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瑞喜
(吉林省第二榮復軍人醫院內科,吉林梨樹 136500)
我科于2007年5月~2009年3月用血栓通和降纖酶聯合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20例,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急性腦梗死(發病在24 h內)患者40例,均符合全國第五屆腦血管病會議制訂的診斷標準,并經顱腦CT掃描和(或)MRI檢查。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20例,男12例,女 8 例;年齡 48~75 歲,平均(61.50±10.12)歲;病程 4 h~1 d,平均14 h;其中,廣泛腦梗死2例,一側基底節區腦梗死12例,放射冠區梗死2例,腦橋梗死2例,小腦梗死2例。既往有高血壓病10例,冠心病2例,糖尿病5例,腦梗死3例。對照組20 例,男 14 例,女 6 例;年齡 50~75 歲,平均(62.50±10.25)歲;病程4 h~1 d,平均14 h;一側丘腦梗死14例,大面積腦梗死3例,腦干梗死2例,小腦梗死1例。輕度2例,中度10例,重度8例。既往有高血壓病8例,糖尿病6例,腦血栓4例。
1.2.1 治療方法 治療組:血栓通注射液0.45 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每日1次靜滴,連用21 d;降纖酶10 U,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00 ml靜滴,連用3 d。對照組:維腦路通注射液0.8 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每日1次靜滴,連續21 d;降纖酶10 U,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00 ml靜滴,連用 3 d。并給予甘油果糖 125~250 ml,每 6~12 小時 1 次,及相關口服藥物治療。
1.2.2 觀察指標 于治療前后隨時檢查血壓、心電圖、血液流變學。溶栓前及療程結束后均分別進行CT/MRI及TCD檢查,分析兩組治療前后梗死灶的大小變化及腦血管血流動態的變化。溶栓后觀察腦血管血流速度改善情況可分析其療效程度[1]。
應用改良愛丁堡-斯堪的那維亞評分法(0~45分)[2]。
治療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分別為(13.31±6.03)分和(4.62±4.01)分,兩者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對照組分別為(14.73±3.50)分和(7.85±6.48)分,兩組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
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比較(例)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變化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變化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變化比較(±s)
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1
組別 纖維蛋白原(g/L) 紅細胞壓積(%) 血漿比黏度(mPa·s)全血還原黏度(mPa·s)治療組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4.64±1.54 2.56±0.73*#47.34±5.26 39.12±4.22*#1.223±0.053 1.065±0.022*#7.32±0.34 6.53±0.38*4.65±1.36 3.65±0.23*47.79±4.56 45.58±3.48 1.115±0.086 1.186±0.068 7.17±0.58 6.83±0.42
治療組20例中,偶有不良反應。
急性腦梗死具有復雜的病理生理過程,需盡快恢復腦部血供,挽救半暗帶,保護腦組織,降纖酶是高純度單組分的蛇毒制劑,它的主要作用是抗血栓、溶栓、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擴血管、改善腦血液循環[3]。血栓通是以三七主根為原料制成的藥劑,三七本身具有散瘀止血、消腫去痛、補血活血的作用。血栓通經過臨床研究具有以下作用:①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②改善微循環;③抗氧化作用;④抗神經細胞凋亡;⑤擴張腦血管,增加腦血流量[4]。因此,筆者認為血栓通治療急性腦梗死有良好的療效。
本研究將兩者聯合應用,結果表明,治療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改善,生活能力等級改善,顯效率為85%,提示血栓通和降纖酶聯合應用具有相互協同作用,能增強降纖、抗凝功能,促進側支循環建立,使受損的腦組織的功能盡早恢復;且本方法應用安全,療效顯著,偶見不良反應。筆者認為,在臨床上將血栓通和降纖酶聯合應用是急性腦梗死較安全、療效高的治療方法之一。
[1]王為,馬伯揚.經顱多譜勒基礎與臨床[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1998:150.
[2]陳清棠.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
[3]全國降纖酶臨床再評價研究協作組.降纖酶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再評價——多中心前瞻性隨機雙盲對照組研究[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0,33(2):263.
[4]秦瑞君,閻菊.血栓通注射液治療腦梗死68例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06,29(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