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玲,李文斌,熊春梅,劉云華,白紅英,楊衛紅
(宜春市中心血站,江西 宜春 336000)
對血小板減少引起的出血,輸注血小扳是特異性治療方法。隨著骨髓移植、外周造血干細胞移植、抗腫瘤治療以及免疫抑制劑等治療方法的應用,血小板輸注逐年增加[1]。近年來,血小板的制備方法有手工法和機采法兩種,隨著血細胞分離機的推廣應用,機采血小板的用量明顯大于手工分離濃縮血小板。機采血小板具有采集時間長(50~90min)、成本高、獻血者招募困難等缺點。而手工濃縮血小板具有資源豐富、成本低廉等優點,在歐美國家,手工血小板的臨床使用占所有血小板種類的40~50%[2],如何有效提高手工分離血小板的質量是血站人不斷努力探索的內容。我站自2008年3月至今制備濃縮血小板在傳統法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采用濃縮血小板改良方法,制備的血小板其質量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質量要求》(GB18469-2001),臨床應用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血液來源 血液來自本站無償獻血者,符合《獻血者健康檢查標準》,血小板計數大于150×109/L,每次獻血量為400ml,6min內采血完畢,采血過程順利。
1.2 器材 CR-7大容量低溫離心機 (日本日立公司)、熱合機、分漿夾、血小板振蕩保存儀、全自動血細胞計數儀(邁瑞BC-3000Plus)。400ml折斷式壓延四聯袋;400ml塞頭式吹塑四聯袋。兩種血袋的工藝區別見表1。
1.3 操作方法
1.3.1 實驗分組情況 將血小板計數大于150×109/L的獻血者隨機分為三組,第一組用塞頭式吹塑四聯袋采集400ml全血20袋,采血后6h內用傳統富含法制備濃縮血小板;第二組用折斷式壓延四聯袋采集400ml全血20袋,采血后6h內用傳統富含法制備濃縮血小板;第三組用折斷式壓延四聯袋采集400ml全血20袋,采血后6h內用改良富含法制備濃縮血小板。

表1 折斷式壓延四聯袋與塞頭式吹塑四聯袋的工藝區別

表2 傳統富含法和優化法制備血小板比較
1.3.2 分離離心后血液均采用分漿夾式分離方法。傳統富含法和優化法制備血小板異同見表2,優化法分離富含血小板血漿中如有紅細胞混懸,則輕離心285g,5min分離上層富含血小板血漿,袋底紅細胞棄除。離心溫度為22±2℃,成品在22±2℃振蕩保存。
1.4 成品觀察指標
制備好的各組濃縮血小板在血小板振蕩保存儀中靜置1h,解聚后混勻,稱重、留樣,進行血小板、紅細胞、白細胞計數,取平均值。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用x±s表示。
2.1 折斷式壓延袋和塞頭式吹塑袋對血小板含量和紅細胞、白細胞混入量的影響,見表3。
2.2 改良法和傳統法制備濃縮血小板的效果比較見表4。

表3 2種血袋制備的濃縮血小板中血小板含量和紅細胞、白細胞

表4 2種方法制備的濃縮血小板含量和紅細胞
在手工制備濃縮血小板制品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到其質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血袋內壁的光滑度、全血的采集時間、采集是否順暢,運輸及貯存條件、環境溫度、離心條件等。此外制備過程中動作要輕,避免較強的物理振蕩,造成血小板不可逆轉的聚集。
選用400ml血袋制備要比200ml血袋更佳,200ml全血離心后分離界面太小,從離心機內移出到分離的過程,界面容易破壞;同時富漿中有大量的血小板粘附在血袋內壁表面而損耗。而400ml全血制備血小板時,盡管有相同因素存在,但由于體積較大,分離界面清晰,血小板的收集率均能達到國家標準。因此在手工制備濃縮血小板時,最好利用400 ml全血制備。另外由于選用壓延袋內壁光滑平整,袋質較硬,離心時袋體不易打折,袋壁不易粘掛紅細胞。折斷式壓延四聯袋離心后紅細胞不會粘掛在袋口,避免了塞頭式聯袋粘掛在塞子上的紅細胞混入血漿;表3數據表明,同樣使用傳統法,用折斷式壓延四聯袋制備的濃縮血小板中紅細胞混入量明顯低于塞頭式吹塑四聯袋。
利用富漿法手工制備濃縮血小板的收集率應大于70%[3],進行成分制備時,離心條件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離心力的大小、時間的長短、離心溫度以及剎車速度等均可能影響血小板的質量及數量。離心力過大,時間過長,導致血小板下沉,富含血小板血漿內血小板含量減少;而離心力過輕,血液離心時紅細胞、白細胞不能很好地下沉,以致分離出來的富含血小板血漿紅細胞、白細胞嚴重超標,所制備出來的手工血小板的質量遠遠不達標。傳統富含法制備濃縮血小板時首次離心采用輕離心,紅細胞不宜壓實,易懸浮、掛壁,造成濃縮血小板中的紅細胞混入量超標,若為減少紅細胞混入而加大離心力則易導致血小板含量不達標。通過應用改良方法有效去除了紅細胞、白細胞,酌情增加輕度離心,能很好去除殘存在袋口的紅細胞和在搬運和分離過程中因血袋晃動而混懸的紅細胞。表4數據表明,與傳統法相比,改良法制備的濃縮血小板其紅細胞白細胞混入量明顯降低,從而降低了輸血不良反應的發生,血小板含量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離心參數設置恰當,增加離心次數,對血小板含量影響較小,血小板含量與相關報道相符[4]。
改良富含法雖然影響因素較多,但只要能嚴格認真地進行操作,不斷總結經驗,就能制備符合標準的血小板制品,既能節約血液資源,避免浪費,又能為臨床提供充足的血小板制品,且其操作流程易于掌握、安全可靠、成本低,且制備的濃縮血小板質量穩定,符合國家標準,值得推薦。我站運用改良法制備濃縮血小板合格率80.7%,質量優良,臨床應用效果良好,作為機采血小板的補充,很好地保證了臨床供應[5],有效地節約了血液資源。
[1]楊成民,李家增,季 陽.基礎輸血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670.
[2]Sullivan MT,Cotten R,Read EJ,et al.Blood collection and transfu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2001[J].Transfusion,2007,47(3):385-394.
[3]王培華.臨床輸血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3.
[4]胡曉成.改良白膜法制備匯集濃縮血小板的臨床應用[J].臨床輸血與檢驗,2008,10(3):234-235.
[5]盧 申,梅 靜,呂 霞.濃縮血小板制備和臨床應用分析[J].臨床輸血與檢驗,2008,10(2):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