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田林 羅 軍
(曲阜師范大學日照校區,山東 日照 276826)
圖書館聯盟(Library Consortia)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圖書館按照自愿原則簽訂一定的協議合同,為實現資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而組成的合作組織。[1]其追求的最大目標是在擁有充分的讀者需求信息的基礎上,有效地組織館藏,科學管理庫存文獻和熟練掌握網上信息存儲規律,合理配置館藏資源,在盡可能低成本、低消耗的情況下,提供盡可能高質量、高效率的服務。
供需鏈管理(Supply and Demand Chain Management)指的是對供需鏈中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價值流以及工作流進行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以尋求建立供、產、銷企業以及客戶間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最大程度地減少內耗與浪費,實現供需鏈整體效率的最優化。[2]其生產組織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在保持一種穩定而有活力的供需關系時,各個企業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合作、充分利用現代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如 CIMS、FMS、并行工程、敏捷制造、JIT、OPT、MRPII、ERP等),實現集成管理,聯手面對競爭,合理利用資源,盡可能地獲得更多的利潤。[3]
另外,供需鏈中的企業在傳統的面向企業內部管理的基礎上,向企業外部需求和供應市場兩個方向延伸和擴展,在企業間建立一種合作競爭的戰略伙伴關系,實現優勢互補,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核心競爭力,使處在供需鏈上的所有企業面臨的風險降至最低水平。其最終目標是縮短產品從概念構思到用戶手中的時間,降低物流成本,滿足用戶需求的多樣化,使顧客更加滿意。[4]
供需鏈管理作為一種市場化管理工具,最先應用于企業管理中,從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逐漸被圖書館學界移植到圖書館管理學中。近幾年隨著圖書館管理格局的變化及企業中關于供需鏈管理的成功應用,一些圖書館管理研究學者又逐漸加大了這方面的探索,若把對企業的供需鏈的規劃發展適當運用到圖書館聯盟的管理建設中,對圖書館聯盟的進一步發展就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特別是在目前國內圖書館聯盟建設不健全、規劃不完整、發展不成熟的階段,把供需鏈的發展理念貫穿于圖書館聯盟建設中,不僅在技術上,更在管理理念上對圖書館聯盟的建設發展具有指導作用。弗蘭德認為,近期圖書館聯盟的發展因其環境條件,不只是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的合作,它更關注的是期刊采購,尤其是電子形式的合作采購,以保證更低的價格和更有利的許可條款。因此把供需鏈理念引入其中,使聯盟的運作更加高效和協調是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
通過供需鏈管理,可以減少各圖書館為完成某一項信息服務需要聯合而后又解體的現象,打破各自為政的局面,使圖書館聯盟能夠以長期計劃為出發點,統籌兼顧,使各圖書館能夠形成一種長期的戰略伙伴關系。
通過供需鏈管理,圖書館聯盟在建設時要根據系統的整體優勢調整人員分配比例,使各種可能的信息供應渠道獲取并開發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能適應用戶多種需求的信息,使圖書館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方面達到“雙贏”效果。
圖書館聯盟的服務是建立在它所擁有的豐富的信息資源基礎之上的,因此,在其建設上受“大而全”、“小而全”思想的影響比較嚴重,供需鏈管理“橫向一體化”模式的創建,使圖書館能夠選擇可以信息共享的圖書館和網絡組成信息服務的利益共同體。
圖書館具有專業信息處理能力,面對網絡信息的急劇膨脹,其在信息處理方面面臨新的機遇。圖書館聯盟借助自己的先進的技術支持,使各圖書館充分發揮專業優勢,融入信息資源供需鏈,不僅能削弱網絡的沖擊,而且能借助網絡使聯盟在信息服務提供中成為中心樞紐。
“供需鏈”概念的引入,使圖書館聯盟在信息資源供需鏈上的相鄰節點都有一種供應與需求的關系,雙方互為信息提供方和信息需求者。打破了以前把圖書館僅看成是信息提供方或把用戶看成僅是信息的需求方的片面觀點。
由于信息技術和網絡的快速發展,獨立實體的圖書館已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為解決這一問題,圖書館界積極尋求出路,具有戰略伙伴關系性質的圖書館聯盟的建立使具有跨地區、跨國界性質的供需鏈系統能夠實施、運行。
圖書館聯盟的建立,使圖書館能夠根據具體情況協商決策,增強了市場競爭的科學意識。通過聯盟建立信息資源建設中的利益機制原則,為供需鏈的運行奠定了基礎。
聯盟的建立使圖書館與供需鏈節點之間形成長期、穩固的關系,解決了圖書館因為個人喜好或經濟因素產生突發變故。
②建立質控體系。實驗室檢驗質量控制是檢驗人員對檢驗質量的把握,但不同實驗室存在差距,因此,同一檢測對象在不同實驗室得出的檢驗結果不同,實驗室檢驗要求任何一項檢測質量均準確、精確,臨床中對檢驗結果要求精確,不影響臨床判斷。對生物變異度小的指標,若出現相差10%就會導致臨床干預行為,需要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
圖書館聯盟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使供應鏈管理思想在圖書館中得以應用和發展,可以促使現有的圖書館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做出調整。因此,供需鏈的運行在一定程度上對圖書館聯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傳統信息資源供需中,不管是公共圖書館,還是各高校圖書館,對其資源的購置都獨自處理,形成信息孤島,致使在圖書供需中產生牛鞭效應(Bullwhip Effect)現象。牛鞭效應指營銷過程中的需求變異放大現象。[6]圖書館聯盟的成立,通過物流、信息流、價值流等方面加強信息的傳遞、采集程序,使圖書館信息資源供需的鏈接效果得到了強化。
如果把信息資源的產出到最終用戶的消費看作一個大系統,圖書館中的信息資源聯盟具有了雙重角色:
①作為客戶群的整體代表(如圖1)。在其供需鏈末尾圖書館聯盟成為信息資源的主要集成地,對所獲資源進行匯總、分類。②作為次級銷售代表。從用戶群角度看,圖書館信息資源聯盟又可作為營銷者,成為各個圖書館信息資源的“采購庫”。提供的信息既可能是核心庫自己具有的,也可能是從網絡等途徑直接獲取的,還可能是從網絡等途徑獲取后經過自己加工整理的。相對于下一級信息需求館來說,核心圖書館成為其信息共享館,而網絡則可以成為一切具有信息需求的用戶(讀者和圖書館)的信息源。

圖1 信息資源供需流程
如果把供需鏈原理應用于聯盟成員組內,則各圖書館可能扮演信息制造商、供應商甚至是用戶的多重角色(圖2所示)。圖書館根據用戶的需要對所掌握的文獻信息進行加工整理,這就是制造商的角色;圖書館將自己所掌握的信息直接提供出來,這就是供應商的角色;圖書館因為某種信息需求通過網絡或其他圖書館尋找答案時,就成為用戶。

圖2 聯盟內信息資源供需流程
供需鏈管理理念在圖書館聯盟建設中的滲透,滋生了圖書館的現代管理理念。以用戶或客戶需求為導向,不斷拓展服務形式和服務內容,從根本上滿足不同用戶的合理需求,提高圖書館在用戶心中的可信度。因此,圖書館的現代管理理念從目前成功企業的管理理念中借鑒、引用、改進,結合圖書館聯盟的特點,總結出4種管理模式。
信息資源共享、利益互惠、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營運效率,是聯盟工作的主題和目標,而由于各圖書館本位主義思想和聯盟經費來源的不穩定,致使聯盟的運行受到限制,相應的其聯盟合作的預期效益就沒有得到有效發揮,因此構建以效益為中心的圖書館聯盟資源共享的利益平衡機制模式,利用其制度規則、推行獎勵措施、建立聯盟文化,使聯盟內各成員館能夠步調一致,協同合作,達到效益平衡的最佳狀態。
在圖書館價值鏈流程上除資金流、物流、信息流外,還要有增值流。讀者在使用文獻資源時,就是在獲得文獻資源或信息服務所帶來的價值。圖書館的信息服務過程,從文獻采訪、信息產品加工到信息產品開發,就是一個不斷增值的過程。也就是說,圖書館價值鏈的本質就是增值鏈。價值鏈上每一環節增值與否、增值的大小都會成為影響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以要增加圖書館聯盟的核心競爭力,就要求圖書館從讀者角度定義價值,盡可能地消除一切無效勞動和非增值作業。傳統的圖書館管理僅僅實現了本圖書館的增值,而價值鏈管理將上游行業(書刊出版發行商、數據庫服務商和系統服務商)和讀者整合成整個產業鏈,組成一個動態的、虛擬的網絡,真正做到降低圖書館的采購、物流和管理成本,在整個網絡的每一個過程中實現最合理的增值。
圖書館參考服務的個性化和協作化是目前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個性化體現在“以客戶為中心”,本質上就是“客戶驅動”;協作化實質是實現區域乃至全球范圍內的信息資源(及設備)、人力資源(專家)和用戶(讀者)的共享的需求。只有真正實現信息資源和智力資源的共享,開展聯合參考服務,才能針對單個用戶復雜而多變的信息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參考服務中應用供需鏈管理思想,要在明確各成員圖書館責、權、利的基礎上重組圖書館聯盟的業務流程,從整體上考慮各成員館間的配合、協作關系,實現組織職能的優化,集成人員結構,形成一個適合于圖書館參考咨詢服務的體系結構。整合信息資源,以適當的方式確保各成員圖書館之間的信息交換和資源共享,形成一個具有快速反應能力的,可以把系統鏈上的節點集合成有機的整體鏈,以此達到各環節協調一致的現代化管理系統。
把供需鏈管理理念融入圖書館管理中,不是簡單地把成功企業的運行模式生搬到圖書館管理中,跨行業管理理念的運用需要一個磨合期,因此,上述4種理念的提出,只是從企業中借鑒而來,其具體實施還需從不同角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推敲研究。
[1] 楊菁,劉昆,劉勁松.信息資源共享的有效方式:圖書館聯盟[J].醫學摘報工作,2005(5):321.
[2] 馮新民.網絡時代復合圖書館的供應鏈管理淺析[J].文教資料,2005(35):41.
[3] winkins.供應鏈及供應鏈管理概念的演變.[2009-04-08].http://www.mba163.com/glwk/wlgl/200512/13419_7.htm l.
[4] 岳修志,張懷濤.復合圖書館的數字化管理和供應鏈管理[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2(6).
[5] 楊鴻敏.供應鏈管理與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5(2):29-30.
[6] [2009-06-30].http://baike.baidu.com/view/168074.htm#1.
[7]岳修志,劉明周,張懷濤.圖書館資源計劃(LRP)——圖書館數字管理系統的研究[J].情報雜志,2003(1):49-50.[8] 張喜年,詹德優.基于供應鏈管理的圖書館參考服務[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6(1):77.
[9] 董燕萍.圖書館知識鏈管理和知識增值服務[J].圖書與情報,2007(1):69-82.
[10] 陸萍.基于競爭戰略的圖書館價值鏈管理[J].情報雜志,2008(8):98.
[11] 毛薇,吳君民,巫蓉.從“供應鏈”、“需求鏈”談對“供需鏈”的再認識[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
[12] 葉宏.論圖書館聯盟的運行機制.圖書館,2007(2).
[13] 何丹青,邢嵐.論供應鏈管理思想在圖書館管理中的運用[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3(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