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晶波
[關鍵詞]食品質量安全;監管;綜合素質
目前,我國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食品污染問題的挑戰。這種挑戰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傳統的食品污染問題繼續存在,如農藥的污染等;另一方面是隨著食品生產的工業化和新技術、新原料、新產品的應用,造成食品污染的因素日趨復雜化,高速發展的工農業帶來的污染也波及食物并引發一系列的嚴重的食品污染事故。鑒于以上情況,我國急需建立一個控制食品污染確保食品質量安全的監測和管理體系。
一、食品污染是影響食品安全的主要問題,其微生物引起的食物性疾病是影響我國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在一些地區,由于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已成為危害學生健康的主要問題。此外,農業種植、養殖業的源頭污染對食品安全的威脅越來越大。我國中小城市、鄉鎮及大中城市接合部的一些無照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及家庭作坊,成為食品制假的集散地,直接危害了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另外,工業污染導致環境惡化,也對食品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食品工業應用新原料、新工藝給食品安全帶來了許多新問題,如現代生物技術、益生菌和酶制劑等技術在食品中的應用,食品新資源的開發等,這既是國際上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是我國亟待研究和重視的問題。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檢驗技術的發展,未知的有毒有害物質正被人們逐步認識,對食品安全的控制措施和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讓消費者最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亟待解決
由衛生部和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合舉辦的食品安全與消費者高層論壇上,中國消費者協會秘書長說,從歐洲的瘋牛病、口蹄疫以及轉基因產品可能產生的潛在危害,此起彼伏的污染事件,已經使全球談“食”色變了。有些人就提出來了我們還能吃什么,他細說了消費者關心的4類食品安全熱點問題:“吊白塊“粉絲險些喪命事件; 不法商販廠商用“毛發水”對制有毒醬油,還有風靡全國的毒大米事件等。此外,還有長期以來危害消費者的注水肉、蔬菜中的農藥殘留超標、面粉增白劑超標的,形成一條在食品領域流行的“毒流”。消費者強烈要求知道我國食品流通領域的安全系數有多低,這樣的“毒流”何時能根治。現代技術提高了農產品產量 ,改變了農產品的味道,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近年來,我國環境狀況日益惡化,大氣污染、水質污染、土壤污染,直接導致農產品、漁牧產品以及其他食品的污染,也成為我國食品安全中全面的現實問題。隨著經濟全球化,爆發于境外的瘋牛病、口蹄疫等食品安全方面的威脅,似乎正離我們越來越近,我國的防范措施和技術是否做好了準備,境外的食品安全問題,是否會成為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這也是我國廣大消費者所擔心的,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建立食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杜絕 “病從口入”
發達國家每年有1/3以上人群感染食源性疾病,我國每年報告發生上百萬例胃腸疾病患者,而這是城里人住院的最主要原因。有關衛生專家曾談到,食源性疾病正在不斷增長。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5歲以下兒童每年發生15億人次腹瀉。為什么食源性疾病在世界上各個角落流行?有關專家分析說,隨著全球人口增加和經濟發展,觸及食品加工業者的隊伍在增加。加速城市化進程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方式,預包裝食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大量本不具備衛生水平的企業進入食品服務和加工領域。由于缺乏嚴格的食品儲存、陳列和制作的安全控制,許多食品服務企業和街頭食品成為食源性食品的根源。此外,食源性疾病的增加也是全球食品貿易增加的結果。大規模的食品加工和銷售系統可能導致污染因素被廣泛擴散。
四、提高檢測人員綜合素質,培養過硬的隊伍
檢驗工作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是保證食品質量安全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必須加強檢驗人員自身的隊伍建設。
1.加強政治思想學習,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學習法律法規,提高職工的職業道德水平。
2.加強規章制度建設,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組織職工認真學習體系文件中的質量管理手冊和相關的規章制度,讓職工知道各個環節的工作都有章可循、競爭上崗、優勝劣汰。
3.根據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特長和知識結構,擬定計劃,有針對性地參加國家組織的技術培訓。
4.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和支持職工利用業余時間學習業務,做到知識及時更新。
5.積極參加國家或行業組織的能力比對與驗證試驗,以及自身組織的橫向能力比對與驗證試驗,同時也可以開展對保留樣品的重復測試工作。可以知道自己的實際能力如何,從而使自己得到不斷地發展和提高。
6.采取請進來的方式對職工進行培訓。
7.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到發達地區考察和學習。
當然確保食品質量安全,需要政府、企業和消費者的共同投入。政府部門必須建立有效的食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有效的規劃,目標是促進安全和營養的食品,減少食品損失和保護消費者不受腐敗變質食品的危害。食品企業的責任是確保應用合適的食品加工工藝和技術,食品加工者應接受良好的衛生培訓。教育消費者確保家庭食品貯存和烹飪過程的衛生,以減少食源性疾病的發生,也是一個重要內容。這三個方面力量構筑了國家食品安全規劃和公共衛生策略的重要基礎。□(編輯/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