久| 午夜福利网址|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综合678| 美女国产在线| 中文无码伦av中文字幕| 亚洲第一网站男人都懂|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国产精品深爱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