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榮麗
[關鍵詞]電視新聞;故事熱;媒體
隨著社會不斷的進步和發展,多元化的社會需求正不斷顛覆傳統的新聞傳播模式。媒體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新聞傳播的內容和形式也在不斷快速創新,把新聞事實用故事的方式來講述的“新聞故事化”潮流正風靡傳媒界。在電視業界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當你不知道如何才能保證一個新節目有收視率時,講故事可能是一種最安全的選擇”。
一、電視新聞故事化的意義
用故事化手法寫新聞,就是采用對話描寫、場景設置等細致入微地展現事件中的情節和細節,實現事件中隱含的能夠讓人產生興奮感、富有戲劇性的故事。在國外最早出現于美國CBS的《60分鐘》欄目,在我國,從較早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晚報瀏覽》開辦新聞故事,到各地大大小小的媒體紛紛開辦新聞故事專欄,再到四川衛視公開表示要打造中國電視臺中第一個完善的故事頻道,電視新聞故事化現象備受關注。
1.電視新聞故事化使新聞從業人員加強了深挖題材的意識,使創作者寫作風格呈現多樣化,使他們不僅在新聞的現場盡可能多地捕捉新聞信息,在題材上、報道重點上也都有所拓寬和轉移,加強了深挖題材的意識,并盡最大可能把有用的信息以一種故事化的方式反饋給受眾。
2.電視新聞故事化給傳媒帶來了新面孔。一是改變了國內新聞媒介以往嚴肅有余的面貌, 津津樂道地講述著趣味橫生的新聞故事;二是改變了原本枯燥直白的新聞表現形式。
3.電視新聞故事化極大地滿足了受眾的好奇心。現在無論在西方還是在東方,電視已經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重要方式。電視新聞故事化為觀眾提供了一些輕松活潑的文化休閑方式,用講故事、設懸念的手法帶給觀眾信息。在故事化的過程中,新聞從業者進一步挖掘故事背后的故事,尋找疑點,設置懸念,緊緊抓住觀眾的注意力,在滿足其好奇心的需求中把節目愉悅地看下去,這種富有懸念的故事化新聞使觀眾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而且更樂意接受。
二、故事類電視新聞節目盛行的的特征
1.真實性。首先,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必須是新近發生的故事;其次,新聞故事必須是真實事件,而不是虛構的。這類節目一般緊跟新聞熱點,制作周期相對較短,通常在某個突發新聞事件發生之后即進行相關追蹤報道。為了保證節目的客觀、真實,切忌隨意加入記者的主觀判斷。
2.故事性。選題是新聞故事能否吸引觀眾收看的關鍵因素,并不是每一條新聞都適合用講故事的手法來表現,有趣的人物或事件、懸念或沖突的情節是構成一個好故事的基本元素。
3.故事化的敘事手法。正如遼寧衛視的《王剛講故事》將“一樣的故事,不一樣的講述”的口號作為欄目的標簽,可見講述的重要性。故事類新聞節目就敘事內容、方法及結構而言,是一個記錄及“重現”新聞事件的過程。從敘事方法來講,這類節目一般采用順序式、倒敘式、懸念式等等的敘事方式來講故事,用對話、傾訴、拉家常式的表述方式拉近與觀眾的距離,通常將節目分成好幾個段落,在節目中不斷地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在關鍵點設置一個又一個興奮點,調動觀眾的收視欲望。同時,為了增強新聞的可信度,可大量采用現場畫面及現場同期聲,增強新聞的說服力。從敘事結構來講,為了多方位、多角度展示新聞內容,節目一般通過采訪新聞當事人或事件親歷者、嘉賓或專業人士等,從不同的角度來展現整個事件過程,這樣做一方面增加了故事的可信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
三、故事類電視新聞節目存在的問題
1.不符號新聞時效性原則。電視新聞節目追求的是時效性、貼近性、新鮮性。可“故事”即舊事往事,以“故事”為基本的結構方式和敘事方式,使目前電視節目籠罩在一種朦朧的懷舊情緒當中,放慢了電視的敘事節奏,使很多電視節目內容過于注重細節的精雕細琢,從而忽視了對整體深度的把握與挖掘;其次是使電視新聞節目大多呈現“過去的事情”,與電視新聞節目“時效性”相違背;再次是讓節目的敘事手段過于側重于聽覺因素。電視創作者千萬不能本末倒置,也不能一味“講那過去的事情”,那樣會給觀眾帶來厭倦感。
2.盲目拷貝與跟風,節目的同質化現象嚴重。當下由于各家媒體爭相模仿,蜂擁而上,導致故事類新聞節目不論是節目選題還是模式等都比較雷同,有些節目由于沒有創新,缺乏風格,沒有自己的個性與標識,久而久之,容易使觀眾產生審美疲勞,最終免不了曇花一現的命運。
3.故事化是電視新聞節目的一種表現技巧,但不是表現的唯一形式。“故事化”絕不等于“泛故事化”,有的節目適合,有的節目不一定適合。央視的《走近科學》節目,每次看后都會讓觀眾明白一些科學道理。但是那不厭其煩的間隔、故弄玄虛的做作,為故事化而制造懸念,把一個完整的片子肢解得支離破碎,也讓觀眾不堪其憂。當然,新聞類節目在傳播新聞信息的同時,從生活中找到故事性的切入點,能夠把新聞信息說明白、講透徹,是故事化在新聞類節目的最高境界。針對不同的節目采取與之相適應的表現方式,選擇適當的切入點,注意細節、地點、時間則是上策。不論怎樣,絕不能以犧牲新聞事件的真實性為代價,為故事化而故事化。
當今電視媒體,正處于傳播大眾化的時代。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各級電視臺充分利用自身所具有的豐富資源,發揮自身獨特的傳播形式,以最大限度地贏得受眾的青睞,獲得社會利益和經濟效益。筆者認為各級城市電視臺應當集中有限的人力、財力、物力,辦好新聞資訊類節目,以電視新聞故事化的理念,在媒體激烈競爭的受眾市場上,打造出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知名新聞品牌欄目,才是符合城市電視臺實際的選擇。□
(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