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華 (茂名學院圖書館 廣東 茂名 525000)
如何實現文獻資源建設的優化配置,一直是圖書館館藏建設中的難題。目前國內圖書出版總量正逐年增長,2008年全國共出版圖書275668種,與上一年相比圖書品種增長了11.03%[1]。但就學術圖書出版質量而言,由于目前國內出版領域缺乏行業規范,同質化出版、跟風出版充斥著整個圖書發行市場,學術圖書的出版質量嚴重下滑。面對國內圖書出版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局面,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更需要一套科學、合理的采購策略,優化館藏資源建設,提高學術圖書的采全率和采準率。因此,本文希望運用核心出版社的研究內容,指導和優化學術圖書的采購策略。
所謂核心出版社,是指在某一學科領域圖書出版中起主要作用的出版社。核心出版社擁有較高的讀者影響力,能準確把握學科發展狀況,并及時編輯出版反映本學科最新研究成果及前沿研究狀況和發展趨勢的圖書[2]。如何對某學科領域的核心出版社進行分析和測定?從目前的研究進展來看,布拉德福區域分析法是我國圖書情報界普遍采取的一種方法。這種測定方法比較重視文獻的出版量和廣泛性,但容易忽略出版文獻的學術性,因此利用其對學術圖書進行界定時顯出不足。
國內一些學者,如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的蔡迎春等人認為:學術圖書是指反映本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前沿研究狀況和發展趨勢,對本學科領域具有較大影響或推動作用的學術性著作[3]。隨著Google Scholar的出現,對學術圖書的測定獲得了技術上的支持,它不但可以幫助用戶查找學術文章,而且可以通過被引用次數評價和確定測試文獻的學術價值。因此,筆者認為學術圖書的測定方法就是:利用Google Scholar對特定的出版文獻進行引用頻率分析,如果發現其存在被引用情況(即被引用次數≥1),就可以將其界定為本學科的學術圖書。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總編輯周蔚華在分析高校教材陷入同質化競爭泥潭時曾說到:“一個版本的教材有上百種,不同出版社出版同類教材。不同類型的學校都在聯合編寫教材,區域性教材大行其道,同一作者給不同出版社編寫內容趨同的教材。”[4]這種教材市場的同質化競爭直接導致目前我國教材出版的品種和內容大量低水平重復,而且伴隨著學術圖書的出版質量不斷下滑,圖書館館藏建設質量也隨之下降。同時,圖書出版市場的“惡性競爭”也令采訪人員無所適從,工作質量無法保障。在日常工作中,圖書館采訪人員為了提高文獻資源的收藏力度,往往會積極配置各學科的專業圖書,但在目前的出版市場環境下,專業圖書更需要科學的選擇和采購。以計算機類圖書為例,全國很多出版社都不遺余力地出版發行此類圖書,但其中真正有學術價值、有專業特色的出版物又有多少呢?絕大部分都是一些考試培訓、應用技能學習之類的普及讀物。圖書館要采購到真正有價值的學術圖書,必須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精心篩選,從而保證計算機圖書采購的“全而不濫”。
傳統的采購方法主要是指以下兩種模式:一種是以新華書店或批銷中心為依托,采訪人員根據樣書或庫存進行的現貨采購;一種是以各種書目信息為依托,以書目預訂為渠道的期貨采購。這兩種模式各有利弊,任何單一的模式都不能滿足圖書館對學術圖書的采購要求。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如果圖書采購以現貨采購為主,則很可能會受限于現采場所的品種和庫存數量,學術圖書的種類和復本都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如果以期貨采購為主,雖然可以收集大量的書目信息源,并制作好訂單,但最終到貨率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書商的運營能力。特別是一些學術性很強的專業圖書,出版社的發行量本來就很少,銷售折扣也偏高,圖書供應商們為了確保項目利潤往往不太愿意向圖書館提供此類圖書,并會以各種各樣的理由,如無庫存、缺復本、量少出版社不肯發貨等作為托辭,拒絕向圖書館供貨。如果這種情況得不到改善,就很容易形成圖書館學術圖書缺藏的局面。

表1 TQ類圖書出版分布情況
學術圖書缺藏容易導致圖書館文獻保障程度及讀者滿意度下降。以高校館為例,高校圖書館的主要收藏任務是形成與教學科研相得益彰的文獻保障體系。如果由于學術圖書缺藏而造成圖書館文獻服務水平和文獻保障能力下降,勢必會令廣大師生對圖書館的服務滿意度下降。然而,由于種種原因,目前學術圖書缺藏已成為各類型圖書館普遍存在的現象,甚至一些學科的基礎教學參考書也有相當一部分缺藏。如何加強學術圖書的補缺補漏工作一直是采訪人員所關注的焦點和難題。因此,圖書館需要一套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學術圖書進行查缺補漏,優化館藏資源建設。
圖書館采用“核心出版社采購法”進行圖書采購時,首先應使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學科專業出版物的文獻類型和出版社分布密度進行統計分析,從而確定各學科圖書的核心出版社范圍,進行“網羅式”現貨采購。以茂名學院圖書館(以下簡稱我館)采購化學工業(TQ)類圖書為例,首先可以利用CALIS(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聯合目錄公共檢索頁面進行TQ類圖書的出版分布情況統計。
通過統計調查發現,表1中的15家出版社位于TQ類圖書出版總量的前列,其出版了絕大部分本學科專業的學術圖書。為了更好地開展學術圖書采購工作,可以利用“累積80%法”的原理對這15家出版社進行進一步的劃分,以便得到更準確的區域[5]。“累積80%法”也可以看作是“二八定律”在文獻計量學中的應用,通過表1的數據統計發現,化學工業出版社、科學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中國石化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這5家出版社合計占調查總量的84.44%。因此,采購TQ類圖書時應特別注重對這5家核心出版社進行“網羅式”現貨采購,這樣可以保證圖書館花費較少的時間和經費收藏大部分有價值的學術文獻。
核心出版社的圖書品種多、質量好、時效性強、備受讀者的青睞,這部分圖書如果通過現貨采購則可以大大縮短入藏時間,增強讀者對圖書館文獻服務能力的滿意度。對于采訪工作人員而言,運用“核心出版社采購法”進行現貨采購可以直接接觸樣書,避免誤訂、誤采,提高圖書采購的準確率。
各學科的外圍出版社就是指除已確定的核心出版社之外的相關出版社。這類出版社雖然出版總量不大,但并不代表其缺乏高質量的學術圖書。采訪工作人員也應對其出版的圖書精心挑選,以免漏購重要的學術圖書。
對外圍出版社主張采取期貨采購的原因主要有:①“精挑式”采購要求采訪人員必須掌握全面的書目信息源,即具有書目預訂工作的強項[6]。目前,采訪人員主要通過收集各個出版社的書目目錄以及“社科新書目”、“科技新書目”等書目報的信息進行訂單制作,并且可以從各種各樣豐富的書目信息源中進行挑選、查重,然后將訂單交由書商采購。這相對于現貨采購來說,不用考慮庫存品種和復本數量的限制,極易實現“精挑式”采購。②外圍出版社出版的學術圖書總量不多,這決定了圖書采購應以期貨采購為首選。從總體上說,外圍出版社出版學術圖書的比例和平均被引率都比較低,如果采用現貨采購很容易采到館藏并不急需的圖書,因此對這部分圖書進行書目預訂購買較為合理。
為了使學術圖書的補缺工作富有成效,首先應收集漏缺圖書的書目信息,并通過引文分析法確定所需文獻的學術價值。然后考慮教學科研需求的輕重緩急及文獻購置經費的許可程度,最終實現有重點、有層次的圖書補缺工作,切忌撒網捕魚、無的放矢[7]。
以我館TQ類圖書補缺為例,采訪人員分別從SulcmisⅢ系統和CALIS聯合目錄公共檢索系統中輸出TQ類書目目錄,然后使用Access數據庫中的查找不匹配項查詢向導功能,設置查詢的匹配字段為ISBN號,最后得到館藏漏缺圖書6269種。由于所收集到的漏缺圖書目錄并不完全適合我館館藏,因此我們還需要利用Google Scholar進行文獻引用頻率分析。只有被引用次數≥1并且適合我館收藏的學術圖書,才可以進行圖書補購。通過這種方法,采訪人員最終確定需要補購TQ類學術圖書435種。
對于挑選好的漏缺書目,可以采用以下兩種補缺方式:①利用一些超大型書店、批銷中心、專業書店等進行現貨補缺。這類書店備貨較多,品種及復本都比較齊全,可以快速滿足補缺采購的部分需求。②對于無法進行現貨補缺的書目,則可以將其制成書目訂單,交由優秀的圖書供應商集中采購。由于漏缺圖書的出版時間不一,能否最大程度實現學術圖書補缺采購,也可以成為衡量圖書供應商采購服務能力的一個指標。另外,對于一些出版年代久遠、已無法補購的重要圖書,可以利用館際互借、文獻傳遞等方式實現資源共享。
由于核心出版社理論的引入,圖書館對學術圖書的采購有了更加清晰和明確的方向。充分利用核心出版社的優勢將絕大部分學術質量高的文獻收集齊全,對于提高圖書館學術圖書的采全率和采準率具有重要意義。并且利用引文分析法針對學術圖書開展查漏補缺工作可以不斷地優化館藏資源建設,提高讀者對圖書館服務的滿意度。總之,現貨采購以核心出版社為主、期貨采購以外圍出版社為主的采訪模式既有理論依據又有現實意義,它對于加強圖書館學術圖書采購工作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1]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2008年全國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EB/OL].[2009-08-13].http://www.gapp.gov.cn/cms/html/.
[2]鐘建法“.核心出版社”采購的理論和方法[J].圖書館建設,2003(4):43-44.
[3]蔡迎春.基于綜合分析法的核心書目及核心出版社的測定[J].圖書館雜志,2009(1):4-9.
[4]陳 香.高校教材陷入同質化競爭[EB/OL].[2009-08-13].http://www.gmw.cn/.
[5]林雅萍, 劉惠敏, 蔡迎春.從出版統計和館藏分析看圖書采購策略——以2002-2005年國內出版的計算機類圖書為例[J].圖書情報知識,2009(3):117-121.
[6]張 靜, 強自力.現貨采購與書目預訂有機結合的中文圖書采訪模式探討[J].大學圖書館學報, 2005(5):34-36.
[7]鐘建法, 蘇素盡.中文圖書缺藏成因和補缺對策[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5(5):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