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婭
(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山東濟寧 272100)
滴蟲是侵犯泌尿道的一種常見病原蟲,可引起泌尿系感染,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可侵犯尿道引起尿道炎,侵犯膀胱引起膀胱炎,部分患者尤其是女性可侵襲至腎臟,引起腎盂腎炎,而且近年在我國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亦常并發細菌、支原體等病原體感染,傳統藥物治療效果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易復發,這雖然與該病的流行病學特點有關,也有局部黏膜免疫防御力及全身免疫狀態下降的因素。筆者應用新一代抗滴蟲藥塞克硝唑聯合免疫調節劑百令膠囊對滴蟲性尿道炎患者進行治療,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59例 均為2008年7月~2009年10月就診于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的患者,均符合以下標準[1]:①有尿路感染癥狀;②尿細菌檢查陰性;③實驗室檢查發現滴蟲;④本人或配偶有滴蟲性陰道炎。患者年齡20~60歲,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使用塞克硝唑聯合百令膠囊的治療組(30例)和使用甲硝唑的對照組(29例),兩組病例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治療組給予塞克硝唑口服1周,同時口服百令膠囊(杭州中美華東制藥有限公司主要成分:蟲草菌絲體干粉)4周;對照組單純給予甲硝唑常規量口服2周。配偶亦有滴蟲感染者同時予以驅蟲治療,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
依據衛生部藥政局1993年7月制訂的《新藥(西藥)臨床論文指導原則匯編》進行判定。治療效果分為,①治愈:療程完畢后癥狀消失,尿滴蟲陰性,并于第2、6周復查尿滴蟲仍陰性;②無效(治療失敗):療程完畢后尿滴蟲鏡檢仍陽性或者治療后尿滴蟲鏡檢陰性,但于第2周復查時又陽性,多數患者同時有癥狀。復發病例:療程完畢后癥狀消失,尿滴蟲陰性,并于第6周復查尿滴蟲又陽性。最終治愈率為治愈且未復發的患者。在治療開始時及治療后第2個月時檢測治愈患者的血清IgA、尿液分泌型IgA(sIgA)及血清和尿sIL-2R水平并進行比較。3個月后記錄復發情況。血清IgA、尿sIgA及血清和尿sIL-2R均采用單克隆與多克隆雙抗體夾心法檢測(試劑由青島大學醫學院免疫教研室提供)。
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治療前后兩樣本均數的比較行t檢驗,組間差異用方差分析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最終治愈率與復發率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清IgA、尿sIgA、血清和尿sIL-2R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對照組各項指標均明顯低于治療組(P<0.01),提示治療組患者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得到有效的校正,而對照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體液免疫和(或)細胞免疫功能低下。見表2。
表2 兩組免疫學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免疫學指標比較(±s)
治療組(n=30)對照組(n=29)組別 血清IgA(μg/m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287.50±1.73 207.80±1.15 298.60±1.42 121.90±0.75尿sIgA(μg/ml)3.21±2.01 2.16±1.13 3.06±1.13 1.26±0.75血清sIL-2R(U/ml)232.11±45.53 142.55±42.34 212.79±38.87 92.34±33.29尿sIL-2R(U/ml)125.82±32.51 89.27±32.51 132.19±32.51 53.08±19.97
滴蟲是一種寄生蟲,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它常侵犯泌尿道,男女均可發病,感染的途徑主要為接觸感染后的逆行感染。可侵犯尿道形成尿道炎,可有尿頻、尿急、尿痛、排尿燒灼感等癥狀,也可形成膀胱炎,患者除表現有膀胱刺激癥狀外,還可以有終末血尿,還能侵襲至腎臟,引起腎盂腎炎,這也是滴蟲引起感染較重的結果,其癥狀同腎盂腎炎,尿道分泌物、尿液檢查可見滴蟲。尿道滴蟲病的治療方法相對單一,目前主要以傳統的抗滴蟲藥甲硝唑進行治療,部分結合中藥治療,副作用相對較大且復發率高。隨著現代對廣譜抗原蟲和厭氧菌藥物的研究,越來越多的高效、副作用小的藥物在臨床應用。筆者采用目前較新臨床應用較少的5-硝基咪唑類塞克硝唑進行治療,在采用新藥治療的同時,發現大多數患者存在或輕或重的體液和細胞免疫功能低下[2]。理論上講,病原體進入泌尿道后必須經過定居、黏附及侵入才能導致泌尿道感染[3],而在正常情況下,機體具有完善的防御機制防止泌尿道感染發生。Christmas[4]研究揭示,與正常健康人對照,膀胱炎患者膀胱壁有大量的分泌IgA的漿細胞。有學者證實,在泌尿道滴蟲感染期間,抗體分泌細胞和B-淋巴細胞游走到腎臟及尿道黏膜下。與此同時,免疫相關抗原表達細胞和朗格漢斯細胞也被證實存在于尿道黏膜上皮及腎小管上皮。抗體反應可以促進吞噬細胞對細菌的調理素作用和吞噬作用。而被抗原抗體激活的補體系統,進一步促進局部抗感染作用的生物放大效應。產生的免疫球蛋白能限制大腸埃希菌黏附于尿路上皮并防止感染進一步上行導致腎盂腎炎。有研究者報道,泌尿道sIgA水平越低,患者泌尿道滴蟲感染的可能性越大[5]。而筆者的研究數據也顯示:經加用免疫調節劑百令膠囊治療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血清IgA、尿sIgA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證實體液免疫功能低下是滴蟲性尿道感染及復發的重要原因,也說明臨床注意免疫校正的重要作用。
細胞因子是泌尿道原蟲感染防御機制的重要部分。局部產生的細胞因子能促進吞噬細胞的游走和聚集,刺激淋巴細胞產生免疫調節因子[6]。活化的T細胞、單核細胞和一些B細胞系表面均可表達sIL-2R,多數學者認為sIL-2R是細胞表面的IL-2R分子經蛋白酶水解而產生,sIL-2R的釋放是上述細胞活化的特征標志。Rubin報道在IL-2R刺激的T細胞培養上清中,sIL-2R含量與T細胞數呈正相關[7]。另外,原蟲感染后也產生大量的IL-1、IL-8、IL-6和TNF-α等細胞因子,這些細胞因子同時還能刺激尿路上皮細胞表達人類白細胞抗原Ⅱ類分子,在消除細菌性泌尿道感染過程中起重要作用[8],筆者的研究結果同樣顯示,血清和尿sIL-2R在加用免疫調節劑百令膠囊治療后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說明校正增強細胞免疫功能同樣有重要作用。
從本研究結果可看出,塞克硝唑聯合百令膠囊治療滴蟲性尿道炎能在有效驅蟲的同時提高患者體液及細胞免疫力,臨床療效強,復發率低,是一種值得研究推廣的聯合治療方法。
[1]王海燕.腎臟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853-856.
[2]范興忠,高巖,孔敬武,等.尿路感染患者血清和尿sIL-2R水平的變化及其意義[J].免疫學雜志,1997,13(2):108.
[3]Sauer FG,Mulvey MA,Schilling JD,et al.Bacterial pili:molecular mechanisms of pathogenesis[J].Curr Opin Microbiol,2000,3(1):65-72.
[4]Christmas T.Lymphocyte populations in the bladder wall in normal bladder,bacterial cystitis and interstitial cystitis[J].Br J Urol,1994,73(3):508-513.
[5]馬濟民,程威英,馮菡芳,等.尿路感染時尿分泌型IgA的觀察[J].中華腎臟病雜志,1985,1(2):821.
[6]Uehling DT,Johnson DB,Hopkins WJ.The urinary tract response to entry of pathogens[J].World J Urol,1999,17(6):351-358.
[7]孫建實,魏星珠,安立文,等.反復發作性尿路感染的臨床與免疫學研究[J].中華腎臟病雜志,1990,6(3):156-158.
[8]Hedges S,Anderson P,Lidin-Janson G.Interleukin-6 response to deliberate colonization of the human urinary tract with gram-negative bacteria[J].Infect Immun,1999,59(3):42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