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新,徐邦牢
(1.廣東省人民政府機關門診部藥劑科,廣州 510040;2.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廣州 510180)
2型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生理特征是胰島β細胞分泌缺陷和外周組織對胰島素抵抗。有研究認為2型糖尿病達到診斷時β細胞的功能已丟失50%左右[1]。作為促炎細胞因子的TNF-α,可能在糖尿病的發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對2型糖尿病患者應用諾和銳聯合二甲雙胍進行治療,觀察其療效及血清中TNF-α的改變,并與單純應用諾和銳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比較,以期為臨床工作提供理論支持。
收集2008-2009年在廣東省政府機關門診部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 124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排除合并其它嚴重內臟器官疾病患者及近期有感染的患者。其中男70例,女54例,年齡 29~74歲,平均53.2歲。按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2組:觀察組72例、對照組52例,2組在性別、年齡及病史等相關因素的比較中,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于治療前、治療后次日空腹抽取靜脈血應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ISA法)進行TNF-α、HbA1c的檢測。觀察組:除入院前一直口服二甲雙胍控制血糖的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停用原有口服降糖藥物,改諾和銳30餐前10 min皮下注射,并根據血糖水平調節胰島素劑量直至達標,另加口服二甲雙胍0.75~1.5 g·d-1,嚴格執行糖尿病飲食及運動。對照組:單純應用諾和銳30治療。2組均用藥4周,觀察治療結果。
2組各觀察指標比較見表1。
表1 2組各指標比較±s

表1 2組各指標比較±s
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5。
組別 n 諾和銳用量/(U·d-1)HbA1c/%治療前 治療后 下降值TNF-α/(ng· L-1)治療前 治療后 下降值觀察組 72 32.34±5.71* 9.34±1.43△ 6.21±1.53* 3.13±0.73* 17.57±4.62△ 4.24±1.34*13.33±2.51*對照組 52 36.31±5.53 9.26±1.75 6.58±1.87 2.68±0.67 17.59±3.16 10.01±2.65 7.58±2.79
糖尿病發病機制是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障礙,胰島素分泌減少致肝糖輸出增加及糖原異生增加,引起血糖升高[2],但隨著病情發展,胰島β細胞功能逐漸衰退并最終衰竭,或者由于病情的需要以及短期的血糖強化治療,患者將需要胰島素補充或替代治療。諾和銳也稱門冬胰島素,它用天門冬氨酸取代了β鏈28位的脯氨酸,與普通人胰島素相比,具有吸收時間短、達峰更早、峰值更高等優點,可以有效控制餐后血糖,減小餐后血糖的漂移[3]。二甲雙胍能增加肝細胞胰島素受體的酪氨酸激酶的活力[4],增加胰島素抵抗患者脂肪細胞的IR與胰島素的結合力,在肌肉水平能增加IR的數量、親和力、IR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因此二甲雙胍可以作用于肝臟、骨骼肌,改善胰島素的抵抗。而且二甲雙胍降糖的作用機制主要是增加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抑制糖異生和糖原分解,增加糖的無氧酵解[5],單獨使用二甲雙胍不會產生低血糖。TNF-α是一種主要由單核巨噬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常與其他細胞因子共同參與機體的生長發育和維持內環境穩定,同時又介導感染、創傷及免疫應答反應,在糖尿病發生發展中具有一定作用,而且糖尿病時TNF-α可以使過氧化脂質代謝產物增多,引起系膜細胞的形態和結構改變,在糖尿病腎病中具有重要作用[6]。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治療方法均能較好的控制血糖,但觀察組諾和銳的用量明顯少于對照組,且觀察組血液中HbA1c下降明顯,并能下調血清中TNF-α的表達,提示諾和銳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效果明顯,臨床可以積極應用。早期應用強化胰島素治療是保護并恢復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的重要措施,加用二甲雙胍除了可增加無氧酵解、降低肝糖輸出等抗血糖作用外,還可降低游離脂肪酸,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加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7]。同時其對血清中TNF-α表達的下調,使糖尿病發展過程中炎性介質減少,對減少腎臟疾病等并發癥的發生有重要價值。本組觀察中并未觀察到不良反應,但有研究顯示二甲雙胍應用過程中既能降低肝糖輸出,又能降低血脂,降低BMI[8],因此,對于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應用二甲雙胍聯合胰島素治療,患者的依從性更好,生活質量改善明顯,臨床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諾和銳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效果明顯,且能明顯減少諾和銳的用量,更好的控制HbA1c,調節血清中TNF-α的表達,臨床中可以積極應用。
[1] 柏松,時藝珊,王曉蕾,等.門冬胰島素30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09,6(33):57-58.
[2] 胡雄峰.諾和銳30聯合應用二甲雙胍治療II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資訊,2010,2(3):173.
[3] 吳宇澄,吳濤,張常娟,等.諾和銳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初發2型糖尿病的療效觀察[J].臨床薈萃,2008,23(14):1046-1047.
[4] 徐丹,李路,張慶梅.甘精胰島素聯合二甲雙胍在2型糖尿病初始胰島素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廣東醫學,2008,29(2):179-180.
[5] 明志紅,肖偉,黃雁玲.二甲雙胍聯合用藥治療 2型糖尿病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0,16(9):51.
[6] 萬惠,姚偉峰,錢鐵鏞,等.PAI-1、腫瘤壞死因子α與2型糖尿病腎病的關系[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1(2):178-180.
[7] 胡茂清,吳文莉,羅玉,等.諾和銳30聯合二甲雙胍治療3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觀察[J].四川醫學,2008,29(7):842-844.
[8] 黃沛玲,程春虹.二甲雙胍與格列齊特對 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及脂代謝紊亂的療效比較[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8,10(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