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松飛
[關鍵詞]完善;公證員制度;研究
法律公證是國家公證機關,依據《中華人民過公證法》的規定,結合民商事法律的相關規定,提供法律服務,為公民、法人、其他社會組織的合法權益的實現依法提供證據,維護經濟關系和社會關系的正常秩序,促進社會和諧,因此公證質量是公證工作的生命線,重視公證的質量,保證公證工作持續發展,完善主辦公證員制度是一項重要措施。
公證的特點是在當事人中間的證明作用。當事人愿意辦理公證,是基于對公證機關的信任,目的是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推行主辦公證員制度有利于明確責任,增強公證文書的可信度。所以,公證機關必須做到尊重事實,依法辦證。這樣需由公證員切實負責,嚴把質量關,應該辦的公證,認真審查,仔細調查,然后出證;不該辦理的,依據法律規定,堅決予以拒絕。完善主辦公證員制度是社會法治進步的體現。
完善主辦公證員制度有利于提高公證機關工作人員的素質。公證工作是公證員運用法律知識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行為,換言之,公證從業人員應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素質,精通法律知識,掌握其他相關知識,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方能取得當事人的信任。因此,公證隊伍必須克服人員老化,文化結構不合理,知識結構老化等現象。盡快采取行之有效的辦法提高公證人員的素質,特別是法律知識的掌握,計算機基本技能,外語能力等方面急待提高。在目前的國內國際的形勢下,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加快,中國更加開放,加工貿易、服務貿易、人員往來頻繁,公證工作量將快速增加。如果不能盡快提高公證隊伍的整體素質,不能在激烈的競爭下發展,將錯過公證發展的大好時機,制約行業的發展。
完善主辦公證員制度有利于行業的發展。通過公證員為當事人辦理公證,培養造就一批“王牌”公證員,與有關的企業、公民建立穩定的聯系,形成穩定的證源,更重要的是通過公證服務,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宣傳公證知識,拓寬服務領域,占領法律服務市場,擴大公證工作在社會上的知名度,壯大公證隊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在競爭中求生存,在服務中求發展。
完善主辦公證員制度能有效推動公證工作向前發展,為了完善制度,通過學習公證理論并結合工作實踐,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一、加強公證從業人員的思想道德建設。主辦公證員不僅應具備很高的法律專業知識,同時還須具有很高的道德水準。樹立公正、公平、真實、合法的職業觀念,心中時刻牢記法律法規對公證員的嚴格要求,廣大公民對公證機關的信任。主辦公證員首先在自己心中有一桿秤,才能公正公平的對待當事人 ,保證辦證質量,贏得信任,樹立威信,在思想道德上為行業發展提供動力。為此,在行業中應大力弘揚中華民族誠實、守信、勤奮、尚學的民族優良傳統,不斷提高公證員的職業道德水準;另一方面,重視學習科學發展觀理論知識的思想內涵,不斷提高社會主義的法治觀念,提高政治素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自覺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觀念。通過這些學習,不斷提高公證員的道德水平,防止因私欲而徇私枉法的事件發生。
二、重視提高待遇,吸引優秀人才加入公證隊伍。提高待遇是吸引人才的一項有力措施,提高公證員待遇特別是主辦公證員的待遇,促進公證從業人員自覺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道德素質,減少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提高公證文書的質量,使公證員熱愛本職工作,樂于奉獻和熱情,吸引高素質的人才,加入公證隊伍,形成良性循環,提高公證工作為社會服務的水平。
三、加強公證員的業務培訓工作。為了克服公證隊伍中個別人員的知識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應大力加強公證業務知識的培訓,通過在職的業務知識培訓,更新從業人員的知識,掌握現代化辦公的手段,增強每個公證員的綜合素質,與其掌握的實踐工作經驗相結合,是盡快提升整個行業素質的一條行之有效之路。
四、加強公證工作的硬件建設。提高辦公室的自動化水平,為搞好公證工作提高物質保障,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善于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進行業務交流,采集法律知識信息,積累公證方面的材料,靠科技促進公證工作。
五、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經過多年努力,《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于2006年3月1日開始實行,公證行業終于有了自己的專業法典。作為公證行業的從業人員,應當認真學習該法的規定,掌握公證法精髓,將法規的內容熟記于心,并在工作中自覺加以運用,確保公證工作有序和健康發展。
六、認真執行公證錯誤賠償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公證機構及其公證員因過錯給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由公證機構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公證機構賠償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公證員追償。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與公證機構因賠償發生爭議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公證立法將賠償制度寫入法律,有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對公證工作的完善。任何人,不論他的法律水平多高,主觀能動性多強,均不能保證因疏忽而錯誤的使用法律,更不用說主觀上有造假的故意,因此發生錯誤時進行賠償是對公證工作負責,維護法律的嚴肅性;另一方面,建立賠償制度,有利于賠償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厲害關系人由于錯誤的公證帶來的損失,防止了錯誤發生后,無人承擔責任的現象的發生。而且,對賠償資金的來源有了明確的規定,建立賠償基金,防止了由于出錯的公證處沒有能力賠償,當事人的損失賠付沒有保障。
根據民法理論,有過錯應予賠償,公證中也有賠償后果產生,賠償由單個公證處承擔,能否有能力?不賠有悖于法律精神。所以,為了公證工作健康發展,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賠償制度,明確個案賠償的范圍,賠償費用承擔,責任追究,懲罰制度,提高賠償的透明度,有利于公證人員大膽探索,勇于實踐,推動公證工作的發展。□
(編輯/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