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榕
(江蘇省常州市第七人民醫院 江蘇常州 213011)
選擇對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并在分娩前1~3d已進行彩超檢查診斷為臍帶繞頸者共105例為研究對象。105例分娩對象均為單胎,并無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胎兒生長受限、前置胎盤、胎盤早剝等并發癥。105例病例孕周37+1~41+1,年齡20~40歲,平均26歲,初產婦65例,經產婦40例。
全組病例在分娩前1~3d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應用美國Hp—尖端影像和西門子X—300彩色多普勒診斷儀,探頭頻率為3.5MHz,孕婦平臥于檢查床,應用彩色多普勒技術在胎兒頸部探尋有無臍帶繞頸,發現有臍帶繞頸存在并于熒光屏上出現典型的臍動脈血流波形時,凍結波形并進行測量臍動脈血流的S/D值,以S/D值>3.0為對胎兒產生危害的標準,將測量值分為3組,分別為S/D<2.5、S/D2.5~3.0、S/D>3.0,分別與產時的羊水性狀及阿氏評分進行對比。
判斷標準:羊水呈淺綠色、黃綠色或棕黃色均為羊水胎糞污染陽性。阿氏評分:新生兒出生1min評分8~10分為正常,≤7分為新生兒窒息。
3組S/D值胎兒羊水胎糞污染與新生兒窒息(阿氏評分≤7分)的發生率比較,隨著臍動脈血流S/D值的升高,羊水污染及窒息的發生率也升高,見表1。
S/D值>3.0者剖宮產率100%(13/13),S/D值2.5~3.0者剖宮產率71.4%(15/21),S/D<2.5者剖宮產率44.7%(32/71)。

表1 臍帶繞頸者臍動脈血流S/D值與胎兒缺氧預后的關系[例(%)]
胎兒臍動脈多普勒血流頻譜分析近年來被認為是了解胎盤功能、預測胎兒預后的一種有效的、可靠的方法。正常情況下,隨著妊娠的進展,胎盤逐漸成熟,絨毛血管增粗,增多,血流的阻力降低而血流量相應增加,臍動脈血流的S/D值逐漸下降,至妊娠34周以后<3.0。所以臍動脈血流多普勒速度波能反映胎盤-胎兒循環阻力。S/D值升高提示胎盤循環阻力增大,胎盤血流灌注量下降,胎兒會發生供血不足,出現羊水胎糞污染,有發生胎兒窘迫的危險,而臍帶繞頸是胎兒窘迫的常見病因。如果臍帶繞頸周數少,且纏繞較松,則臍動脈血流量沒有減少,胎兒發育可不受影響。但如果繞頸周數過多,纏繞過緊,必會造成臍動脈血流S/D值增高,胎兒缺血、缺氧的危險就越大,發生胎兒窘迫和胎死宮內的幾率也越大,臨床上可表現為產婦生產時出現胎糞污染和胎兒出生后阿氏評分低。因此,若能早期發現早期進行預防和治療措施,可大大提高圍產兒的生存率,降低新生兒的致殘率。
根據文獻資料表明不同孕齡的S/D的正常值不同,妊娠26~30周為S/D<4.0,30~34周為<3.5,34周以后<3.0。CDFI對臍帶繞頸的診斷,檢查時間距離分娩時間越近,符合率越高,因此以產前1~3d內的診斷價值最大。目前文獻中多以正常晚期妊娠時S/D值<3.0為界限值[1]。當然測量臍動脈血流的S/D值還要排除其他因素的影響,如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胎兒畸形、生長受限及胎盤異常等,診斷時需注意。
隨著臍動脈S/D值增大,宮內窒息、剖宮產率同步升高。S/D值測定操作簡單,可重復檢查,不失為產科醫生判定臍帶繞頸胎兒是否剖腹產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
[1]李卓華,陳文,鐘紅珠,等.臍動脈彩超S/D值測定對評估臍帶繞頸預后的臨床意義[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