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云
(張家港市中醫醫院口腔科 江蘇張家港 215600)
種植義齒是采用人工種植體植入頜骨獲取固位支持的修復體[1]。主要分為三部分:種植體(骨內段)、基樁和上部修復體。種植體是人工材料制成,經手術植入失牙區的頜骨內或骨膜下。它與骨的緊密結合是種植手術成功的關鍵。近20多年來,種植修復技術迅速發展。隨著種植材料,種植體系的不斷完善、外科種植和修復技術的不斷改進和提高,種植義齒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合理的設計、精良的制作,使其獲得了較滿意的遠期成功率。不同于常規義齒修復,種植義齒不損傷鄰牙,支持、固位和穩定能力較好,咀嚼功能也得到了提高,且具有良好的舒適度,受到了醫師和患者的認可。本文對我院2007年至2010年96例患者103例使用Anthogys種植系統進行種植的病例進行了臨床觀察,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2007年至2010年在本院就診的牙種植患者96例,其中男62例,女34例,年齡25~66歲,平均43歲。共植入骨內牙種植體103個。前牙48顆,前磨牙28顆,磨牙27顆(其中游離端缺失13顆)。采用安多健種植系統(Anthogys,法國)。種植體均為純鈦錐形全埋置式。金屬烤瓷冠由上海吉川義齒加工制作。患者的選擇遵循以下條件:(1)自愿要求種植修復;(2)拔牙3個月以上;(3)無口腔及全身手術禁忌證;(4)口腔檢查、X線片及研究模型顯示受植區有足夠的骨量,骨質結構正常以及有足夠的修復間隙。

表1 修復后患者對種植體滿意度調查結果[例(%)]

表2 修復失敗原因及牙位
1.2.1 術前準備 檢查口腔情況,拍攝X線牙片及全頜曲面斷層片,全面了解種植部位頜骨的骨量、結構、密度及解剖形態。取研究模型,設計治療方案,設計種植體的類型、種植的部位及方向。介紹種植手術及種植體維護知識,并取得患者的配合。
1.2.2 手術方法 采用翻瓣法按操作常規完成種植手術。術后7~10d拆線,4~5個月后完成永久性修復。修復方式為單冠、聯冠和固定橋修復。
1.2.3 維護和隨訪 種植修復后告知患者注意事項,囑患者維護口腔衛生。修復完成后的1、3、6、12個月及以后每半年1次定期復查。內容包括修復體外形、牙周情況、松動度、接觸點情況等,并拍攝X線牙片。另外,設立問卷調查(包括舒適度、美觀、咀嚼功能、對種植義齒的滿意度等),從患者的主觀方面來評價種植的效果。
對96例103個種植體進行3個月~3年的定期隨訪,修復成功率為92%。98%的患者對種植體滿意(表1)。95個種植體患者自我感覺舒適,咀嚼功能較好,檢查種植體無松動,牙齦無炎癥。X線片顯示種植體周圍骨輕度吸收,種植體周圍無透射影,與骨結合良好。6例松動度>1mm,X線片顯示種植體周圍骨垂直吸收達>2mm;2例制作的烤瓷冠崩瓷,但種植體無明顯松動,導致美觀效果欠佳(表2)。
種植體在行使支持與固位功能時無任何臨床動度;X線片顯示種植體周圍無透射區,種植體功能負載1年后,垂直方向骨吸收<0.2mm/年;種植體無持續性或不可逆的癥狀,如疼痛、感染、麻木、壞死、感覺異常及上頜竇、鼻底組織、下頜管的損傷。
臨床上檢查種植體松動2mm;種植體周圍牙槽骨進行性吸收,X線攝片種植體周圍X線透射區明顯;疼痛及炎癥未得到控制,患者堅決要求拔除種植體;種植體部件折斷或旋轉,而不能繼續種植義齒修復者。
正確的設計是種植成功的基礎。一個兼備功能及美學種植修復體需要口腔醫生精心設計。種植應當以修復決定手術,采用“逆行設計法”,根據缺牙狀況,設計種植體的位置、類型、數量、方向、角度,手術則是按照種植微創的原則將設計付諸實施,按設計方案準確地植入種植體,并達到骨結合。本研究中均采用全埋置二段式種植體,需要2次外科手術來完成。第1次將根部植入牙槽骨內,粘骨膜瓣覆蓋并縫合。第2次切除覆蓋在種植體上的粘骨膜,取出愈合帽,將上部結構與根部相連,然后進行永久性牙冠修復。優點是種植體在不受細菌污染和完全無負荷的狀態下達到愈合,避免了早期外界不良刺激對界面成骨的影響,有利于骨性結合。本研究出采用的種植體均為錐形末端無螺紋,在手術過程中當接近下牙槽神經或是上頜竇是損傷較小,使得手術更加安全。而恰當的螺紋設計可減少對骨的壓力,同時對骨提供適當的刺激。
種植體初期穩定性對種植成功率有一定影響,有研究[4]表明植入力矩<10N·cm的成功率明顯降低。由于初期穩定性下降,種植體的動度將影響種植體-骨界面的穩定,阻礙骨結合的順利進行,導致骨結合失敗或者有效骨結合面積下降,修復后骨種植體的負重能力降低,最終導致修復失敗。
種植體周圍骨質吸收是影響種植義齒長期穩定性和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有報道[4]在對無牙頜患者的研究中發現,大多數成功的種植體負重的第1年骨吸收值<1.5mm,隨后年均吸收值<0.2mm。因此,術中應根據患者的骨量、骨質采用骨劈開、骨擠壓、微型鈦板固定等措施增強種植體的初期穩定性,對提高種植成功率具有重要意義。
Anthogyr種植體采用BCP(雙相磷酸鈣)進行表面處理,使種植體在植入的初期階段,有良好的親水性,有利于血凝塊的穩定,增強與骨組織的結合。
在術中及術后應注意以下幾點:(1)術中在預備種植窩時應嚴格控制溫度,因為當牙槽骨局部溫度高于47℃且超過30s時,將引起不可逆的骨壞死[6],從而導致骨結合失敗;(2)盡可能增加和保持種植體周圍附著齦的寬度,附著齦過窄(<3mm)或缺失會導致種植體頸部缺乏嚴密包繞,不利于控制菌斑[7],引起種植體周圍炎的發生;(3)種植牙的冠修復體應適當減徑、并盡量采用聯冠的方式進行修復,因為過重的咬合負擔會引起種植體周圍骨組織的吸收,若合并種植周圍炎會加速支持組織破壞,從而導致種植體脫落;(4)修復后應囑患者保持口腔衛生,并定期復診,對修復后的種植牙周圍組織進行清潔維護。
本研究中8例種植體修復失敗,6例因患者種植體出現松動。可能原因為:(1)適應證選擇不當。3枚因植入區骨組織量不足,致種植體松動。(2)種植體選擇不當,修復設計不良。選用的1例種植體因直徑細小導致種植體所受咬合力較大使得修復體松動。(3)感染因素。2例種植體因患者嗜煙嚴重致使口腔衛生狀況較差,導致種植體周圍炎癥,骨質吸收而失敗。2例因咬合力過大出現烤瓷冠崩瓷,種植體則無明顯松動。
綜上所述,Anthogyr種植系統是一套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學相容性良好的種植體系,認真做好術前準備、術中操作和術后護理的各個環節工作能獲得較高的成功率。同時,精細地手術操作,遵循最小創傷的原則是種植體獲得初期穩定性和骨性結合的必須條件。應重視術前對患者的相關知識宣教,保持口腔衛生,保證術后合理使用,延長種植體的使用壽命。
[1]宮平.種植義齒修復設計[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4:1.
[2]邱蔚六.口腔頜面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l5.
[3]Meffert RM.Endosseous dent implantology from the periodontitis viewpoint[J].J Periodontal,1986,57(9):531~536.
[4]王橋,段建民,牛書銘,等.骨內牙種植體在牙缺失修復中的應用[J].解放軍醫學雜志,2010,35(1):90~92.
[5]陳歌楊.種植義齒修復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9):137~139.
[6]宿玉成.現代口腔種植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3.
[7]Klokkevold PR, Newman MG.Current status of dental implants: a periodontal perspective[J].Int J Oral Maxillofac Implant,2000,15(1):5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