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穩健之年的調整機會
年終,世人關注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因為事關“十二五”開局之年的定調,更倍受矚目。作為判斷當前經濟形勢和定調明年宏觀經濟政策最權威的“風向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中國經濟的研判,直接影響著明年乃至今后五年的宏觀經濟政策和經濟工作重點。因而全省上下需要用心研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內容,用全新視角洞察內外部經濟環境與宏觀經濟政策的微妙變化。
2011年宏觀調控的核心仍在于,更加積極穩妥地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但復雜的形勢以及調控的目標,決定了明年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取向必須“積極穩健、審慎靈活”,并強調“把穩定價格總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這是200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所沒有的。貨幣政策回歸穩健,意在引導貨幣條件從應對危機狀態穩步趨向常態,意味著“反危機”需求刺激政策將逐漸淡出;財政政策依舊積極,說明政府希望在發展方式轉變的過程中,避免經濟的大起大落。不同于昔日,財政政策將大大淡化“政府直接投資”的色彩,“積極”所指調節收入分配等惠及民生的支出則可能大幅增加,以支撐消費和內需增長。
據媒體披露,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在14日舉行的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表示,2011年經濟增長(G D P)目標定在8%左右,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漲幅目標定在4%左右。盡管這兩個指標仍有待明年全國人大正式通過,但這兩個數字進一步透露出政府對明年中國經濟的判斷與預期。“8%左右和4%左右的提法可以讓明年的調控目標具有彈性,進而讓政府在實施宏觀調控時更具靈活性”。適當降低經濟增速和適度調高通脹預期,更大的深意還在于統籌考慮需要與可能、當前與長遠等因素,特別是要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留出足夠空間。
環顧全球,世界經濟格局正在進行深度的調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提到,要準確把握世界經濟結構進入調整期的特點,努力培育我國發展新優勢;準確把握世界經濟治理機制進入變革期的特點,努力增強我國參與能力;準確把握創新和產業轉型處于孕育期的特點,努力搶占未來發展戰略制高點;準確把握新興市場國家力量步入上升期的特點,努力發展壯大自己。對照浙江,全省已進入人均G D P由6000美元向1萬美元跨越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征是經濟進入平穩較快增長期、投資驅動作用進入穩定期、產業結構調整進入加速期、資源要素制約進入瓶頸期、社會發展進入轉型期,進入了只有調整經濟結構才能可持續發展的階段。順應國內國際經濟結構進入新一輪調整期,“十二五”需要重新考量浙江的比較優勢,培育浙江發展的新優勢。
新一年經濟結構轉型將進入一種全面深度的調整。在宏觀政策轉向“積極穩健”之際,國家發展戰略也在穩健推進之中。而中央經濟政策的變與不變中,都同樣蘊含著浙江進一步搶抓機遇、再次取得率先發展的難得機會。2010年2月,浙江被國家發改委列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的聯系點,7月,浙江和山東、廣東一起入選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義烏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申報工作也取得重大進展;省內“11+1”轉變發展方式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在不斷深化。“如果說積極寬松是陽光普照,積極穩健就意味著那些更能積極適應變化、符合國家戰略安排的領域、行業、地區將獲得發展先機”。浙江只要認清方向,把握大局,就能抓住更有利的“發展先機”,開局之年在調結構、轉方式上一定能走出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