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玉其
(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北京 100872)
不同收入家庭醫療服務需求的比較分析
——基于全國2557個不同收入家庭的調查
龍玉其
(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北京 100872)
“病有所醫”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國正在探索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滿足人民群眾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準確了解城鄉居民的醫療服務需求,尤其是了解不同收入家庭醫療服務需求的差異,有利于為城鄉居民提供有針對性的醫療服務。為此,我們對不同收入家庭的醫療服務需求進行了調查,在此基礎上分析了不同收入家庭醫療服務需求的異同,針對不同家庭醫療服務需求滿足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
不同收入家庭;醫療服務需求;比較;建議
準確了解我國城鄉不同收入群體的醫療服務需求現狀,發現其中的共同點和差異,分析其中的主要問題,為更好地滿足不同群體的醫療服務需求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準確了解城鄉居民的醫療服務需求,2009年6月-10月,課題組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地區分布、城鄉分布、調查進入的便利性等因素,在全國共選擇了七個省份(直轄市)的十個縣(市)開展了問卷調查。在調查對象的甄別和篩選方面,我們在當地基層干部的幫助下,根據職業特征、居住特征、社區管理者的建議事先進行了初步甄別工作,在入戶調查過程中,由經過嚴格培訓的調查員親自詢問并填寫問卷,確保了問卷調查的準確性和有效性。課題組總共發放問卷2610份,收回有效問卷2557份。從城鄉來分,城市1654份,占64.7%,農村903份,占35.3%;從地區來分,東部767份,占30.0%,中部496份,占19.4%,西部1005份,占39.3%,東北289份,占11.3%;從收入來分,低收入570份,占22.3%,中收入1072份,占41.9%,高等收入915份,占35.8%。本調查研究中的“不同收入群體”,主要根據各地區經濟發展階段及城鄉收入水平的實際情況來界定,分為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三組。其中,我們把“高收入”組定義為高于當地上年度家庭人均收入(城市為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為人均純收入)50%以上的家庭;“中等收入”組為當地上年度家庭人均收入25%-50%之間的家庭;“低收入”組為當地上年度家庭人均收入25%以下的家庭。
通過對調查數據的分析,不同收入家庭的醫療服務需求體現出以下幾個共同特點:
2.1 城鄉居民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患慢性病情況比較突出
根據調查,不同收入家庭的健康狀況均不容樂觀,患慢性病情況比較突出。城鄉居民所患的慢性病主要包括高血壓、關節炎、心臟病、非關節炎引起的慢性疼痛、糖尿病、高血脂等。根據2008年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評估入戶調查,調查人群兩周患病率為17.93%,慢性病患病率為25.2%。從不同收入家庭過去一年的慢性病患病情況來看,居前五位的基本上分別是高血壓、關節炎、心臟病、非關節炎引起的慢性疼痛、糖尿病。其中高血壓、關節炎、心臟病三類疾病在不同收入家庭都居前三位。調查對象家庭成員最近一次慢性病患病情況與全年的情況基本一致,前五位為高血壓、關節炎、心臟病、非關節炎引起的慢性疼痛、糖尿病,分別占所患疾病的22.0%、14.2%、10.1%、7.9%、6.9%。從不同收入家庭最近一次患慢性病的比較來看,居前三位的都是高血壓、關節炎、心臟病。
2.2 患病后服藥的比例較高,對醫療服務需求的意愿明顯
總體來看,從患病后是否服用藥品的情況來看,患病后服用藥品的比例較高,其中急性病為96.4%,慢性病為96.0%;不同收入家庭最近一次患病后是否服藥的情況并無明顯差別。不過,這里要說明的是,沒有醫生指導的自我用藥行為具有較高的風險性,尤其是對文化程度較低的中低收入群體來說更是如此。具有從對體檢的必要性來看,80.5%的人認為體檢有必要,其中,36.3%的人認為很有必要,44.2%的人認為有必要。在認為家庭未來醫療服務需求的變化和感興趣的服務提供方式方面,體檢均居第一位,分別占24%、27.4%。
2.3 急性病傾向于去基層醫療機構,慢性病傾向于去大醫院
總體來看,人們患急性病時傾向于去基層醫療機構(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患慢性病時傾向于去大醫院(農村指縣級醫院,城市指三級醫院)。在農村,不同收入家庭最近一次患急性病后選擇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的比例較大,都在60%以上。最近這次慢性病選擇的醫療機構中,縣級醫院居第一位。不同收入的農村家庭最近這次急性病和慢性病所去的醫療機構,均無明顯差別。在城市,調查對象家庭最近一次急性病后去連鎖藥店、私人診所、社區醫療機構的較多,而最近一次患慢性病去三級醫院的均居第一位。
2.4 患病后服用的藥品以國產西藥為主,進口西藥相對較少
總體來看,國產西藥是城鄉居民的首選,中成藥、中草藥仍占相當比重,選擇進口西藥的比重比較小。主要體現在過去一年家庭使用的各類藥品次數、最近一次患病時服用的藥品種類。從最近一次患病后服用的藥品種類來看,不同收入家庭的排序依次為國產西藥、中成藥、中草藥、進口西藥。
2.5 醫療費用支出較大,而且自付比例較高
不同收入家庭的醫療費用支出均比較大,無論是年度的醫療費用還是最近一次患病的藥品支出,都顯示了藥品支出較大的特點。患病家庭過去一年的門診(973.71元)、住院(7218.21元)支出總額較大,各類藥品支出也比較大。根據2008年全國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評估調查,在全部入戶調查人群中,2008年調查城市住院人群次均住院費用為6764.2元。其中,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參保人員次均住院醫療費用分別為7656.3元、5603.3元。調查人群次均門診費用為385.53元。而且,從各類醫療費用的自付比例來看,均比較高,其中門診自付比例最高。根據2008年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評估調查,2008年居民醫保參保人員住院醫療費用(含自費項目)的報銷比例為42.0%;截止到2008年上半年,全國城鎮居民住院費用個人負擔比例為58.9%。
不同收入群體的醫療服務需求不僅存在上述共同點,在很多方面也存在明顯的差異。
3.1 診療措施的選擇有所差別
盡管不同收入家庭的健康意識較強,患病后一般會采取措施(尤其是會服用藥品),但是,與高收入家庭相比,低收入家庭患病后去醫療機構看病的比較要低,而低收入家庭選擇自我診療的比例要高。具體來看,高收入家庭患病后選擇到醫療機構看病的比例最高(68.3%),低收入家庭相對低一些(58.5%);低收入家庭選擇純自我診療的比例(37.2%)相對高于高收入家庭(28.3%)。從不同收入家庭最近一次患病后是否看病的情況來看,高收入家庭最近一次急性病后看病的比例(72.8%)明顯高于低收入家庭(61.6%),有顯著的相關性,收入水平越高,去醫療機構就診的比例越高。最近一次慢性病后是否看病的比例也略高一點,如表1所示。

表1 家庭收入水平與最近一次患病后是否看病的相關分析 單位:%
3.2 醫療機構的選擇不同
從不同收入家庭過去一年內去過的醫療機構次數來看,城市低收入家庭去連鎖藥店、私人診所、私人藥店的次數要高于高收入家庭,而高收入家庭去三級醫院的次數要高于低收入家庭。從收入水平與最近一次患病后醫療機構的相關分析來看,分城市和農村兩種情況。對于城市家庭來說,不論是急性病還是慢性病,收入水平都與其醫療機構的選擇顯著相關;在患急性病后,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去正規醫療機構的比例越高;家庭收入越低,越容易選擇非正規的醫療機構;在患慢性病以后,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去二三級大醫院的比例越高。對于農村家庭來說,收入水平與急性病患病后的醫療機構選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關性,但與慢性病后醫療機構的選擇無關,可能與農村的整體收入較低、醫療機構的選擇機會較少有關。
3.3 醫療費用的來源不同
自己負擔的醫療費用來源中,高收入家庭來源于自己的收入的比例要高于中、低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來源于借債的比例要高于高收入家庭;低、中收入家庭來源于政府補貼的比例要高于高收入家庭,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收入家庭自己負擔的費用來源
3.4 低收入家庭的醫療負擔更重
不同收入家庭的醫療支出均比較大,但相比而言,低收入家庭的醫療負擔更重,不僅表現在醫療支出的絕對數方面,更表現在醫療支出在家庭收入和支出中的比重方面。低收入家庭醫療支出在家庭收入和支出中比重均高于高收入家庭。其中,低收入家庭的年度門診和住院支出在其家庭總收入中的比重大大高于高收入家庭,如表3所示;低收入家庭的年度門診和住院支出在其家庭總支出中的比重也大大高于高收入家庭。

表3 不同收入家庭年度醫療費用在總收入中的比重
根據前面對不同收入家庭醫療服務需求的比較分析,這里提出一些滿足不同收入家庭醫療服務需求的建議。
第一,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并調整投入結構。政府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不足,是導致近些近來“看病貴”的重要原因之一。近些年來,政府衛生支出占GDP的比重不到1%,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中國政府衛生支出占GDP的比重在196個國家中居156位,比許多低收入國家的比例還低。政府需要進一步加大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同時調整投入結構,加大對農村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的財政投入,尤其是要加強這些地區的基層醫療機構的投入。在加強投入的同時,要加強收支管理和財政投入的績效評估,通過加強投入來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
第二,加強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建設。加強基層醫療機構的能力建設,首先要加強基層醫療機構的布局和規劃,保證有足夠數量的合格醫療機構。其次,要加強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投入,配備好滿足就診需要的適當數量的醫療設備,并改善就醫環境,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業務用房租賃應該給予適當的補助。第三,要規范基層醫療機構的行醫行為,衛生部門要經常性地加強監督指導,對基層醫療機構的用藥、處方和收費進行檢查。第四,衛生部門要組織基層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進行培訓,不斷提高基層醫療機構醫護人員的技術水平。第五,要完善首診制和雙向轉診制,培養全科醫生,使基層醫療機構真正發揮其“守門人”的作用。
第三,完善醫療保障制度,增強醫療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不同收入組人群的醫療需要是有差別的,低收入組人群的醫療需要高于其他人群,因此要進一步完善制度設計,尤其是完善補償模式與補償機制,針對目前制度模式中公平性不足等問題,建議取消醫療保險的個人賬戶,將之全部納入統籌范圍,以克服個人賬戶在實踐中帶來的諸多問題。要完善補償模式,改革支付制度,將后付制變為預付制,將偏重于大病補償的制度調整為門診與大病補償相結合,尤其是要加強慢性病的門診補償,研究和探索按病種付費的方式。減少補償限制,提高補償比例,進而提高受益面和受益額度;僅僅補償住院費用對減輕醫療負擔和災難性醫療支出的作用十分有限。建議對起付線和封頂線進行調整,降低或取消報銷門檻,提高補償額度,爭取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補償比達到60%以上(基本藥物制度下的藥物全部報銷)。
第四,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要重點關注中低收入群體。在公共衛生服務方面,要重點加強中低收入群體的疾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婦幼保健等等,促進城鄉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在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方面,要加強農村的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城市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提高城鄉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同時,建立城鄉之間和不同地區之間的幫扶機制,城市醫院對口支援農村醫醫院、發達地區對口支援貧困地區。在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方面,要加快覆蓋中低收入人口,盡快真正實現全民覆蓋;保大病與保門診相結合,提高受益面和報銷額度。在完善藥品供應體系方面,要盡快建立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為中低收入群體提供質優價廉的藥品,并將其納入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報銷范圍。
[1] 封進,李珍珍.中國農村醫療保障制度的補償模式研究,經濟研究[J].2009(4):103-115.
[2] 任苒,張琳.中國農村地區合作醫療干預后不同收入人群的醫療服務需要與利用.中國衛生經濟[J].2004(2):22-25.
[3] 王延中,龍玉其.中低收入群體醫療服務需求的特點、問題與對策[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0(3):9-15.
[4]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人類發展報告(2007/2008)[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8.
[5]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構建全民共享的發展型社會福利體系[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9:4.
責任編輯:沈宏梅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ifferent income families’medical service demands——A survey based on 2557 different income households in China
LONG Yu-qi
(China’s Social Security Research Center,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That illness can be treate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In recent years,China is attempt to reform the medical and health system,establishes and improves the urban and rural basic medical health system so as to meet people's medical service demands.The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dical service needs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especially the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income families,contributes to offer the target medical services.To this end,we conduct a survey on different income households'medical service demands.On this basis,we analyz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medical service demands among different income groups and give some suggestions on solving the problems to meet the different income households'medical service demands.
different income family;medical service demand;comparison;suggestion
F846
A
1009-3907(2010)11-0093-04
2010-08-28
龍玉其(1982-),男,湖南新寧人,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國社會保障理論與政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