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闞世華
在《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開始實行的第一年里,摩托羅拉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在中國天津的一家工廠沒有按照相關規定,在環保部門公布名單后的30日內向公眾公開包括污染物排放信息。
《中國新時代》記者最初聯系采訪時,摩托羅拉中國傳播與公共事務部陳雷表示,需要先提交采訪提綱,但提綱發給陳雷后,一直未見回復。記者再次致電陳雷問詢時,陳雷說,正在外地出差,沒有看到采訪提綱。幾天后,記者再次聯系陳雷,他以短信回復:正在美國開會……采訪因而不了了之。
附:《中國新時代》提問:
1、摩托羅拉中國的下屬企業被環保局列為污染物排放超標單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公司在發達國家的工廠是否也存在類似的問題?3、超標排放目前是否已經做出整改?如何整改?今后如何避免?
4、公司污染物排放的信息披露,是通過哪些渠道進行的?公司有沒有完善的披露流程和體系?公司在發達國家,通常是怎么來做這項工作的?

5、如何保證公眾對于企業污染物排放的知情權?企業是否有此責任和義務?
6、相比較在中國以及歐美國家,公司在生產過程當中,以及在公開污染物排放方面,是否存在不同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