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偉
[關鍵詞]企業;發展;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也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創新對于企業而言尤為重要。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是創造價值最為活躍的因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要想發展進步,必須把眼光放在創新上。
一、創新,一定要有寬廣的眼光
任何事物,無論是自身改革還是在借鑒中揚棄,都屬于創新。我國已加入世貿組織,對于企業而言,在贏得發展機遇的同時,挑戰也隨之并存。從這些年的發展實踐看,是既合作又競爭。為此,這就要求企業在產品定位和經營方面都要有所舉措有所創新。在產品定位方面,要按照國際市場需求,改造和重新設計自己的產品;借助國外資本市場資金充足,資金價格相對低廉,積極引進資金為我所用;打破原有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思維定式和做法,換個角度去思考,突破中國企業之間的交易規則,遵從國際貿易規則;遵循國際標準,強化環保意識,遵守反傾銷、反補貼規則等等,這些都屬于創新。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必須明了這些規則,也必須遵循這些規則。新的市場是世界性的,新的規則也是世界性的,企業要創新、要長久地發展,就必須有長遠的、寬廣的眼光。
二、創新,要在同類產品中勇于創造差異
我國自從1997年下半年擺脫短缺經濟后,600多種主要商品統計結果均呈現80%以上供大于求和10%以上供求平衡。需求成為主導后,由于供給創新不夠,導致對需求的刺激和影響無力,從而使需求更加不足。于是,企業經營也就加重了困難。但是,也有一些企業脫穎而出,如海爾集團,員工們用了17年時間,將一個處于破產邊緣的冰箱制造廠變為世界第二大冰箱制造商和第五大家用電器制造商。又比如毗鄰我國的日本索尼公司,將自己應用于錄音機的立體聲技術嫁接到微型收音機上,推出了立體聲“隨身聽”,從而風靡市場。韓國的“三星”手機則靠大屏幕、和弦聲、圓型流線款式,深受消費者喜愛。值得注意的是,它們都不是借助高成本、大投入獲得技術領先,而是憑借人性化設計和產品的差異性給消費者帶來與眾不同的感覺,從而在市場上取勝。它告訴我們,創新不能僅僅局限于以高投入去獲取技術領先,也應當包含不增加多少成本而產品的面貌卻能煥然一新。由此看來,企業能否獲得可佳的經濟效益,追求產品的差異性是不可忽視的。實踐已經證明,不少企業由于在同類產品中創造出差異,不僅贏得了市場,得到消費者的青睞,而且也創造出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這一點,很值得一些企業思考并借鑒。
三、創新,不能離開人文背景和民族傳統
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取勝,必須練好內功。加強企業管理就是練內功。企業管理中包含著制度創新和文化創新。在人力資本比貨幣資本更為重要和更有價值的今天,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核心是調動起員工的積極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是基礎和前提。但在具體操作時,如股權制改造中管理者與員工如何持股,如何按資分配與按勞分配,均應考慮人文背景、民族傳統和企業員工的承受能力。也就是說,在借鑒發達國家管理企業經驗的同時,也要考慮自己周圍的具體情況。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對借鑒的東西一定要進行必要的改造,不能全盤照搬。既借鑒先進的管理經驗,又不拘泥于條條框框。這樣做,往往可以收到比較好的效果。新加坡將我國儒家文化與西方文化相結合運用于企業管理,成為近年來文化結合成功的典范,他們管理企業的做法和經驗很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
四、創新,要用制度激勵并靠制度提供保障
創新,對于一個企業來說,需要全體員工共同參與。鼓勵創新,一定要有相應的激勵制度和獎懲制度。對技術創新或其他有創新成就的人要給予鼓勵,對違反制度者要進行處罰,讓政績平平者讓賢。在實際工作中,獎勵可能容易做到,處罰做起來可能難一些,讓平庸者下就更難了。但是,執行制度必須有堅定的意志和決心,否則,企業發展就沒有希望。除此之外,還應建立起對創新失敗者給予保障的制度。因為,任何一個創新都是一個“試驗”的過程??茖W實驗、生產實踐、營銷策略的試行都難免出錯。所以,要允許失敗,允許出錯。錯誤雖然付出了代價,但是,面對錯誤,我們可以少走彎路。如果“錯誤”這種資源能夠得以共享,能讓我們共同引起警覺,它也能成為一種財富。所以,在獎勵成功者的同時,要營造一個對創新失敗者不歧視、不嘲諷的氛圍。從管理創新的角度講,建立起這樣的制度本身也是一種創新。
在人類社會發展進步到一定的歷史時期,社會再進步、再發展,就要依托和依附于創新。創新是全民族全社會的事業,是企業發展永恒的主題;創新是時代的呼喚,是歷史使命。只要企業結合自己實際,找準著眼點、選準突破口,大膽地去實踐、去探索,并且,把創新精神融入到生產、管理的各個環節,企業就一定能不斷地發展進步。□
(編輯/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