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娟 曹凌宇
表皮是今天被用得非常頻繁的一個詞,其實表皮這個詞所指代的范圍很廣,并且隨著歷史的發展其意義也在不斷演變。
反觀建筑表皮的發展:它經歷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從古典立面到現代建筑表皮的轉換,在20世紀初,建筑表皮獲得了解放并成為獨立的主體概念,從那時起:
1)建筑表皮變成了圍繞整個建筑的自由而連續的外皮,而取消了古典正立面;
2)建筑表皮不僅通過圍護帶來空間感受,而且可以直接顯現空間本體深度由此帶來表皮/深度的哲學思考;
3)建筑表皮自從擺脫了承重功能及重力主導的形式法則就有可能獲得其物質—本體形式的自由,探討重/輕、厚/薄、穩固/流動等抽象關系。此外,建筑表皮脫離古典象征表現而獲得主體地位并獲得其精神—表現的抽象形式語言。建筑表皮從此獨立并具有抽象性。
美國建筑師羅伯特·文丘里在其著作的《建筑的復雜性與矛盾性》中提出了“二元理論”在建筑中的應用,指出:
1)建筑要滿足維特魯威所提出的實用、堅固、美觀三大要素,就必然是復雜和矛盾的。
2)我認為用意簡明不如意義的豐富。既要含蓄的功能也要明確的功能。一座出色的建筑應有多層涵義和組合焦點:它的空間及其建筑要素會一箭雙雕地既實用又有趣。
3)但復雜和矛盾的建筑對總體具有特別的責任:它的真正意義必須在總體中或有總體的涵義。它必須體現兼容的困難的統一,而不是排斥其他的容易的統一,多并不是少。
所謂四維連續法正是從表皮可以作為形成建筑體塊和建筑空間組合形態的方法出發,指的是將傳統建筑設計中一般會明確區分的,建筑表皮的不同部分(一般指建筑的頂面、側墻和建筑體塊形態上的底面)。用連續但并不封閉的處理方式使其各自成為對方自然延伸的一部分,由此形成建筑在建筑體塊和建筑空間形態上具有相應的獨特性設計方法。庫哈斯,MVRDV,FOA等當代建筑師作品中有很多優秀實例。
1)總體審美取向:都追求復雜和矛盾,反對簡單化或唯美化。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平面形狀千變萬化的建筑,而其第三維度卻受到明顯的約束。四維連續法試圖對這種現象進行一些突破,而其突破所采用的方法就是“平面立面化”,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處理以實現建筑空間和時間的連續和交融。
觀察四維連續法設計的實例,從外部形態上看大致可分為兩類:
a.簡潔的方盒子,材料的使用也是極簡主義,往往不區分室內室外和不同構件,但其內部空間卻是非常復雜,與其簡單的外表形成鮮明的對比。
b.剖面化的建筑,直接將建筑的內部空間結構展現出來,外面包裹上一層透明的圍護結構。
2)建筑的不定性:都有兩者兼顧和雙重功能的現象。
空間在高度緯度上的直接連續是四維連續法形成的空間的重要特征。它從高度方向打破傳統建筑空間基本的“層”的概念。因為層的概念很難表達其表皮連續起伏的狀態和層面之間的相互連接,或者說表皮在三維空間里的連續變化已超出了而未表現中“層”的概念。賴特的古根海姆博物館進一步將交通空間和功能空間結合,但其連續、勻質的空間特征與四維連續形成的空間有著明顯的差別。
四維連續法能夠充分自由的實現,其基本要求是空間底面的非水平面化。地板、墻、柱子之間的區別已經弱化,一個面開始可能是墻,然后又變化成底面,然后是屋頂,時而起結構支撐作用,時而起空間分隔作用。當建筑墻/地/頂等各元素以一體化的狀態組織并伸展時,各表皮之間的邊界消失了而形成共同的“建筑表皮”,其在建筑中伸展并參與建筑的生成和使用。
3)對待矛盾的態度:適應矛盾和矛盾并存。
在MVRDV的double house設計中,該建筑面臨的問題并不來自日照和間距,而是兩戶的主人都想獲得面對城市公園開闊的建筑朝向以及與屋頂平臺和花園的良好關系:一個需要起居空間要在地面上,而臥室則要在頂層;另一對則是廚房餐廳要在底層,而臥室與起居要在同一層。
MVRDV的設計正如文丘里所說的表現為一種兼容而不排斥的建筑,它的結構需要是根據兩家住戶的不同生活需要而進行設計的,是對傳統建造方法的一次反叛,不同的需要有了不同的居住方式,設計者適應矛盾,從而有了一次對傳統結構的再創造,再創新。垂直墻劃分空間的概念在這里被徹底背叛,取而代之的是一弓形折板的劃分,在這里它們可能把吊頂的概念引入,折板是用拉桿隱藏在中間垂直墻中并與天花板相連,傳力到天花板再傳到兩邊承重的外墻,外墻又懸挑著兩戶人家的臥室盒體,于是出現了層的跌落。較多的標高,每層交通空間對層的破壞,主立面兩邊開窗順從室內的需要,就這樣空間開始了自由的流動,水平的,垂直的,室內外的。
4)室內和室外:分隔與流通。
在室內和室外的關系上四維連續法設計和文丘里的觀點是不同的。四維連續法得以成立的前提就是承擔圍護功能和交流功能的界面分解開來,通過重新組合使交流和圍護兩種功能可以各司其職。在擴展了空間之間關系的可能性的同時,進一步將空間之間的關系與空間自身的形狀密切關聯。空間之間的關系不僅僅具有流動性,更具有一種塑性和延展性。我們可以將這種空間特征稱為延展空間。延展空間是對流動空間的更進一步發展,它使室內室外的聯系更加緊密,區別也越來越小。
把內部表現出來(包括表現人的內在)是一個很新的主題。MVRDV認為私密性和公眾性在當代聯系越來越緊密,人們通過媒體展現自己的私生活以求得到更大的關注,這些都表達了一種私密性和公眾性的混合。傳統的私密性和公眾性之間的分水嶺正在受到挑戰。傳統上說,立面意味著從外部空間看建筑。MVRDV的VPRO設計給人一種沒有完成的感覺,設計者不希望用一種特殊材料強調的立面把內部空間的設計概念束縛住,而是希望它能夠延伸。這種設計觀念包含了對未來的高密度城市的一種前瞻。隨著建筑物挨得更近,世界變成了室內化的世界。
將建筑表皮的組合特征作為建筑設計的方法,并由此得出建筑空間和建筑形態的新的特點。這屬于建筑表皮與建筑其他要素相聯系的范疇,而用文丘里的“二元理論”觀點對以信息技術與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數字化設計方式的充分運用緊密相關的四維分解設計法進行比較分析,也是個有趣的視角。
我想,隨著對建筑要素探索的不斷深入,還將出現表皮作為方法的更多應用思路,這是有待于我們進一步探索和研究的。
[1][美]羅伯特·文丘里.建筑的復雜性與矛盾性[M].周卜頤,譯.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
[2]萬書元.當代西方建筑美學[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
[3]程永椿.建筑表皮發展淺析[J].山西建筑,2008,34(1):56-57.
[4][法]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