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凱
(江西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檢驗科,江西 景德鎮 333000)
地高辛是強心甙類藥物,臨床主要用于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纖顫和房撲等。地高辛是一種安全、有效、使用方便、傳統的正性肌力藥,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于1997年正式批準地高辛用于治療心衰,在臨床上得到長期廣泛的應用;但本藥治療窗窄,個體差異大,即使常規劑量也可能引起嘔吐、惡心、心悸、胸悶等中毒現象;因此對地高辛血藥濃度的檢測,確保臨床用藥安全具有重大意義。我科應用美國貝克曼Access全自動微粒子化學發光分析儀共檢測地高辛血藥濃度174例,并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材料 2007年5月~2009年7月我科共檢測服用地高辛病人的血藥濃度174例,其中男性87例,女性 79 例(年齡:24~87 歲),兒童 8 例(年齡:0.5~5歲),所有病人口服地高辛維持劑量為 0.125~0.25mg/d。
1.2 方法 采用美國貝克曼公司Access全自動微粒子化學發光分析儀以及專用配套試劑。為了保證結果的準確性,規定所有病人口服地高辛維持量達穩態(5-7個半衰期)后,于末次服藥8h后抽取靜脈血2ml測定血藥濃度。
1.3 地高辛血藥濃度判斷標準 地高辛有效血藥濃度:(0.5~2.0)ng/L;大于 2.0ng/L為過量;小于0.5ng/L為劑量不足;大于4ng/L為中毒。

表1 174例地高辛血藥濃度檢測結果
3.1 國內通常以0.5~2.0ng/L為地高辛有效血藥濃度范圍。為了保證用藥安全,就必須使給定的維持劑量所產生的血藥濃度在正常的血藥濃度范圍之內。在達到穩態血藥濃度的狀態下,體內藥物的消除速度等于藥物的吸收速度,這時檢測血藥濃度才具有臨床價值。成人地高辛消除半衰期平均約36h,口服后藥物大約需要5~7個半衰期才能達到穩定狀態,口服地高辛1~2h后達最高血藥濃度,維持約5h后迅速降低,6~8h到達較穩的數值。因此藥物在血中的濃度隨著藥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轉化和排泄過程的變化而變化,過早或過遲采樣,都有可能因過低的地高辛血藥濃度值而誤導醫生增加劑量容易造成地高辛蓄積中毒。正確的采樣時間是在藥物達穩態后,于末次服藥至少8h后進行。這樣才能為臨床提供具有價值的結果。但如果患者達穩態前即出現中毒表現,則應立即采血測定[1]。
3.2 地高辛80%經腎小球濾過和經腎小管分泌排泄,每日排泄量為體內量的1/3。如果腎功能減退,腎臟清除率降低,則地高辛排泄減少,消除地高辛半衰期延長而使地高辛血藥濃度增加,因此地高辛血藥濃度與腎臟清除率有關[2]。
3.3 從檢測結果中可見,在有效血藥濃度中有4例出現不同程度的中毒癥狀的均為70歲以上老年人,這是由于老年人腎血流量,腎小球濾過面積減少,腎小管分泌功能減退,從而導致腎臟清除地高辛的能力降低,地高辛在體內易蓄積而發生中毒[3-4]。
3.4 血藥濃度在2.0~4.0ng/L之間21例引起嘔吐、惡心、心悸、胸悶等中毒現象;但有5例患者未出現中毒癥狀,其中4例是兒童,這可能是與地高辛兒童腎臟清除率較成人高,分布容積較成人大(新生兒為 7.5L/kg、兒童為 16L/kg、成人為 5L/kg)以及嬰幼兒較能耐受較高地高辛血藥濃度有關[5]。
3.5 血藥濃度>4ng/L時均出現中毒癥狀;血藥濃度<0.5ng/L的20例患者均沒有療效,但2例患者其血藥濃度在 (0.4~0.5)ng/L之間的癥狀得到緩解,可能與個人身體狀況、個體差異有關,需進一步研究。
3.6 綜合分析可見,地高辛血藥濃度有效范圍很窄,治療量與中毒量非常接近,患者個體差異大,影響因素多,臨床應用容易發生中毒現象,應根據血漿藥物濃度檢測結果結合臨床癥狀及時調整用藥方案,真正做到個體化給藥,做到安全、有效、合理用藥。
[1]李劍芳,楊 鴻,羅苑嬌,等.老年患者地高辛血藥濃度監測及影響因素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05,21(19):2196-2197.
[2]趙德運,鄭清芬,王建軍,等.地高辛血藥濃度監測及影響因素分析[J].河北醫藥,2007,29(9):998-1000.
[3]李 紅,張 恒.地高辛臨床應用過程中血藥濃度檢測[J].齊魯醫學,2006,21(2):162.
[4]唐 崑,李明梅,丁慶明,等.地高辛血液濃度的監測進展[J].中日友好醫院報,2008,22(2):120-121.
[5]羅星照.嬰幼兒和兒童應如何正確使用地高辛[J].新藥和臨床,1990,9: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