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寧,鄒小燕
(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周圍血管科,河南鄭州 450000)
隨著糖尿病發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足的群體也在逐漸擴大。糖尿病足又稱糖尿病肢端壞疽,是糖尿病最嚴重的慢性并發癥之一,是由于末梢神經病變,慢性進行性波及肢體大、中、微血管的特殊病變,以及細菌感染等多種因素引起的足部病變[1],以足部疼痛、麻木、局部潰瘍、肢端壞疽為特征。其病程長,不易愈合,是截肢致殘的重要原因[2],嚴重影響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成為護理工作中的一大難題。我科經過精心的護理和積極的健康教育,使糖尿病足患者的治愈率大大提高,復發率及截肢率大大下降,現將臨床護理糖尿病足的要點報道如下:
本組選取我科2010年1~6月收治的32例糖尿病足患者,其中,男14例,女 18例;年齡 49~78歲,平均 64歲;根據糖尿病足Wagner分級標準,本組病例均為Ⅱ級,創面直徑為0.5~6.0 cm。
1.2.1 糖尿病的控制標準 見表1。

表1 糖尿病的控制目標*
1.2.2 糖尿病的飲食護理原則 飲食護理是糖尿病患者治療中最主要的一個環節,設計好食物的餐次分配有助于穩定一日之中各個時段的熱量攝入,既保證人體足夠的營養,又可以減輕胰島細胞功能的負擔。總的原則為控制總熱量、碳水化合物供給合理、脂肪用量要減少、蛋白質供給要足量、適當增加膳食纖維量、餐次要合理。
1.2.3 足部護理 盡量避免各種足部損傷,洗腳時避免水溫過高而造成足部燙傷及皮膚破損,避免用刺激性強的肥皂洗腳,擦腳時應用軟毛巾輕輕擦干,忌用粗布用力摩擦而形成皮膚損傷。皮膚水皰是誘發肢端壞疽的危險因素,不及時正確地處理極易合并感染。要保持水皰部位清潔、干燥,水皰較大者應在無菌操作下抽取滲液;水皰較小者可待其自行吸收;創面出現感染時應堅持每天換藥,局部選用敏感的抗生素控制感染。感染嚴重者,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況下選用敏感的抗生素全身用藥。
1.2.4 用藥護理 糖尿病足患者用藥應慎重,藥物使用不當會導致病情加重。藥物治療必須結合飲食療法和運動療法同時進行,并隨著飲食、運動的改變而隨時調整藥物用量。在一定范圍內,用藥量越大,藥效越大;但當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藥量再增加,效果也不會增加,只能使副作用更大。當糖尿病患者不能正常進食時,禁止口服降糖藥,而需要使用胰島素。當飲食恢復正常后,再口服降糖藥。注射胰島素部位應經常更換,以防局部組織硬化、肌肉萎縮及胰島素吸收不良。
1.2.5 心理護理 糖尿病足患者常因久治不愈,反復發作,或因足部潰瘍較重等因素,導致患者行動受限,生活不能自理,使患者心理負擔較重,并產生強烈的自卑感,而且長期住院治療使患者的經濟負擔較重,故患者心理問題較常見。應積極發現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并給予適時的心理支持。對于因長期治療而產生焦慮、煩躁、悲觀、恐懼和敏感的患者要格外注意,患者可能遷怒于醫護人員,對于這些患者應給予耐心細致的解釋,使其了解病程規律和進展,并能積極配合治療。
1.2.6 健康教育 糖尿病足是一種終身疾病,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及掌握相關的自我保健知識對疾病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3-6],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掌握糖尿病知識的程度及治療的依從性,從而降低各種慢性并發癥的發生率、致殘率和致死率[7-8]。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介紹糖尿病足的成因、治療原則、預后及其自身存在的危險因素,告知患者本病需長期治療,應有信心堅持不懈地配合治療。②介紹堅持飲食控制和運動療法、并認真監測血糖的重要性,調動患者的積極性,鼓勵其共同參與治療和護理方案。③宣教自我保健知識,尤其強調足部保健及發現小創口時的及時正規處理。④鼓勵患者有良好的心態,減少或消除不利于治療的精神因素,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經過一段時間的住院治療和精心護理,32例患者中,治愈28例,好轉2例,自動出院2例。出院時患者各項指標均控制較好(部分患者在口服降壓藥物和使用胰島素的情況下)。18例HbA1c<6.5%,11例在 6.5%~7.5%之間,1例>7.5%;17例空腹血糖在4.4~6.1 mmol/L之間,12例≤7.0 mmol/L,另有1例因拒絕使用胰島素故空腹血糖>7.0 mmol/L;20例血壓控制 在130/80~140/90 mm Hg,8例<130/80 mm Hg,2例>140/90 mm Hg;6例BMI在理想范圍內,12例在良好范圍內,另有12例控制較差,出院時指導其繼續堅持飲食和運動療法;6例TC<4.5 mmol/L,12例≥4.5 mmol/L,12例≥6.0 mmol/L;6例TG <1.5 mmol/L,12例 <2.2 mmol/L,12例 ≥2.2 mmol/L;10例HDL-C>1.1 mmol/L,10例在 0.9~1.1 mmol/L 之間,10例<0.9 mmol/L;10例 LDL-C<3.0 mmol/L,9例在 2.5~4.0 mmol/L 之間,11例>4.0 mmol/L。
糖尿病為慢性終身性疾病,患者在治療中的態度及配合情況對病情的發生和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故應加強患者的健康教育;而加強對糖尿病足患者的日常護理對減輕其并發癥、預防進一步加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很重要的意義。
[1]史軒蘩.協和內分泌和代謝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1372.
[2]蔣琪霞.188例糖尿病患者足潰瘍的預防[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2):85-87.
[3]孫三妹.糖尿病足患者的護理[J].全科護理,2009,7(2):515.
[4]伍紹錚,湯孝優.糖尿病足危險因素探討[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2):17-18.
[5]廖梅娟,郭笑菊.42例糖尿病足的綜合護理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3):194-195.
[6]韓淑梅,榮曉玲,徐栩.糖尿病足的護理探討[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17):42,95.
[7]劉建琴,劉道平,陸秀華,等.患者糖尿病知識掌握程度與疾病直接醫療費用關系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9):524.
[8]余春芳,譚維萍,鄧靜敏.糖尿病足的護理與健康教育[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18):21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