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華 申紀鵬 韓月旺
盾構隧道施工技術可在極少干擾城市正常功能的前提下,安全快速的完成隧道施工,已成為城市修建地鐵隧道及穿越江河隧道的首選施工方法。然而,由于地鐵車站設置、穿越上覆建筑物等條件制約,隧道的設計軸線在空間上不可能全部為直線或緩和曲線。一般的城市地鐵線路正線最小曲線半徑在300 m~600 m之間,困難條件下可設置為250 m~300 m之間的急曲線,目前已有曲線半徑小于250 m的施工工況,如廣州地鐵5號動物園站—楊箕站的曲線半徑已達到200 m。因此,研究盾構在急曲線半徑條件下的盾構施工控制技術,對于提高盾構隧道施工質量,降低施工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盾構機作為最重要的隧道開挖設備,其設備選型及構造決定了能否順利完成隧道開挖使命。由于盾構機自身為直線形剛體,在施工過程中并不能與隧道設計曲線完全擬合。在曲線段盾構掘進只能為一段連續的折線,呈現“蛇形”線路。盾構機體越長,與設計曲線擬合的難度就越大,隧道軸線越難控制。因此,當盾構機體長度不能滿足急曲線施工的情況下,選用具有鉸接裝置的盾構機。鉸接裝置通過液壓油缸行程的不同,可以使盾尾和中前盾中心線之間形成一定夾角,從而讓盾構機預先推出弧線姿態,與隧道設計曲線趨于吻合,為管片提供良好的拼裝空間。
井下水平運輸設備主要由電瓶車、渣土車、漿液車和管片車組成,并在鋪設的軌道上行駛。隧道曲線半徑越小,水平運輸設備的穿行能力就越小。因此選用的單節車體長度和寬度應較小,必要時可使用轉向裝置等措施增加其通行能力。
盾構隧道最終是由管片分塊成環,繼而由環間縱向連接成襯砌。因此在曲線段需選用楔形管片。利用管片楔形量和管片拼裝的旋轉角度進行隧道轉彎和糾偏。隧道曲線半徑越小,需要的管片楔形量越大。然而楔形量過大,則襯砌拼裝后隧道容易產生滲漏水現象。因此,為保證隧道拼裝質量,應合理選擇管片的楔形量,應減小管片寬度,使成型隧道軸線與設計線形盡量保持吻合。
盾構在急曲線段掘進過程中,曲線外側盾尾間隙很小,曲線內側盾尾間隙很大,造成曲線外側管片拼裝困難和隧道軸線難以控制。在盾構掘進過程中,應采取措施使左右兩側盾尾間隙接近正常值,讓管片保持較好的姿態,使管片姿態和盾構機狀態保持一致。若通用環形式管片,必要時可采用幾環通縫拼裝來替代錯縫拼裝,來彌補錯縫拼裝后楔形量不足的問題,從而實現管片襯砌順利轉彎。
在盾構施工中,測量是決定盾構姿態控制的重要環節。在盾構進入緩和曲線前、在緩和曲線上、進入急曲線段前必須分別進行隧道貫通聯系測量。即通過地面控制網復測、豎井聯系測量和隧道內導線測量對盾構的掘進方向進行復核,為盾構在曲線段施工時姿態控制提供依據。同時,在急曲線上要加強測量頻率,了解盾構掘進狀態,調整掘進參數,使盾構在急曲線段施工完全處于受控狀態。由于急曲線段的曲線半徑小,隧道內可視距離變短,導致盾構VMT導向系統測量移站頻率增加,且測量站安裝在尚未穩定的管片上,測量數據極易變動,更應增加測量頻率,及時調整VM T系統數據。
盾構在進入曲線段前,尤其是急曲線段前,應對設備進行全面檢測及維修,特別是刀具磨損、損壞檢修,從而為曲線段一次性通過創造條件。同時在曲線段掘進過程中,密切注意掘進速度、刀盤扭矩等參數變化,確保各種刀具特別是邊緣仿形刀的正常使用。
由于盾構在曲線段施工時,隧道軸線與管片端面法線會形成一定角度,使推進油缸頂力產生側向分力。曲線半徑越小,側向分力越大。受側向分力影響,當管片環脫出盾尾后,會向曲線外側產生一定的偏移。因此,為使隧道軸線最終偏差處于要求范圍內,需在曲線段掘進時向曲線內側預留一定偏移量,即盾構機應沿設計軸線的割線方向掘進。預偏量的確定需要依據理論計算和施工經驗綜合分析得出。
在急曲線段施工時,應降低盾構機掘進速度,減小總推力。盾構掘進速度越快,盾構機總推力就會越大,管片所受側向分力就越大。同時,為減小側向分力對管片姿態的影響,可分次間隔地完成一環掘進。即每掘進一定距離,停止掘進并分批收回全部千斤頂,再讓千斤頂重新頂壓管片,然后繼續掘進,多次循環完成一環的掘進。從而改變了千斤頂頂靴和管片接觸位置,調整千斤頂推力方向,減小千斤頂推力與管片端面法線的夾角,從而減小了千斤頂側向分力。
在急曲線段進行盾構施工,宜采取不平衡同步注漿與雙液注漿相結合的方案,控制成型隧道軸線,減少管片錯臺和破損現象。即關閉軸線內側壁后注漿泵,利用外側注漿孔進行注漿,甚至二次注漿,防止管片環在側向分力作用下向外偏移。
盾構在急曲線段施工時,最為重要的是如何處理盾構姿態、管片姿態、隧道軸線之間的關系。因此,在盾構設備和管片選型確定后,盾構施工過程中的控制方案決定了成型隧道的質量。通過系統闡述急曲線段的施工控制措施,以期更好地為指導盾構施工提供借鑒。
[1] 竺維彬,鞠世健.復合地層中的盾構施工技術[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2] 竺維彬,鞠世健.盾構隧道管片開裂的原因及相應對策[J].現代隧道技術,2003(1):21-25.
[3] 劉建航,侯學淵.盾構法隧道[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1.
[4] 張鳳祥,朱合華,傅德明.盾構隧道[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