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毫
今天,與會的各市地領導和省直部門負責同志就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產業項目推進工作進行了交流,很受啟發。去年八月,省委省政府召開大項目推進現場交流會,炳軒書記、戰書省長分別作了重要講話。這次會議,戰書省長親自部署并將作重要講話,希望大家認真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結合大家的經驗談三點認識。
一、把握規律、創新思路,提高產業項目謀劃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家在我省布局了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為我省經濟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至今,許多項目仍然在發揮著骨干支撐作用。但這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這種大規模的國家投資在今天已經不可能“風光再現”。當前,我國已基本形成了市場經濟體制的框架,市場已經在配置資源中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它的基本規律是生產要素總是向成本低、效益高、可持續的方向流動。我省這幾年招商引資的成功經驗,幾乎無不體現這一基本規律。產業基礎、資源稟賦、人才優勢、市場潛力是我省大項目生成的主要條件。石油化工和煤化工是針對我省石油和煤炭資源而來;坑口電廠、熱電廠、煉焦廠是“沖著”我省煤炭和冬季取暖市場而來;食品和農副產品深加工是因為我們有著生生不息的商品糧和畜牧產品;多晶硅、電石等產業是因為我們的電量富余且允諾優惠電價;水泥等建材行業的發展主要是面向我省和俄羅斯遠東的市場;新能源裝備是因為我們有哈電、一重等重大裝備工業基礎。凡此種種,還可以列出許多。相反,為什么我們的產品原字號多、粗加工多、大包裝多,為什么哈工大等一些好的科研產品在本地開花結果不多。除了主觀原因之外,也是與成本主要是物流成本、配套成本和市場相對不足有關。因此,我們在謀劃大項目時一定要有市場的觀念、效益的觀念、全局的觀念、可持續的觀念。要站在投資者的角度去發掘比較優勢,把“千辛萬苦、千言萬語、千方百計、千山萬水”建立在發揮優勢、優化環境的基礎上。中央要求我們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我們這樣一個主要依靠資源且又欠發達的省份是不是沒有文章可做呢,并不是。譬如,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且與之相連的農業產業化、農業機械化、農業科技化以及倉儲、物流、品牌、營銷都是投資的熱點(或者叫賣點)。我們已經經歷了奶源大戰,隨之而來又將是大米加工大仗。又譬如,現在都在研究低碳經濟,發展核電、水電、風電、生物質能源和新型化工能源都是趨勢,恰與我省現有的裝備工業與化工工業密切相聯。再譬如,我們都在說文化產業、創意產業、服務外包。現在南方、沿海是最發達的地區,因為那里人才集聚,其實下一步轉移的很可能是大學比較集中的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勞力集中的制鞋、成衣產業未必來,以計算機錄入、呼叫中心一類的既體現勞動密集又相對需要一定知識與技能的服務產業,如大慶“華拓”等企業一定要來。這里我只是點點題,未必正確,也不可能講全。總之,黑龍江的資源優勢是可以轉化為投資優勢和項目優勢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可以在黑龍江找到發展的路徑和項目的。
二、創新機制,優化環境,為產業項目的生成提供保障
從各地市和各部門的交流中,大家都有許多好的經驗和辦法,概括起來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是要發揮好政府的規劃引導和政策扶持作用。講市場經濟規律,決不可以忽視政府的規劃引導和政策的力量。政府的手里是有資源的,包括土地、資金、規劃審批、財稅政策等。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調整經濟結構的六個新興產業,都是有規劃、有項目、有含金量的。為什么海南被批準為國家級旅游區后,各種資金項目紛紛不招而去,充分說明了政府規劃引導的力量。所以,我們要認真研究國家的政策,科學制訂本地的產業發展規劃,并盡可能找到二者的結合點。有的項目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是形成產業鏈、產業群的關鍵。看準了的,該花的錢就要花,該給的政策就要給,該盯住不放的就要緊追不舍。
二是要借資、借腦、借力,調動各方積極性。這其實是大家一直在做的,不過是越來越難。在借資中我們先是用“祖宗”的錢,就是土地,以土地換資金、換項目。再是用“后人”的錢,利用中長期貸款(債券),總之先把“雞”孵出來,把蛋糕做大。這些方法還是要用,還是有效。當然要符合中央政策,要適度。除此之外,更要研究用好“當代”的錢,就是社會資本。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充分激活民間資本的活力是一篇大文章,對黑龍江來講就是如何把資源變資產,把資產變資本,把資本變項目。借資又是與借腦聯系在一起的,我們一定要重視科技人才,搞好自主創新,同時要重視那些能運作資本、運作企業的人才,他們往往是項目生成的關鍵。現在我省資本市場還很薄弱,包括基金公司,風險投資公司還很少,但這些公司往往聚集著一批高智商的精英,他們能慧眼識寶。我省民營企業家的隊伍,包括職業企業經營者隊伍也很不夠,他們是把科技與資本與產業結合起來的重要力量。借資借腦也是借力,從我省來講,還要充分借助央企的力,外資的力。央企實力雄厚,在我省多有基地,是我們培育大項目的重要依靠。
三是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發展環境。要堅定不移地推進公路三年決戰,推進鐵路、機場、港口、口岸等交通設施建設,推進水利、大農機等農業基礎建設,推進旅游名鎮和重點城鎮建設,推進科技園區和工業園區建設。園區建設要堅持滾動開發,集聚發展,不要盲目鋪攤子,要提高專業化、集聚化的程度和投資強度。我省地處偏遠,物流方便不方便是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們一直在探索江海聯運、中俄陸海聯運等,當前最主要還是把大連港利用好,把省內的物流樞紐規劃好,把鐵路的提能升級建設好。
四是要規范發展投融資平臺,提高融資保障能力。有沒有健康運行的投融資平臺,對地方經濟發展非常重要,他們是把市場這個“無形的手”與政府這個“有形的手”結合起來的重要力量。我們要一手抓規范,一手抓發展。銀行、信用社、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擔保公司、保險公司、財務公司、信托公司、期貨公司、資產租賃公司、產權交易市場、風險投資公司、城市建設和產業投資公司在我省幾起幾落,積累了不少經驗教訓,我們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謀劃和發展起來,這也是產業大項目發展的重要條件。
三、加強服務,狠抓落實,全力推進產業項目的開發建設
今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十二五”規劃之年,抓好產業大項目的落實是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盡管各地謀劃了不少項目,但從總體上看,特別是與鄰近省份相比,項目不多、速度不快、層次不高仍然是主要矛盾。我們一定要進一步增強緊迫感、責任感與危機感,按照戰書省長講話要求,突出重點,明確目標,加強服務,狠抓落實,力爭早開工、早建設、早投產、早見效。
一要進一步加大產業項目招商力度。各地對今年的招商計劃已經作了安排。一定要繼續下大決心,花大力氣,咬定青山不放松。各地市處在招商第一線,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班子成員共同抓。省直各經濟部門也要結合自身業務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全省上下形成全力推進產業項目建設的合力。
二要進一步健全產業項目推進機制。包括各級領導包保責任制、各個部門協調推進制和項目節點目標考核制。省政府繼續完善大項目聯席會議制度,由省發改委牽頭,工信委、科技廳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重點推進200個產業大項目。要把六大產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支持、保障、協調、推進力度,力爭今年在立項、開工、竣工、投產各個節點上都能有新突破。
三要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和服務效能。最近省政府出臺了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的規定,取消和調整行政許可事項373項,非行政許可事項127項,各地各部門要抓好落實并接受社會監督。對列入省重點推進的重大產業項目,要建立綠色通道制度,實行限期辦結。要繼續探索并聯審批,完善電子監察等制度,不斷創新審批方式,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
四要突出抓好對上爭取和省市配套資金到位。去年經過各地各部門爭取,一批產業項目得到國家的補助和支持,但也存在著一些項目緩開工、不配套的情況,個別的甚至套取國家投資充作資本金,對這種現象必須堅決予以制止。今年國家又安排了300多億元產業結構調整資金,我省也已經向國家上報了一批專項,省發改委、工信委、科技廳等要加強與國家相關部門匯報銜接。對符合國家政策扶持范圍但前期工作不完善的項目要抓緊進行完善,切實提高前期工作質量,確保今年爭取中央投資規模不低于去年。同時要密切關注國家宏觀調控的走勢,繼續做好項目的謀劃儲備和篩選工作。
各地市、各部門要督促各企業切實用好中央和省里的支持資金,嚴格按規定使用,確保已承諾的資金配套到位并創造條件盡早開工建設,達產見效。要加強建設管理和資金管理,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
推進產業大項目,事關我省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事關全省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全省上下一定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齊心協力、狠抓落實,為全省經濟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做出新貢獻。□
(編輯/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