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秦青
中國品牌
瑞蚨祥百年傳奇
文 · 秦青
1956年12月7日,毛澤東主席同民建和工商聯負責人談話時,說:“歷史的名字要保存……‘瑞蚨祥’一萬年也要保存。”
“頭頂馬聚源,身穿瑞蚨祥,腳踩內聯升。” 這首老北京歌謠正是對瑞蚨祥名滿京城的生動寫照

在北京大柵欄商業街上,有一座西式巴洛克建筑風格的商店,每日門庭若市,車水馬龍,吸引著八方來客。這就是名貫京城、馳名中外的中華老字號“瑞蚨祥綢布店”。
北京瑞蚨祥綢布店是孟氏家族在全國開設的24家商店中最大的一家,開業于1893年,店史逾百年,是享譽海內外的中華老字號,為舊京城“八大祥”之首。
瑞蚨祥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獨特、頗具實力的經營管理手段,始終在絲綢業及手工縫制業中處于領先地位。它主營絲綢、呢絨、棉布、皮貨、中式服裝及制作等。個性化制衣是“瑞蚨祥”傳統特色,從選料到成衣制作始終是“一條龍”服務,在遵循傳統制作技藝鑲、滾、拼、盤、貼、蕩等的同時,又增加了手工刺繡等技藝。它選料精良、剪裁得體,滾邊講究,盤扣精美。盤扣是中國傳統服裝服飾制作中的傳統特色之一,是純手工的絕活。瑞蚨祥中式服裝精湛的制作技藝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百余年來瑞蚨祥始終保持老店全、新、優的經營特色。“全”是從低到高檔次齊全;“新”是新品種新花色不斷推陳出新;“優”是集各地優質面料薈萃一堂供廣大顧客挑選,并一直奉行百年老店的至誠至上、貨真價實、言不二價、童叟無欺的“十六字方針。”現在,北京瑞蚨祥綢布店基本保持了原來的建筑風貌,營業面積近千平方米,擁有百余名訓練有素的員工,已成為北京前門大柵欄街上一顆璀璨的明珠。1985年,“瑞蚨祥”被國家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號”的稱號。
瑞蚨祥創始人孟鴻升是孟子的后裔,濟南府章丘縣舊軍鎮人。他以經營土布開始,字號最初為“萬蚨祥”,在上海、青島、天津等地設立連鎖店,并隨著經營規模的逐漸擴大,經營品種的日益增多,增加了綾羅綢緞、皮貨等高檔商品。
清道光元年(1821年),孟鴻升參照《淮南子》、《搜神記》中“青蚨還錢”的典故,將“萬蚨祥”改名為“瑞蚨祥”,并在周村大街掛牌。1835年,瑞蚨祥的第一家分號——瑞蚨祥綢布店在濟南開張。孟鴻升去世后,孟鴻升的兒子孟洛川做了瑞蚨祥的經理,瑞蚨祥取得了更大的發展。
1876年,年僅25歲的第二代掌門人孟洛川把目光投向了京城最繁華的商業區——大柵欄。孟洛川派遠房族侄孟覲侯在前門外鮮魚口內抄手胡同租房設莊,批發大捻布。隨著洋布大量涌入我國,孟覲侯便建議孟洛川開設布店。
1893年(清光緒19年),孟洛川出資八萬兩白銀在大柵欄買下鋪面,成立了北京瑞蚨祥綢布店,主要經營水獺、貉絨、黃狼皮、灰鼠皮等皮貨,進口的各種“洋布”及河北、山東、江浙等地自制的花布、青布、綾羅綢緞等。孟覲侯任北京瑞蚨祥的全局總理。從此,孟氏家族開始在京經商,并創造了一個百年老字號的品牌傳奇。
開業后,瑞蚨祥以商品齊全、貨真價實、服務熱情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及滾滾而來的財富。一時間,瑞蚨祥名聲鵲起,僅七年光景已擁有資金40萬兩白銀,居“八大祥”之首。
但那時前門外一帶布店云集,要想在此地站穩腳根,生意上與同行競爭必須有與眾不同之處。于是瑞蚨祥精心裝飾門面,細致布置店堂,并用嚴格的店規約束所有店員的言談舉止,使每一位顧客乘興而來、滿意而去。
瑞蚨祥將貨場分為前柜、二柜和樓上三大部分,前柜賣青、藍、白布;二柜賣中高檔布匹;樓上賣絲綢、皮貨等高檔商品。顧客到來時,先由四個年紀較大的店員拉開大門,含笑迎接,然后由售貨員上來請坐、看茶,根據顧客需要,送上商品,顧客要不要均可。

因此,瑞蚨祥很快得到了顧客的認可,尤其是農民階層的喜愛,生意越來越紅火,發展極快,在京城綢布業中幾乎占居了壟斷地位。
1900年(清光緒26年),義和團進入北京,戰亂使得大柵欄滿目蒼夷,瑞蚨祥也未能幸免。店內所有賬目和物品皆化為灰燼。在這場巨大的災難面前,瑞蚨祥的掌門人孟洛川沒有被擊倒,他毅然向社會鄭重承諾:凡瑞蚨祥所欠客戶的款項一律奉還;凡客戶所欠瑞蚨祥的錢物皆一筆勾銷。
瑞蚨祥這非凡的氣魄和高尚的商業信譽,在當時社會上引起巨大震動,一時傳為佳話。為了挽救瑞蚨祥的命運,孟覲侯找回失散的老店員,在大柵欄的廢墟上擺起了地攤。
1902年,僅僅用了一年時間他們就在大柵欄建造了一座豪華別致的大樓。正是這座宏偉堅固的店堂確保了瑞蚨祥幸免于10年后袁世凱部下的一次“兵變”——1912年,嘩變的散兵游勇竟對他們垂涎已久的瑞蚨祥奈何不得。現在,瑞蚨祥帶有天井的兩層樓房是大柵欄唯一保持老字號原貌的店堂,已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此后,瑞蚨祥又在1903年、1906、1911年和1918年在大柵欄先后又開辦了“東鴻記”、“西鴻記”茶莊、“鴻記皮貨店”、“鴻記綢布店”四處新店,幾乎占據了大柵欄半條街。
瑞蚨祥創業初期,物美價廉的平紋色布深受顧客喜愛,幾十年后這種布依然保持暢銷的勢頭。這種色布選用上好的白坯布染制而成。瑞蚨祥的漂染工藝嚴格,剛出染房的布匹嚴禁立即上市,須包捆好在布窖里存放半年以上,待染料慢慢滲透于每根紗線,方可出售。這樣雖影響資金周轉,他們仍堅持一絲不茍。這種類似陳年老酒、老醋的工藝,叫“悶色”。經過悶色的布,縮水率小,布面平整,色澤勻艷,且不易褪色。另外,嚴把進貨關也是瑞蚨祥經營的一大特色。他們派專人到蘇杭一帶尋找可靠廠家訂貨,產品出廠時要由瑞蚨祥的技術人員仔細查驗,達到要求的方收貨。清末民國初民間流傳的一個歌謠提到“身穿瑞蚨祥”,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當時北京人對瑞蚨祥的認可。
瑞蚨祥更是得到了許多社會名流的青睞。清朝時期,它是皇室貴族首選的購物、制衣之處;軍閥時期的段祺瑞、曹錕、張作霖、張自忠以及張學良等,都是瑞蚨祥的老客戶;梅蘭芳、楊小樓等京劇名角也是瑞蚨祥的常客。瑞蚨祥還承制了袁世凱的龍袍、于氏的娘娘服、皇帝眾妾的嬪妃服和皇子公主服。
瑞蚨祥的皮貨也以質地優良,品種齊全聞名京都。1930年前(日寇侵華前),他們堅持派人赴張家口、山西交城和河北順德府采購海龍、水瀨、猞猁、紫貂、灘羊皮等皮貨,經鏢局用鏢車送到北京。瑞蚨祥皮貨的質量至今仍有口皆碑,其珍貴的海龍大氅更是令人嘆為觀止。
雖然瑞蚨祥有著良好的經營理念和經營策略,但國民黨統治時期,連年戰火、兵荒馬亂,在這種大環境下,瑞蚨祥與中國很多商號一樣,百般努力也挽救不了生意的每況愈下,幾乎到了破產的境地。
1949年,歷經滄桑的瑞蚨祥和大柵欄的許多老字號一樣迎來了陽光普照,在新中國各級政府的關懷下獲得了新生。當年的10月1日,毛主席親手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就是由瑞蚨祥提供的面料制成的。這是瑞蚨祥人的驕傲,也是全國絲綢行業的驕傲。
1954年,瑞蚨祥率先實行了公私合營,五個字號合并為一,改成以經營綢緞、呢絨、皮貨為主的布店。合營以后,瑞蚨祥營業額逐漸增長,逐步擺脫了解放前的困境。直至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改革的春風使瑞蚨祥這個古老的店堂不僅重新煥發了青春,同時再次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期。
改革開放以后,瑞蚨祥發揚銷售面料和加工制作相結合的傳統,在研制我國傳統服飾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尤其在加工旗袍上成績斐然,一針一線精益求精,一款一式妙不可言,深受海內外賓客的喜愛。
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瑞蚨祥人一方面繼承百年老字號的優良傳統;另一方面不斷改善購物環境,以誠信、優質取信于民。瑞蚨祥不但在國內大名鼎鼎,在國外也是聲名遠揚。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萊特訪華時,特慕名到瑞蚨祥購買了許多絲綢面料;以色列總統的夫人、芬蘭的總統夫人等國賓也都專程來瑞蚨祥購物。
在保證商品質量的前提下,瑞蚨祥還提供了一項快捷的服務,增加了24小時成衣的服務項目。
2001年12月,經過改制,瑞蚨祥成立了“北京瑞蚨祥綢布店有限責任公司”。“瑞蚨祥”這個百歲老人,重返青春,步履矯健,與時代并進。近幾年來,瑞蚨祥以神話中形似蟬的一對母子“蚨”為圖案,申報注冊了自己的標識。瑞蚨祥以多品種的民族傳統服飾批量生產的產品投放市場后反映良好。自2002年起,瑞蚨祥連續被評為北京市著名商標,2005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特色店,2006年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08年榮獲“中國絲綢第一品牌”的稱號。
現在,瑞蚨祥仍自行設計花樣,派專人、選廠家、定產品,并繡上“瑞蚨祥鴻記”字樣。其優良的布匹、綢緞仍為海內外游客所稱道。其開辦的“傳統服裝服飾展”更是文商結合的典范。
瑞蚨祥在經營上堅持“至誠至上,貨真價實,言不二價,童叟無欺,”從不迎合降價風,隨波逐流;店員熱情待客,全面介紹,服務周到,注重店容衛生和職業著裝,講究語言文明,為顧客創造一個舒適的購物環境。
“一招鮮,吃遍天”。瑞蚨祥認識到僅靠服務態度和質量還不夠,還必須有自己的“獨門法器”。
為了順應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如今的瑞蚨祥店里開設了傳統服裝柜臺,經營各式中式旗袍、對襟小褂、中式棉襖、真絲連衣裙、結婚禮服、男士練功服、長衫等,以中式服裝為主,全部采用手工制作,不但可作為時裝穿著,還可作為工藝品收藏。據瑞蚨祥的銷售員介紹,這里的中式服裝很受歡迎,不但外賓喜歡,很多中國顧客也經常光顧。瑞蚨祥還開設了一條龍服務,請來專門制作旗袍的裁縫師傅加工定做旗袍,全部采用手工制作,一身旗袍面料加手工費約500元左右。
此外,瑞蚨祥還保持著傳統的電話郵購服務,不論是本地顧客,還是外地顧客,只要打一個電話就可得到所需的商品。對于店內的經營比例,也從過去的服裝、面料三七開的情況,改變為倒三七開,即以服裝為主,面料為輔,適應了當前消費者的消費習慣。
隨著時代的變遷與消費習慣的變化,雖然買面料的消費者越來越少,但這座經歷了滄桑的中華老字號依然連同它誠信為本的經商之道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今天的瑞蚨祥人正積極挖掘自身潛力,開拓新領域,學習現代化的管理科學,決心讓瑞蚨祥這顆明珠大放異彩。瑞蚨祥經理時常教育全體員工:“我們要珍惜‘瑞蚨祥’這塊吸引人的金字招牌和殊榮,一定要把生意做得更好,為國家多做貢獻,以我們的實際行動回報國家和人民。”
目前,雖然中國絲綢業和服裝加工企業很多,但瑞蚨祥深遠的民族商業歷史傳承、厚重的品牌文化,秉承民族服裝精湛傳統的工藝卻是獨一無二的。瑞蚨祥品牌已成為無形資產、金字招牌,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服飾文化的珍寶。

中國新時代 2010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