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運紅 程麗紅
2009年,金生銅業公司在董事長劉守華的帶領下,圓滿完成6.7萬噸陽極銅生產任務,主要能耗指標優于國內水平,其中噸銅天然氣單耗僅為91立方米,遠遠低于國內同行業噸銅天然氣單耗120立方米的最好水平,全年實現利潤261萬元,按大冶有色金屬公司績效考核目標,減虧增盈525萬元,一舉扭轉了公司投產以來連年虧損的被動局面。
2009年,金生銅業公司生產面臨諸多不利因素。一是上半年進廠原料嚴重不足,導致陽極銅廠頻繁停產、開爐,生產成本急劇上升;二是由于公司面臨整合,員工隊伍不穩定;三是下半年原料蜂擁而至,給原料堆放、打包、轉運和配料造成很大影響;四是管理人員配備不齊,技術人員缺乏,公司班子成員從成立之初的5人銳減到僅剩劉守華一人。面對困難,作為董事長的劉守華深知,只有圍繞“五大發展戰略”,突出管理創新、科技創新,走提升冶煉規模之路,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努力降低能耗,減少排放,提高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大幅度降低成本,才能實現扭虧為盈。

劉守華首先加強生產組織管理,一方面積極與大冶有色金屬公司生產調度部門和冶煉廠聯系,了解各種原料進廠的時段、數量和成分,科學組織生產;另一方面以平爐為重點,系統改進工藝,完善計量、化驗等檢測手段,實現生產全過程控制,使平爐單產達到115噸以上,每爐時控制在24小時以內,并充分發揮豎爐優勢,不斷調整、優化生產組織方式,使公司獨創的豎——平爐聯合作業工藝日趨完善,作業手段基本成熟,豎爐化料速度達到20噸/小時,平均爐時12.02小時,日產最高達到536.9噸,使衡量銅精煉工藝性能的核心指標——床能率(指1平方米爐床面積日產量水平)每天每平方米達到16.1噸,遠遠高于傾動爐和反射爐的國內最好水平,處于國際領先地位。該項目榮獲大冶有色金屬公司優秀科技項目三等獎,并已經申請國家專利。
其次是加強質量管理,重點抓好冶煉工序的配合與銜接,使公司質量管理水平再上新臺階。陽極板澆鑄合格率達到98.52%,同比提高2.39%;陽極板平均品位99.32%,超公司計劃要求2.32%;全年未發生一爐主品位和雜質超標的陽極板,為股份公司冶煉廠降低殘極率提供了保障。
第三是全面預算管理和“5S”管理等基礎管理工作不斷加強,繼一次性通過“5S”管理整理階段驗收后,公司嚴格按照整頓階段執行標準和驗收標準的要求,在大冶公司“5S”管理辦公室的指導下,結合公司實際,圍繞“三化”,抓好“四個結合”,做到“五個到位”,通過內部樹標桿,使公司整頓工作規范有序地開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在大冶有色金屬公司“5S”改善成果展示中,金生銅業公司選送的天然氣泄漏監控彈片、更換頂桿用踏板等3項成果分別榮獲二、三等獎和優秀獎。在常態化管理中,公司整體通過常態化達標驗收,現場管理持續好轉。
在國內利用豎爐處理銅電解殘極和雜銅,金生銅業公司是第一家,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為了節能降耗,劉守華帶領技術人員經多次考察和論證,提出了在技術改造和新技術應用方面下工夫,通過內部挖潛節能降耗、節支增效的方案。他們首先引入了平爐富氧燃燒系統,使平爐燃燒火焰溫度顯著提高,熔化速度明顯加快,每爐銅的作業時間縮短兩個多小時,扣除天然氣的費用,一爐銅可以節約成本3000元左右,同時對空氣換熱器進行技術改造,使空氣預熱的溫度達到200℃左右,年可節約標煤5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40噸。與此同時,在劉守華的倡導下,公司員工結合“5S”管理,踴躍獻計獻策,先后對豎爐溜槽、煙道閘門、爐磚等40多個項目進行小改小革。通過不斷的科技創新,金生銅業公司2009年陽極銅單位綜合能耗僅為109公斤標煤,同比下降47公斤標煤,全年節約標煤3149噸。
為了落實大冶有色金屬公司“五大發展戰略”和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發展低碳經濟,劉守華力主新建收塵系統,對平爐煙道和工作門的煙氣、粉塵集中回收,提高了銅、金、銀的回收率,基本上實現了粉塵零排放,金屬回收率超過大冶有色金屬公司計劃要求,僅此一項每年就可以增利近千萬元,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年來,在大冶有色金屬公司的領導下,劉守華圍繞提升冶煉規模,實現節能減排,帶領金生銅業公司全體員工困境中求生存,逆境中圖發展,以創新的思維科學組織生產,確保公司安全生產實現“六個為零”目標,產品質量穩步提高,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優于國內先進水平,一舉實現了扭虧為盈,為金生銅業公司的發展畫上了閃光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