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巖,彭麗莉,于靜遠
穩定型心絞痛是指心絞痛發作的程度、頻度、性質及誘發因素在數周內無顯著變化的患者,是臨床常見疾病[1]。穩定型心絞痛與中醫學胸痹相似,其證屬血瘀患者較多,近年來多項研究表明運用活血化瘀中藥治療穩定型心絞痛有較好療效。本研究應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銀丹心腦通軟膠囊治療50例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9年5月—2010年5月廣安門醫院住院、門診及部分社區患者共80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50例。均有活動后胸悶、胸痛癥狀,發作時心電圖或心電監測提示有不同程度的ST-T改變,診斷為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48歲~65歲(56.0歲±2.1歲);病程5.6年±1.1年;心絞痛發作次數2.8次/天±2.1次/天;持續時間4.8 min±2.6 min;合并高血壓48例,糖尿病 11例,高血脂 2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符合1980年國際心臟病學會及世界衛生組織臨床命名標準化聯合專題組報告《關于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和診斷標準》。穩定型心絞痛為心絞痛發作程度、頻度、性質及誘發因素在數周內無顯著變化的患者。
1.2.2 中醫證候標準及癥狀分級量化積分標準 中醫證候診斷標準參照《中醫臨床疾病術語證候部分》《中醫內科學》制定。癥狀分級量化觀察采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002版)》評分。觀察癥狀、體征:胸痛、胸悶、氣短、心悸、疲倦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軟、自汗及不寐。無、輕、中、重分別計為0分、1分、2分、3分。
1.3 病例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診斷標準,年齡18歲~65歲者。排除標準:不符合上述穩定型心絞痛的診斷標準;經檢查證實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心臟疾病、重度神經官能癥、更年期癥候群、甲狀腺功能亢進、頸椎病、膽心病、胃及食管反流等所致胸痛患者;合并有重度高血壓,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肝、腎、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疾病者;精神病患者;妊娠哺乳期婦女及過敏體質者;過敏體質及對多種藥物過敏者。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 治療組50例予銀丹心腦通軟膠囊(貴州百靈企業集團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每粒0.4 g)4粒口服,每日3次,飯后30 min服用,患者服藥4周。兩組患者基礎治療相同,觀察期間維持原基礎病西藥治療不變,無調整用藥,不增加各類活血化瘀中藥。
1.4.2 觀察指標及方法 全部研究對象入組后即開始服藥,建立觀察病例,每周尋訪1次,記錄中醫癥狀分級量化表并計算積分,服藥前后分別檢測心電圖、血脂。
1.4.3 療效判定標準 心絞痛療效及心電圖療效,參照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及心律失常座談會《冠心病心絞痛及心電圖療效判定標準》及《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002版)》制定。中醫癥狀、體征分級量化,顯效:≥70%,有效:≥30%但<70%,無效:<30%。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1.0統計軟件包,計量數據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
2.1 兩組心絞痛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心絞痛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中醫癥狀、體征分級量化積分變化(見表2)
表2 兩組中醫癥狀、體征分級量化積分療效 例(%)
2.3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變化(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變化(±s) mmol/L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變化(±s) mmol/L
組別 n 總膽固醇 三酰甘油治療組 治療前 50 5.36±1.97 1.86±1.56治療后 50 4.27±1.461) 1.26±1.341)對照組 治療前 30 5.15±1.82 1.78±1.43治療后 30 4.97±1.44 1.66±1.23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1
2.4 兩組心電圖療效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心電圖療效比較 例(%)
2.5 安全性觀察 兩組患者服藥后均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
心絞痛是由于暫時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綜合征,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的最常見表現。通常見于冠狀動脈至少一支主要分支管腔直徑狹窄在50%以上患者,當體力或精神應激時,冠狀動脈血流不能滿足心肌代謝的需要,導致心肌缺血,而起心絞痛發作,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緩解。慢性穩定型心絞痛是指心絞痛發作程度、頻度、性質及誘發因素在數周內無顯著變化患者。對于慢性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改善預后和緩解癥狀,目前治療方法主要是藥物、血管重建治療。2007年公布的中國《慢性穩定型心絞痛診斷與治療指南》明確指出藥物治療是治療的基礎[1]。
慢性穩定型心絞痛與中醫學胸痹相似,其證屬血瘀患者較多,活血化瘀藥物目前已廣泛應用于慢性穩定型心絞痛的治療中,其中銀杏葉及丹參制劑應用較多。銀杏葉為銀杏科植物銀杏樹的葉子。銀杏葉的治療作用始見于《神農本草經》,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用其提取物應用于冠心病心絞痛的治療;而德國于1972年即有報道用于治療心、腦及外周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目前其更被廣泛應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療中[2]。丹參在《神農本草經》中已有記載“主心腹邪氣,腸鳴悠悠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癥除瘕,止煩滿,益氣”。《本草匯言》、《傷寒明理論》“以丹參一物,而有四物之功:補血生血,功過歸地;調血斂血,力堪芍藥;逐瘀生新,性倍芎穹”。進一步指出了丹參活血化瘀之功。銀丹心腦通軟膠囊同時兼有銀杏葉及丹參,并含有燈盞細辛、三七、山楂、天然冰片及絞股藍等草藥,諸藥配伍,共奏活血化瘀之效,從而有效治療冠心病慢性穩定型心絞痛。
銀丹心腦通軟膠囊臨床已被廣泛用于治療心血管疾病,具有改善心絞痛癥狀,降低血脂等作用[3-5]。本研究旨在從穩定型心絞痛療效、癥狀體征改善等方面探討其對慢性患者的臨床療效。通過研究證實,銀丹心腦通軟膠囊能明顯改善慢性穩定型心絞痛癥狀、對中醫癥狀體征效果明顯,同時心電圖及血脂情況亦得到改善,且在用藥過程中未發現不良反應。銀丹心腦通軟膠囊治療慢性穩定型心絞痛是安全有效的,而其改善冠心病慢性穩定性心絞痛的具體作用機制,值得進一步研究。
[1]劉曉紅,來春林,趙建強.硫酸氫氯吡格雷改善慢性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7,7(8):892-894.
[2]王淑云.銀杏葉提取物對心腦缺血的治療作用[J].天津藥學,2002,14(2):27-28.
[3]肖進,聶娟.銀丹心腦通軟膠囊治療穩定型勞力性心絞痛合并高脂血癥50例[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9,10(7):1144-1145.
[4]黃炯.銀丹心腦通軟膠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7,5(5):385-387.
[5]石寶蓮.銀丹心腦通膠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30例[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9,10(7):12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