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雪娟
[關鍵詞]領導人員;加強監督;現狀與對策
在第十七屆中央紀委五次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多次強調反腐倡廉要突出抓好四個方面,即教育、監督、預防和懲治制度的建設。其中監督被視為反腐倡廉的關鍵,這就要求我們今后要進一步加強對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的監督。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監督,深入推進監督工作,是加強黨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保證。
一、現狀與分析
從對近幾年案發情況看,一些領導人員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除了主觀上的原因,權力失控或監督不力是一個重要因素。領導人員的監督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問題,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從對領導干部監督存在的共性問題看,思想認識程度不夠,重視程度不高,脫離了具體實際。談監督僅落實在口頭上、文件的傳導上、號召的要求上,制定原則規定多、量化標準少。監督觀念落后,主動監督和合力監督的意識欠缺。
有的上級對下級的監督感覺“鞭長莫及”, 疏于監督,有的信奉“用人不疑”,無須監督;有的同級監督礙于情面,擔心影響團結,不愿監督;有的班子成員之間的監督,流于形式,監督無力;有的下級對上級監督,存在距離遠,信息掌握不直接等問題,甚至害怕打擊報復,不敢監督;還有個別人認為,監督領導人員是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和組織人事部門的事,與自己的關系不大;紀檢監察組織雖負有“對黨員領導干部行使權力進行監督”的權力,但處在與監督對象同級平行的地位,監督也很難到位。
(二)市場經濟負面影響的客觀存在,對領導人員的侵蝕和影響機會增多,社會的整體環境直接影響著各級領導人員的思想觀念,社會風氣不改善,監督難度就大。領導人員既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領導者,也是接受監督的重點對象。目前看,除了外部社會、公眾對各級領導人員的監督外,還有黨組織的紀律監督,如民主生活會;職工群眾的民主監督,如職工代表大會;信訪渠道的監督等等。這些方式雖然具有監督的職責,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客觀上難以實施有效的監督。加之監督方式存在的自身局限性,監督效果和效率都不明顯。
(三)由于機制或制度不健全或有缺陷,監督功能非常弱。出現形式上的監督多,實質有效的監督少。而且,主動監督不夠,往往出了問題才去監督,使多數的監督成為事后監督。另外,監督結果缺位,也使監督工作的約束力和權威性弱化。存在領導人員的權利和責任失衡的現象,監督缺乏約束力和權威性。有關部門對執行情況檢查監督不夠,對違反廉潔自律規定者,未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對于違規違紀行為和腐敗現象的懲處,未達到應有的力度。
監督中存在的這些現象,導致的后果是嚴重的。英國歷史學家阿克頓有一句名言:“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基層機構負責人的犯罪率之所以高,就是因為一些基層負責人迷信于自己手中的權力,總想在自己負責的范圍內擁有絕對的權威,以保證自己的行政命令能夠落實到位,從而形成了權力大于規章的現象。這些負責人一旦在思想上有異動,道德上出現滑坡,就可能會造成相當嚴重的后果。
二、對策與建議
在新的形勢下,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監督,應緊密結合實際,更新監督理念,豐富監督內容,創新監督方式,增強監督實效。
(一)更新監督觀念,樹立“積極監督、主動監督、全a面監督、合力監督”的監督意識,是加強和推進監督的根本。加強對領導人員的監督,目的就是確保權力運作有序高效進行,防止出現失職瀆職或貪污腐化現象。大量實踐證明,加強監督是對干部的愛護。只有對權力的運行從多方位、多層次、多渠道加以監督,才能有效遏制腐敗的滋生。要把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職能部門監督與群眾監督、自上而下的監督與自下而上的監督、社會監督與輿論監督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來自各方面的監督作用,逐步建立健全上下銜接、左右貫通、互為補充的監督體系,形成監督的整體合力。
(二)健全監督制度,完善監督機制,是懲防腐敗的有力保證。要大力推進以加強民主集中制為主要內容的制度建設,健全黨的領導工作制度、黨內生活制度、干部工作制度、權力監督制度等各方面的制度,不斷完善人、財、物等方面的管理和監督機制,完善反腐倡廉的工作機制,以利及時發現、有效防范和嚴厲懲處腐敗行為。一是建立健全決策制度,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防止個人獨斷專行。二是建立健全公開辦事制度,對領導干部實行民主監督。要健全重大事項報告制度、繼續完善行務公開、民主評議、述廉考核等民主形式,使民主監督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三是建立健全監督檢查制度。對領導干部任期工作的履職情況要進行經常的檢查和監督,發現苗頭性的問題及時的提醒和糾正,必要時予以戒免談話。四是發揮好信訪監督作用。特別是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要堅決查處,絕不姑息。
(三)建立健全選賢任能機制,嚴把選人用人關,減少產生腐敗的幾率。選賢任能,事關重大。歷史上的腐敗現象,為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敗。由于賣官鬻爵及其帶來和助長的其他腐敗現象,造成“人亡政息”、王朝覆滅的例子,在中國封建社會是屢見不鮮的。正是這種“帶病提拔”、“帶病上崗”使得領導干部形成前期隱患,也給我們的監督工作帶來了難度。對此,一是要按照民主、公開、競爭的原則選拔干部,以利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二是要嚴格按制度辦事。干部的任免,要嚴格按黨的原則和規定的程序辦事,不能誰想怎么辦就怎么辦。三是要落實群眾對干部選拔任用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進行全過程參與和監督。四是要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和方法。考察要向深度和廣度延伸,增加透明度。完善民主推薦、民主測評、民主評議制度,確保群眾能暢所欲言。五是嚴格執行干部人事工作紀律,加強對干部考察、選拔、任用等工作的全過程監督,真正把選人用人的權力置于有效的監督之下,建立健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責任追究制和用人失察失誤責任追究制。
(四)教育與懲治并舉,尤其要發揮懲治的震懾力。要充分發揮教育的引導作用,推行教育為先,宣傳在前,防患于未然的重教思路。注重思想政治建設,筑牢反腐倡廉、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是對領導干部監督的一個重要內容。通過加強教育,促使各級領導人員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過好權力觀、親情觀和社會觀。在搞好思想教育的同時,一定要加大懲處的力度,對那些嚴重違法違紀的領導干部給予必要的行政紀律處分,違法的堅決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絕不姑息養奸,切實提高懲治的震懾力,促使對領導干部監督的各項制度能夠落到實處,各種舉措能夠收到實效。
加大懲戒力度,發揮震懾作用是監督的一個重要手段,雖然它往往發揮于事后,但其震懾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也切實能夠讓我們的一些領導干部“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做到警鐘長鳴。制度的建設和執行,尤其是發揮民主的監督作用,強化對領導干部權力的制約與制衡,才是領導干部監督中的關鍵,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不斷的研究和探索,始終不愈,堅持抓好。總之,對領導干部的監督既是一項長期的戰略性任務,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長久的堅持,不懈的努力,采取并不斷創新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依靠方方面面的力量乃至全社會的支持,最終才能取得實效。□(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