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萬慧,周 巍,張艷玲,尹 健,王 沫(.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信陽市 464000;2.華中農業大學藥用植物研究所,武漢市 430070)
冬凌草,學名碎米椏Rabdosia rubescens(Hemsl.)Hara,是一種唇形科香茶菜屬植物,產于我國河南、湖北、四川、貴州、廣西、陜西、甘肅、山西、河北、浙江、安徽、江西及湖南等地。冬凌草最早發掘于河南濟源市太行、王屋山區。民間將其用于食道癌、賁門癌的治療,治愈率很高。
由于該植物及其主要活性成分良好的抗腫瘤作用且無明顯毒性,引起了國內、外醫藥界學者的廣泛關注[1~6]。采挖野生冬凌草會嚴重破壞植被,加之冬凌草需求量逐年增加,靠人工采挖野生冬凌草已遠不能滿足需要,故需人工栽培。而冬凌草大面積人工栽培的研究尚未見報道。為此,筆者就信陽冬凌草分株繁殖作一嘗試,以期為其大面積種殖提供理論依據。
冬凌草繁殖材料系采自河南信陽雞公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的野生植株的根莖,經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農業科學系周巍副教授鑒定為唇形科香茶菜屬植物碎米椏R.rubescens(Hemsl.)Hara。2005年2月初種植前,選擇分布在雞公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內的野生植株,種植于試驗地。
1.2.1 試驗地點 試驗于2005年在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試驗基地進行,試驗地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熱、水資源豐富。年均溫14.3℃,日均氣溫20~30℃和20~25℃持續天數分別為130.2 d和63.9 d,年降雨量1 000~1 200 mm,月平均空氣濕度大多在77%~81%,活動積溫3 987℃,無霜期220 d。試驗地土壤為砂泥質黃棕壤,有機質3.80%,全N 0.151%,全P 0.098%,速效P 11.9 mg·kg-1,速效K 76.7 mg·kg-1。
1.2.2 分株繁殖種植時間與級別試驗 試材分級:將野生冬凌草植株根莖按自然生長及萌芽狀況進行分株,修剪地上部分和須狀根,根據莖上芽的多少保留一定長度的根莖作為繁殖材料并分級。Ⅰ級:莖長>10.0 cm,莖粗0.4~0.5 cm,4~5對芽,4~5個芽頭;Ⅱ級:莖長7.0~10.0 cm,莖粗0.3~0.4 cm,3~4對芽,3~4個芽頭;Ⅲ級:莖長3.0~6.9 cm,莖粗0.1~0.3 cm,1對以上芽,1個以上芽頭。定植時間:以根莖芽頭萌動時開始,從2月21日開始到4月1日止,設4個種植期,分別是2月21日、3月4日、3月19日、4月1日。定植方法:采用溝植,株行距設為35×35 cm,深10~15 cm,定植時在畦面上開溝,溝深10~15 cm,栽種時將根系充分伸展,避免“壓根”,覆土、壓緊,使根系與土壤充分接觸,種后澆足定根水。試驗采用單因素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4月15日觀測統計株高、萌發率和成活率,7月份和10月份按照5點取樣法分別采收2次,進行測產。試驗數據用SPSS 10.0軟件進行分析。
取級別為Ⅱ級的信陽冬凌草根莖,分期種植,4月15日統計其出苗率和成苗率,7月20日進行第1次采收,10月10日第2次采收,總產量為2次的合計。冬凌草根莖不同種植時間對生長發育的影響見表1。

表1 冬凌草根莖不同種植時間對生長發育的影響Tab 1 The effect of planting time on growth Xinyang R.rubescens by division planting
由表1可知,不同種植時間的出苗率與成苗率有顯著性差異,晚種植的出苗率與成苗率相對要高;考察其產量,以總產量進行統計分析,不同種植時間之間的總產量均達極顯著差異,在本試驗設計的4個種植時間中,種植時間越早,總產量越高。
取不同級別的信陽冬凌草根莖,3月4日種植,4月15日統計其出苗率和成苗率,7月21日進行第1次采收,10月11日第2次采收,總產量為2次的合計,結果見表2。
從表2可知,冬凌草不同級別的根莖對10月份收獲的產量及總產量存在極顯著差異,對出苗率和成苗率以及株高影響不顯著。Ⅰ級繁殖材料與Ⅱ級繁殖材料對10月份產量和總產量的影響均有顯著差異;Ⅰ級繁殖材料與Ⅲ級繁殖材料對10月份產量和總產量的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

表2 不同級別的冬凌草根莖對生長發育的影響Tab 2 The effect of ramet grade on growth of Xinyang Rabdosia rubescens
試驗結果表明,信陽冬凌草分株種植最佳時期以3月中旬以前,選冬凌草根莖以莖長>10.0 cm、莖粗0.4~0.5 cm,4~5對芽,4~5個芽頭為最佳。3月19日、4月1日種植的冬凌草,與另兩處比較,出苗率、成苗率都較高,而產量卻較低,分析其原因可能與這兩個時間種植的根莖,其芽頭已有萌發,種植時有傷芽現象,芽重新萌動,盡管出苗率和成苗率高,但不及3月份前種植的冬凌草萌發早、生長時間長且植株生長高大,因而產量也高。所以,種植時間早的,其產量相對更高。
選用冬凌草不同級別的根莖,種植后的總產量盡管以Ⅰ級根莖為最高,但從絕對值看,相差并不大。這說明在生產中選擇質量好的冬凌草根莖對產量的形成更為有利,但若冬凌草根莖質量不佳,而輔之以科學管理措施,也有創造高產的可能。
[1]孫漢董,林中文,秦崇秋,等.抗癌植物冬凌草化學成分的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81,3(1):95.
[2]馮長偉,潘祥林,鄒俊暉,等.冬凌草甲素對人白血病HL-60細胞抑制作用的研究[J].浙江中醫學院學報,2000,24(3):47.
[3]李 欽,馮衛生.冬凌草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及開發研究進展[J].河南中醫學院學報,2003,6:31.
[4]劉加軍,潘祥林,伍新堯,等.冬凌草甲素誘導白血病K 562細胞凋亡的機制[J].腫瘤研究與臨床,2003,15(4):222.
[5]宋發軍,吳士筠,梁建軍.巴東冬凌草的抗菌活性研究[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3(4):9.
[6]辛慶鋒,陳俊輝,王少彬,等.冬凌草甲素抑制人胃腺癌細胞生長和誘導凋亡作用研究[J].中國藥房,2008,19(15):1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