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春紅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伊市伊敏煤電公司醫院 內蒙古呼倫貝爾 021134)
剖宮產是處理高危妊娠和病理產科的重要手段。近年來,隨著剖宮產技術的提高,剖宮產率明顯上升,這已成為當今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F對我院1048例剖宮產手術指征進行分析,以尋求降低剖宮產率的措施。
我院產科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剖宮產患者1048例,同期分娩總人數1935例,剖宮產率54.16%。研究病例中,年齡為19~44歲,平均年齡27歲,孕周為36~42周,平均為39周。
回顧性分析年剖宮產率及所有病例剖宮產的各項指征,計算各指征構成比,探討高剖宮產率的原因,其中有2個或2個以上指征的,均以第1個主要指征進行統計。
使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算相應的構成比和率。

表1 2005年至2009年剖宮產率變化

表2 1048例剖宮產指征及構成比
研究資料顯示,近5年的剖宮產率為54.16%,呈逐年上升,明顯高于世界衛生組織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剖宮產率不應超過15%的標準。
3.2.1 頭盆不稱 通過本文資料顯示,頭盆不稱為剖宮產的首位指征,構成比為27.77%。頭盆不稱為手術的絕對指征,291例中僅12例診斷為骨盆狹窄,其余為相對頭盆不稱。而相對頭盆不稱概念則比較靈活,臨床多表現為繼發性宮縮乏力,胎兒先露部不下降等。宮縮乏力未調整到有效宮縮致潛伏期延長;部分持續性枕后位、枕橫位在第二產程早中期過早診斷未充分試產而行手術,使之失去轉為枕前位的機會;孕期營養過剩,活動量減少而使巨大胎兒增多,難產幾率增大。針對以上因素故應努力提高產科醫師處理難產的水平,熟練掌握陰道助產技術,而不過分依賴剖宮產;產程中避免產婦過度疲勞,消除緊張情緒;調整有效宮縮可克服輕度頭盆不稱;還應對孕婦進行合理營養宣教,指導適當活動,減少孕婦的過度肥胖和巨大胎兒的發生。
3.2.2 社會因素 研究顯示,無醫學指征的社會因素占剖宮產指征的21.85%(其中包括胎膜早破31例)且仍有上升趨勢。這主要是由于產婦及家屬錯誤的認為剖宮產較陰道分娩對胎兒安全;懼怕宮縮痛,擔心陰道試產失敗后再行剖宮產;早破水后,擔心胎兒有危險而堅持剖宮產;受封建思想影響,選擇“好日子”要求剖宮產;為避免醫療糾紛,產科醫生迫于壓力而放寬指征。如何降低社會因素的剖宮產率則要求醫患雙方共同努力,增進溝通,通過健康教育,正確宣傳剖宮產和自然分娩的利弊;開展陪伴分娩、導樂分娩、無痛分娩等新形式、新技術;加強輿論引導,社會支持,健全醫療體制,減輕產科醫生工作壓力。
3.2.3 胎兒窘迫 以胎兒窘迫為指征的剖宮產在我院為第3位,占19.85%。近年來,隨著胎心監護手段的增多,假陽性率也在增加。有的單憑一時的胎心率變化或羊水污染,有的根據產婦感覺到的胎動頻繁或減少,還有的單純依據胎兒電子監護結果異常就診斷胎兒窘迫,匆忙行剖宮產術,使術前術后的診斷符合率降低。所以這就要求醫生還應結合胎兒、胎盤、臍帶、羊水、母體等多因素進行全面綜合分析,避免“過度診斷”。力求做到既不盲目增加剖宮產,又不延誤治療。
3.2.4 妊娠合并(并發)癥 占剖宮產的13.36%。140例病例中,包括臍帶繞頸68例,妊娠期高血壓45例,胎盤因素14例,妊娠合并心臟病及其他疾病13例。資料顯示因臍帶繞頸而行手術的有68例,有文獻報道,約50.7%的頭位妊娠,臍帶繞頸可經陰道分娩而不會引起胎兒窘迫及新生兒窒息,當出現異常90min內娩出胎兒,其新生兒預后良好,故對臍帶繞頸的孕婦,可在嚴密監護下陰道試產[1]。除此以外,還要加強健康宣教,防控妊娠高血壓疾病,對宮頸條件成熟、無產科指征、無胎盤功能減退、病情穩定的子癇前期患者也可在密切監護下陰道試產,如出現異常隨時剖宮產。
3.2.5 雙胎、巨大胎兒 占8.68%。巨大胎兒使剖宮產率上升應引起重視,其發生可能與孕母糖尿病及肥胖、過期妊娠、遺傳等諸多因素有關。在我國人群中巨大胎兒的發生率為2.15%~13%,其中糖尿病性巨大胎兒的發生率高達25%~40%,并且還存在遠期不良結局,如肥胖、冠心病、高血壓、或2型糖尿病[2]。所以預防巨大胎兒的發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為產科醫生應該加強產前檢查,有效控制孕婦血糖,指導孕期合理飲食,適量活動,防止母體和胎兒體重過重;并能及時發現胎兒生長過快,產前準確評估胎兒體重和提高陰道助產技術,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降低巨大胎兒剖宮產率。
剖宮產上升在一段時間使母嬰病率、死亡率明顯下降,曾有報道近十幾年剖宮產率仍進一步上升,但母嬰病率、新生兒窒息死亡率并未進一步下降。況且剖宮產對圍生兒來說,并不是絕對安全的分娩方式,產婦術后有近期及遠期并發癥。因此,合理掌握剖宮產指征,適當限制剖宮產率已成為產科醫生關注的問題[3]。所以,要不斷提高產科醫生的醫療技術水平,減少不必要的醫療干預;加強孕產期保健,開展健康教育,在保證母嬰安全的前提下盡量陰道分娩;醫患雙方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要降低剖宮產率,還需要醫務人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
[1]吳玉華.頭位妊娠臍帶繞頸309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2,18(11):689.
[2]楊慧霞.妊娠合并糖尿病-臨床實踐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02~103.
[3]黃醒華.對剖宮產術的思考[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3,19(7):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