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智壽
(重慶工商大學管理學院,重慶市 400067)
郵政物流是重慶現代物流產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重慶郵政物流具有“兩網三流”的資源優勢、完善的支付手段、良好的物流基礎設施、誠實可信的“百年郵政”品牌形象,與多個重要城市開通了物流專線,形成了服務本土、輻射周邊、以商品集散為特色、以倉儲配送為主體的現代物流體系。它將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包裝、加工、配送和信息及貨款轉賬等有效結合起來,形成了完整的物流供應鏈,為客戶提供多功能、個性化、一體化的綜合性服務,對重慶現代物流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隨著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及重慶統籌城鄉改革與發展步伐的加快,人口、資金逐步向城鎮集聚,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促進了重慶區域經濟的增長。同時,區域經濟的非均衡發展與產業結構的差異化創造了巨大的物流需求,為重慶郵政物流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而重慶郵政物流的發展也將改變區域經濟的增長方式,促進區域產業結構的升級與優化,促進以城鎮為中心的區域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因此,重慶郵政物流與區域經濟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統一體。然而,重慶郵政物流與區域經濟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相互制約的因素,本文試圖通過多維灰色模型來揭示兩者之間的內在相關性及發展過程中的協調性。
1.灰色關聯分析理論
灰色系統理論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樣本”、“貧信息”不確定性系統為研究對象,主要通過對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和開發,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實現對系統運行行為、演化規律的正確描述和有效監控。灰色關聯分析根據各因素數列曲線形狀的接近程度進行發展態勢分析,如果在系統發展過程中,兩個因素變化態勢一致,即同步變化程度較高,就可以認為兩者關聯度較大,反之兩者關聯度較小。因此,灰色關聯分析對于一個系統發展變化態勢提供了量化的度量,適合動態的歷程分析。[1]
2.灰色關聯分析模型的建立
(1)確定參考數列和影響系統行為的比較數列
反映系統行為特征的參考數列一般記為:

影響系統行為的比較數列為:

其中,n為參考數列的個數,m為比較數列的個數。
(2)對參考數列和比較數列進行無量綱處理
由于系統中各因素物理意義不同,導致數據量綱也不一定相同,不便于比較或比較時難以得到正確結論。因此,在進行灰色關聯分析時,一般都要進行無量綱的數據處理。通常用參考數列和比較數列的第一列分別去除各列,即:

其中,i=0,1,2,…,m;k=1,2,3,…,n。這樣可以得到無量綱處理后的參考數列和比較數列
(3)求參考數列與比較數列的灰色關聯系數
關聯程度實質上是曲線間幾何形狀的差別程度。因此,曲線間差值的大小可作為關聯程度的衡量尺度。對于一個參考數列有若干比較數列比較數列與參考數列在各時刻的關聯系數可由下列公式算出:

(4)求關聯度
關聯系數是比較數列與參考數列各個時刻的關聯程度值,其數值不止一個。考慮到信息過于分散不便于進行整體比較,因此有必要將各個時刻的關聯系數集中為一個值,即把它們的平均值作為比較數列與參考數列關聯程度的數量表示,關聯度公式如下:

反映重慶郵政物流發展水平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郵政網點、投遞線路、郵政業務、郵政收益、貨運及貨運周轉量等。反映重慶區域經濟增長的評價指標可選用重慶區域經濟生產總值(GDP)。重慶自1997年成為直轄市以來,社會經濟得到了全面快速的發展。因此,本文收集了1997~2008年重慶郵政物流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的相關統計數據,具體見表1。
利用表1的統計數據,采用灰色關聯分析法,運用式(1)和式(2)計算重慶區域經濟生產總值(GDP)與郵政局所個數、郵政業務總量、郵政業務收入、貨運量、貨運周轉量、郵路總長度、農村投遞線路的灰色關聯度,分別為:r1=0.804,r2=0.613,r3=0.888,r4=0.870,r5=0.887,r6=0.745,r7=0.749。由此可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由灰色關聯度數值可以看出,其相關系數均在0.6以上。這說明,重慶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指標(GDP)與重慶郵政物流發展水平指標(郵政局所個數、郵政業務總量、郵政業務收入、貨運量、貨運周轉量、郵路總長度、農村投遞線路等)具有較高的相關性。由此可以看出,重慶郵政物流產業的整體發展可以促進重慶區域經濟的增長,同時重慶區域經濟的快速增長也會帶動重慶郵政物流業務總產值的增加,從而促進重慶郵政物流產業發展。實證結果表明,兩者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
第二,由灰色關聯度數值及其排序可以看出,對重慶區域經濟生產總值影響最大的是郵政業務收入,其次是貨運周轉量、貨運量、郵政局所個數、農村投遞線路、郵路總長度、郵政業務總量。經分析可以得出,重慶郵政物流主要指標數據對重慶區域經濟生產總值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
由灰色關聯分析可知,反映重慶郵政物流發展水平的各評價指標與區域經濟增長之間具有高度的關聯性,但要說明重慶郵政物流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之間的協調性,還需運用多維灰色模型來進一步分析兩者之間的協同性。

表1 1997~2008年重慶郵政物流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相關統計數據
1.多維灰色模型的建立
多維灰色模型GM(1,N)可用于對描述對象進行長期、連續、動態的反映,也可用于分析一個系統的行為因素受N個作用因素影響時所呈現的變化態勢,從而可以分析整個系統內部因素之間的變化關系,并對系統內部運行結構進行協同性分析。[2]
設時間序列為:

通過累加生成(AGO)得到新序列:

從而多維灰色模型為:


其中,α=a/(1+0.5a),βi=bi/(1+0.5a)(i=1,…,N),參數a和bi(i=1,…,N)可在最小二乘法準則下通過以下數據矩陣方程求得:

2.協同性實證分析
利用表1的統計數據,對各序列進行初始化和累加生成(AGO)處理,可得表2。
通過式(5)可以求出:a=1.296,b1=-2.682,b2=0.021,b3=0.302,b4=3.008,b5=-0.523,b6=-0.087,b7=1.544。再運用式(4)可得到重慶區域經濟生產總值與郵政局所個數、郵政業務總量、郵政業務收入、郵路總長度、農村投遞線路、貨運量及貨運周轉量的多維灰色模型GM(1,7)為:

由模型可以看到:a>0,說明由重慶區域經濟生產總值(GDP)與重慶郵政物流發展水平所組成的系統,自身具有一定的發展能力;b2、b3、b4、b7>0,說明郵政業務總量、郵政業務收入、貨運量、農村投遞線路對重慶區域經濟生產總值的增長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b1、b5、b6<0,說明郵政局所個數、貨運周轉量、郵路總長度與重慶區域經濟總量的增長還不夠協調,這些因素還在某種程度上制約著區域經濟的增長。
3.模型檢驗
由表3可得,平均相對誤差絕對值為0.98%。由此可知,該模型預測精度較高,基本上能夠反映出重慶郵政物流主要指標因素作用下重慶區域經濟增長的行為軌跡。
通過對影響重慶區域經濟增長的郵政物流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發現重慶郵政物流相關因素與重慶區域經濟增長之間具有較高的關聯度。同時,本文運用多維灰色模型對重慶郵政物流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之間的協調性進行了相應的分析,結果表明兩者之間總體上相互協調,但郵政局所個數、貨運周轉量、郵路總長度所對應的協調系數小于0,表明郵政網點布局不合理、投遞線路不夠優化及郵政物流效率不高又給區域經濟持續增長造成了一定制約。為消除這些因素的影響,促進重慶郵政物流與區域經濟之間的良性互動與協調發展,必須進行相應的結構調整。

表2 初始化并進行累加生成(AGO)處理后的數據表

表3 理論初始值與實際初始值之間的相對誤差絕對值表
1.優化郵政線路,大力發展農村郵政物流。重慶是我國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又是大城市帶動大農村、統籌城鄉發展的試驗區,具有特殊性。重慶在發展城市經濟的同時,必須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因此,要充分利用重慶郵政的網絡資源和品牌優勢,整合社會有效資源,合理規劃郵政基礎設施,完善郵政物流網絡布局,大力發展農村郵政物流,加快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商品流通,繁榮農村經濟。
2.多元化發展重慶郵政物流,擴大其在重慶現代物流中的比重。重慶郵政物流應結合地方經濟特點,依托自身資源優勢和郵政特色,不斷拓寬郵政物流服務渠道。[4]重慶市汽車、摩托車、醫藥、電子及化工等產業比較發達,重慶郵政物流服務應主要定位于配送品種多、速度快、體重較小、附加值高的產品,如信息技術(IT)電子產品、醫藥、化妝品、汽車零配件等,形成重慶郵政物流服務特色,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不斷提升重慶郵政競爭能力。
3.降低郵政物流成本,提高郵政物流效率。長期以來,重慶郵政一直承擔著普通郵政服務的職能,需要維持一個龐大的實物傳遞網,有的服務網點人煙稀少,郵件更少,郵政所付出的成本遠遠超過了所收取的信件資費。在市場日益開放、競爭愈發激烈的環境中,重慶郵政的未來不可能再依賴于行政的壟斷,而是取決于自身資源整合與市場化的程度。努力構建現代化的社會公用物流服務平臺,積極探索高效的郵政物流模式與運行機制成為重慶郵政物流的當務之急。
本文運用多維灰色模型對重慶郵政物流發展水平與區域經濟增長之間的相關性及協同性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重慶郵政物流發展水平與重慶區域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較高的相關性,同時重慶郵政物流發展水平與區域經濟增長總體上是相互協調的,但郵政網點布局不合理、投遞線路不夠優化以及郵政物流效率不高又對區域經濟持續增長造成了一定制約。最后,本文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有利于促進重慶郵政物流與區域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本文系重慶市教委2009年度科技資助項目“重慶區域郵政物流發展模式與實施路徑研究”(項目編號:KJ090713)的研究成果之一。
[1]肖新平,宋中民,李峰.灰技術基礎及其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30-90.
[2]藍必華.物流產業對國民經濟和區域經濟的影響分析[J].南方論刊,2009(9):20-22.
[3]蔡家明.貨運量多維灰色模型的預測[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2005(3):38-41.
[4]何開倫.重慶郵政企業拓展現代物流的對策探討[J].江蘇商論,2006(3):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