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偉杰 (浙江財經學院 浙江杭州 310018)
基于俱樂部產品視角的行業協會生成機制研究
○杜偉杰 (浙江財經學院 浙江杭州 310018)
一個組織存在前提在于提供產品,因而有必要從產品供給視角探討行業協會的生成機制。本文從俱樂部產品的視角,分別構建政府和企業的效用函數,從效用函數最大化中得出相關結論,認為在俱樂部產品供給問題上存在市場和政府的雙重失靈,行業協會是解決這一雙重失靈的重要機制。
行業協會 俱樂部產品 雙重失靈
從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來看,早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初期就產生了行業協會。而我國的行業協會自改革開放以來發展速度較快,各類行業協會近年來都有不同程度地發展。行業協會越來越成為各國社會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國內外學術界真正對行業協會進行研究卻是最近幾十年的事情。
縱觀國內外對行業協會產生原因的研究,大都是站在新制度經濟學的視角,基于降低交易成本,協調行業內企業的角度對行業協會產生和存在的原因進行研究。本文試圖站在社會產品供給的角度,在將社會產品分為公共品,俱樂部產品和私人品的基礎上,構建一個只有政府和企業的模型,通過對俱樂部產品供給問題的分析論證行業協會產生的必然性。
1、俱樂部產品。俱樂部產品是詹姆斯·布坎南(J·Buchanan)在保羅·薩繆爾森(Paul A Samuelson)等人對公共品研究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的。1965年,布坎南在《俱樂部的經濟理論》一文中指出,薩繆爾森定義的公共產品是“純公共產品”,現實社會中,大量存在的是介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間的“準公共產品”或“混合商品”。所謂俱樂部產品就是這樣一類產品,一些人能消費,而另外一些人被排除在外,俱樂部是對其成員提供分享集體品的一種組織,這種組織產生的原因是由于資源的稀缺性,人們為了有效率地消費,實際上是針對特定物品組成一小群一小群的消費者群體去消費的,組成群體的原因是成員之間在消費某種產品時存在需求的同質性。一般而言,我們根據排他性和競爭性來分析產品的屬性,同時具有排他性和競爭性的產品是私人品,而公共品則是同時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產品,俱樂部產品具有排他性和非競爭性,對俱樂部內部的成員具有非排他性,而對俱樂部之外的消費者具有排他性的產品,俱樂部產品的排他性是不充分的排他性。
2、行業協會的功能屬性。一般而言,行業協會具有信息提供和協調行動的兩大功能。具體來講,比如一般性行業服務標準的制定和執行,行業信譽的維護;行業統計調查,對不公平競爭行為的制裁;行業信息收集,人才,行業性展銷會或招商引資,國際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等。在提供這些服務時,行業協會不會對任何一個企業設置排他性的措施,任何一個企業對該服務的使用或消費,都不會影響到其他企業對該物品的使用或消費效應。因此,行業內無論會員或非會員都可以共享該服務,而對于本行業以外的其他企業,這些產品與服務具有天然的排他性,顯然,行業協會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具有俱樂部產品的特性。
俱樂部產品對于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是必不可少的,本文認為,在俱樂部產品供給的問題上存在著市場和政府的雙重失靈。行業協會正是在雙重失靈的情形下產生的,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行業協會是處于政府與企業之間的中間性組織,是一個社會產品供給者,具有社會價值。
為簡化分析,構建一個包括政府、n家企業和無數消費者構成的社會,其中n家企業屬于同一行業。其中,政府提供公共品和俱樂部產品,企業提供俱樂部產品和私人品。公共品是指企業和消費者都可以消費的產品或服務,比如國防、法律、環保等,而俱樂部產品是指針對企業的有關行業的信息,私人品是指企業提供的供消費者消費的產品。
我們用g代表政府,ei代表第i家企業(i=1,2,……,n),G表示政府提供公共品的數量,J表示俱樂部產品,Jg表示政府提供的俱樂部產品的數量,Jei表示第i家企業提供的俱樂部產品的數量,Si表示第i家企業提供的私人品。另假定PG=PJ=PS=1,即三種產品的價格都等于1,Mg表示政府擁有的全部資金,Mei表示第i家企業擁有的資金,U表示效用函數。
政府的效用取決于社會上總產品的數量,社會產品總量越多表示社會經濟越繁榮,政府的效用也就越大。單個企業的效用取決于公共品和俱樂部產品的數量,及自身供給的私人品的,公共品和俱樂部產品越多,企業自身發展環境越有利,所得效用也就越多,而其供給私人品則決定了其效益,供給越多效用越大。這樣,政府的效用函數可以表示為預算約束為:Mg=G+Jg;第i家企業的效用函數為:
另外,本模型還有一個重要假定:對政府來說,θ>β>γ>0,即對于同數量的三種產品,政府的偏好順序為公共品>俱樂部產品>私人品;而對企業來說,κ>ω>α>0,即對于相同數量的三種產品,企業的偏好順序為私人品>俱樂部產品>公共品。因為公共品、俱樂部產品以及私人品所具有的外部性是依次遞減的,政府是站在全社會的角度來提供產品,而單家企業則是站在自身的角度來提供產品。
由以上的條件模型可簡化為下面兩個最大化的問題:

以及:
“你不想留在醫院了?少在我面前裝純情!當初你媽拖著你嫁給我,居然天真地以為我愛她,愚蠢的女人!哦哦,不對,我該對她的死心懷感激才是,沒想到你還有脾氣,會離家出走這一招。即使你全憑著勤工儉學和獎學金完成學業,你就能逃出我的魔掌?把你調到這里晚上看守停尸間,我可真心疼,不過想想這樣的話,你可能看得清自己的身份,要想留在醫院里,你該知道怎么做!”那是副院長的聲音,前不久他依靠著一些見不得人的手段調到這里。此時他的眼神中滿是淫邪,他那餓狼似的目光好像要把她身上的衣裳全扒光,反復打量之后,才抬起眼睛看著她,堆出一張惡心媚俗的笑臉。

模型求解得:

第i家企業的最優解為:

由以上結果,可以得以下幾個命題。
命題一: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有足夠的激勵提供對自己效用最大且只有自己提供的產品。
根據PG=PJ=PS=1的假定,由(1)和(3)可看出,無論是政府還是單家企業提供對自己效用最大且只有自己提供的產品的數量都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與自有資金有關,另一部分與其
命題二:對于俱樂部產品,每個供給者的供給激勵都不足。
由(2)(4)可看出,無論是政府還是單家企業供給俱樂部產品也可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仍稱為自動力,后一部分是搭便車動力。以政府為例,θ>β>γ>0,所以而且政府對公共品和俱樂部產品的偏好差距越大,即θ與β之間差值越大越接近于0,政府供給俱樂部產品的自動力越小,而第二部分則表示政府供給的俱樂部產品與行業內企業供給的俱樂部產品數量存在負相關的關系,這就是搭便車行為<1,政府存在較大的搭便車動力,這種動力越大,政府供給的俱樂部產品越少。以上分析也同樣適用于單家企業。
命題三:行業內所有企業供給的俱樂部產品數量的多少與行業內企業的數量有關。一般而言,行業內企業數量越多,供給的數量越少。

命題四:政府供給的俱樂部產品和公共品的數量與行業內企業的數量有關,一般而言,行業內企業數量越多,政府供給的俱樂部產品越多,而供給公共品的數量越少。
由(1)(2)(3)(4)和(5)式,可以求解得到:

由命題一、二及四可看出,類似于公共品供給的市場失靈,俱樂部產品的供給也存在市場失靈。單家企業在供給俱樂部產品上都存在很大的搭便車動力,這必然會導致行業所需的俱樂部產品的供給不足,即存在市場失靈。而由命題一、二及四可以得出,俱樂部產品供給還存在政府失靈的問題。命題一、二指出,政府在俱樂部產品供給上激勵不足,即也存在很大的搭便車動力,政府在供給產品時一定是公共品優先于俱樂部產品。之所以出現命題四中矛盾的供給結構,是因為俱樂部產品是一種社會必需品,而且政府要站在全社會的角度來供給產品,在其他供給主體都選擇搭便車的條件下,政府不得不將資金用在俱樂部產品的供給上。當政府將資源用在供給俱樂部產品時,必然會導致公共品供給不足,命題四只是一種理論上的極端化,由于政府對俱樂部產品重要性的認識及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其對俱樂部產品的偏好程度必然低于對公共品的偏好,即只會出現命題一及命題二中的情形,政府將資源由于公共品的供給,俱樂部產品的供給會產生政府失靈。
因此,在俱樂部產品供給上存在市場和政府的雙重失靈,為解決市場和政府的雙重失靈必須要引入第三方的中間性組織來專門供給俱樂部產品,這就是行業協會產生的原因。
可以推斷,“政府—行業協會—企業”的三方市場治理和運行模式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反觀中國當前行業協會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數量少、層次低、覆蓋面小;定位不清、關系不明,以及能力不足、效率低下等。建立和完善行業協會的職能,是我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要條件。當前,我們應該從以下兩方面來完善行業協會的功能。首先,轉變政府職能。政府的主要任務是提供社會所需的公共品,行業協會是承接政府職能轉化的一個主要載體,是“政府退出機制”的著陸點。要把本應屬于行業協會的社會職能及行業管理職能,如行業服務標準的制定、技能資質的考核及同業競爭規范的制定等,政府部門應主動退出,將有關職能轉移給行業協會。其次,加強行業協會自身建設。行業協會的發展需要外部法制環境和相關機制的配合,但關鍵還在于行業協會自身,其必須擺脫一味依賴政府的傳統觀念,創新求進,加強自身建設。協會要獨立開展工作,不斷增強協會的代表性,提高協會的協調能力,提高協會工作的專業水平和指導性。
[1]Recanatini,Francesca and Randi Ryterman:Disorganization or self-organization[J].Economic Theory,2000(3).
[2]秦詩立、岑丞:商會:從交易成本視角的解釋[J].上海經濟研究,2002(4).
[3]王玉珍:行業租金、行業協會與行業自我治理[J].經濟學家,2007(2).
[4]C.V.布朗、P.M.杰克遜:公共部門經濟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book=1,ebook=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