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海姚 丹
(1.沈陽體育學院武術系,遼寧 沈陽 110102;2.沈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遼寧 沈陽 110102)
【民族傳統體育】
2005-2009年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研究評述
于 海1姚 丹2
(1.沈陽體育學院武術系,遼寧 沈陽 110102;2.沈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遼寧 沈陽 110102)
文章對2005-2009年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研究成果進行分類描述,提出目前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形成發展及對策研究、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學校體育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研究以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化研究等幾個方面。
少數民族 傳統體育 研究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是中國社會主義體育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既體現著全國各少數民族獨特的民族文化、民族特色及民族意識,又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發展。在新中國成立后,隨著全國性及地區性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召開,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人們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認識逐漸加深。本文通過搜索CNKI 2005年-2009年核心期刊,對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相關研究進行了整理,力求對近五年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研究進行大致的分析,以期為未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研究提供理論參考。
2.1 論文數量
截止到2009年4月20日,在中國期刊網共檢索及篩選整理出刊登在核心期刊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論文51篇。(見表1)
2.2 論文主題
為了便于分析,將近五年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研究按照集中度分為五類(見表2)。
表2 近五年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研究主題一覽表
3.1 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形成發展及對策研究
在近五年的研究中,此類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某一民族、某一地區或某一項目的現狀與對策研究上。如陳興亮等《阿壩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對策探討》分析了制約阿壩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主要因素并指出應加大對藏羌民族傳統體育的搶救、保護、轉型與推廣;王偉平等《鄂溫克族與搶樞運動》指出目前搶樞運動不僅走進了現代體育的競技場,還成為了鄂溫克民族中學體育課中鄉土教材的必修內容;余萬予等《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指出廣西少數民族由于居住在平原盆地,要發展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就要對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具有新的認識;張宏宇等《論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搶救和保護》提出了既要關注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的生存環境又要以現代科技方式保存少數民族體育遺產;凌靜《馬上競技運動的特點與發展對策——以新疆哈薩克族馬上游戲為分析個案》以哈薩克族主要的馬上游戲為切入點,提出應加強立法以保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以便對馬上游戲進行全面開發;武希玲《民族傳統體育重塑與改造的再思考》提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應以保留民族特色的核心內容、在民族體育與現代體育之間找到結合點為基礎向前發展;楊秀芳《試論貴州土家族儺堂舞戲的體育淵源及其開發保護》提出土家族的儺堂舞戲雖然在政府的扶持下在土家族群眾中得到廣泛普及,但還需對儺堂舞戲具有充分的積極認識使這一項古樸的民間體育項目具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張選惠等《四川省少數民族體育發展研究》指出四川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具有明顯的地緣融合性,在今后的發展中要遵循歷史的發展規律,以科學的理論知識作指導;韓玉姬等《影響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因素及對策研究》提出部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自身弊端成為了制約發展的顯著原因;文燁等《西部民族傳統體育研究的多維視角探析》提出以往西部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研究具有局限性,應以多視角、多緯度、多層面來探討西部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開展狀況;閻勁《試論藏族傳統體育形成及特征》指出藏族傳統體育的形成受宗教信仰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從而形成了中國特有的藏族體育活動的方式。
以上研究從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形成及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發展策略。此類研究的大量出現表明目前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前景并不樂觀,因此,在理論層面對制約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因素加以分析和探討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未來發展能夠起到積極作用。
3.2 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
此類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價值、特征、功能與繼承等方面。如張永林等《三江源地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指出依托于三江源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形成了具有民族風情的復合型文化形態;韋曉康等《民族文化生態建設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提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是民族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兩者相互依存并相互促進;蘆平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少數民族體育文化》提出少數民族體育文化與中華文明一脈相承,前者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作用;楊元英等《全球化背景下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敘述了全球化對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既要抓住全球化的機遇,又要避免被外來文化同化而失去自身的特點;文展《仫佬族“竹球”的社會特征與文化價值研究》提出竹球運動具有維系仫佬族的民族團結、競技和健身、促進精神文明建設、豐富學校課程內容等諸多價值;郭永東《論多元文化圈對西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影響》提出西南各民族傳統體育的差異導致了其多元價值功能取向的不同,最終形成了娛樂、趣味、健身、競技等多種價值特征的西南少數民族體育;栗鋒等《西南地區少數民族體育系統層次的文化透視》將西南地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分為三個不同特征的層次,表層對西南地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起到基礎性作用、中層起到傳承性作用、深層則起到規范性、科學性及系統性的作用;方禎等《云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地域文化特征》認為云南地區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具有多樣性、自然性、民間性和親和性的地域文化特征;胡小明《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多元價值》提出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真正的核心價值在于它作為中國傳統體育的構成對豐富全球體育文化作出了貢獻;顏紹瀘《走近主流文化的歷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研究之一》認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在向政治與經濟領域突進后,開始了走向主流文化的歷程。
3.3 學校體育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研究
目前在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保護方面,多數學者認為學校是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場所。如馬慧敏《論少數民族體育文化對大學生體育觀念形成的影響》提出少數民族體育文化對大學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在新疆地區高校開展少數民族體育有利于大學生愛國主義、民族精神和集體主義教育;宋衛《廣東高校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現狀及發展思路》提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不容樂觀,要借助學校體育這個相對穩定的平臺來發展我國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伍廣津《高校龍舟競技運動發展趨勢探究》認為中國高校龍舟運動發展方興未艾,但高校中經費、場地的缺乏與限制制約了高校龍舟運動的發展;劉東渝《試論民族地區高校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指出民族地區高校在傳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上具有教育、地域和人力的優勢;郭赤環等《開發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豐富高校體育課程資源》提出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可以改革和創新傳統高校體育教學大綱教材陳舊、教學形式單一的現狀;趙建林等《少數民族地區高校體育改革與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關系》提出民族傳統體育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和巨大的開發潛力,融入高校體育之中能夠體現高校體育特色,弘揚傳播優秀民族體育文化。
3.4 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化研究
在此類研究中,多數學者認為應以少數民族地方特色為基礎,大力開發體育旅游,加快少數民族地區體育產業化運作。如劉少英等《西部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吸引力及市場運作研究》認為西部少數民族各色的體育活動以及得天獨厚的環境能夠符合旅游者心理及生理上的需要,便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業向規模化、集約化、集團化發展;欒麗霞等《湖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市場的研究》提出湖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應把握兩類消費,培育兩個市場,從而打造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體育旅游品牌;楊放等《廣西民族體育產業化政策研究》指出廣西獨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成為中國對東盟的旅游特區,政府應制定鼓勵民族體育產業化發展的政策,優化民族體育資源配置;方仁《搶花炮的旅游開發構想》提出應將搶花炮分為表演型、參與型兩大類,使更多的人參與到這項運動中;李政等《西部民族體育資源綜合開發與產業化發展研究》認為我國西部民族體育資源豐富,但項目高度分散且認識不足,依托旅游業和文化產業綜合發展將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近五年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研究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與以往相比,研究數量有所下降。另外,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研究領域較為狹小,發展問題及文化研究仍為目前的研究重點,跨學科甚至多學科研究在目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研究中尚不多見。在今后的研究中,如果能夠跳出已有的研究框架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科學系統的研究,必定會極大地促進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使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研究步入新的紀元。
[1]趙秋菊,蘇常來.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概論[M].香港:香港知識出版社,2003.
[2]虞重干,李志清.近10年我國少數民族體育研究評析[J].體育科學,2004(12).
[3]陳興亮,萬德權,劉 通.阿壩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對策探討[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5).
[4]韓玉姬,王 洪,林 峰.影響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因素及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S1).
[5]余萬予,鄭國華,朱小麗.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5(1).
[6]武希玲.民族傳統體育重塑與改造的再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S1).
The Summarized Research on Minority Traditional Sports in 2005-2009
Yu Hai1Yao Dan2
(1.Dept.of Chinese Tradition Sports,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 110102;2.Dept.of Postgraduate,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 110102)
This paper makes a classification description of Chinese minority traditional sport's researches in 2005-2009,the present studies of minority traditional sport concentrate on several areas:the foundation,develop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inority traditional sports,the cultural research of minority traditional sports,school sport and minority traditional sports as well as the commercializing research of minority traditional sports.
minority traditional sports research
G85
A
1004—5643(2010)06—0069—02
1.于 海(1967~),男,碩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學。
2.姚 丹(1985~),女,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