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躍平
在長三角一體化中尋求新突破
文/徐躍平
仙居作為長三角邊緣的經濟欠發達縣域,要以《長三角規劃》為藍圖,找準發展坐標,認清比較優勢,謀劃微觀對策,積極主動地在“長三角一體化”中尋求新突破

長 江三角洲是我國最具活力與競爭力的經濟區域。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2010年5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實施《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以下簡稱《長三角規劃》)。這為“長三角經濟一體化”奠定了規劃基礎,為規劃區域在高起點上加快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舞臺。仙居作為長三角邊緣的經濟欠發達縣域,以《長三角規劃》為藍圖,找準發展坐標,認清比較優勢,謀劃微觀對策,積極主動地在“長三角一體化”中尋求新突破,推動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將是“十二五”面臨的重要課題。
《長三角規劃》對各地在空間布局、城鎮發展、產業發展、基礎設施、資源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等方面進行了明確定位。就仙居而言,《長三角規劃》雖沒有直接進行定位,但仍可以從中找到發展坐標。
坐標一:空間布局。《長三角規劃》提出了“一核九帶”空間布局,仙居屬于沿海發展帶,并處于沿海發展帶與沿溫麗金衢線發展帶的交匯地帶;在交通通道上,仙居處于沿海通道與浙西南通道的交通樞紐上,是浙南沿海港口群輻射贛東等地區的重要節點。臺金、諸永高速的全面通車,仙居與周邊大中城市的時空距離都在1至2小時左右。今后臺金鐵路的建設,這種節點性地位將更為突出與強化。
坐標二:產業發展。《長三角規劃》明確長三角區域要建設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中心和先進制造業基地。從特色制造業上看,《長三角規劃》把臺州列入“提升機械裝備制造業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的骨干城市”,指出溫臺要鞏固發展電子元器件和新型電子元器件產業;同時,規劃對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作了具體要求。這些為仙居的工業產業選擇和轉型發展重點提供了明確方向。從旅游休閑產業上看,《長三角規劃》提出了“一核五城七帶”的旅游業發展空間格局,提出培育和開發都市工業旅游、農業旅游、休閑旅游、文化旅游、會展旅游、水上旅游等新型品牌,這為仙居縣立足歷史人文山水風情等特色旅游資源,大力發展旅游休閑產業描繪出了輪廓。從現代農業上看,《長三角規劃》提出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這為仙居縣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打造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促進綠色農產品進入整個長三角市場創造了條件。
坐標三:城鎮發展。《長三角規劃》提出要依托機場、港口、鐵路和高速公路,發展一批交通節點型小城鎮;依托獨特的自然和人文資源,打造若干國內外知名度較高的旅游型小城鎮;促進重點中心鎮發展,將有條件的重點中心鎮培育成為小城市。這似乎為白塔、橫溪兩個省級中心鎮的發展作了量體裁衣,將白塔中心鎮培育成旅游型的小城市就成了可能,橫溪作為旅游商貿型的小城市定位也日漸成熟。
坐標四:生態建設。《長三角規劃》對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明確要求,指出對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重要集中式飲水水源地和重要水源涵養區、浙江南部地區海拔500米以上山體等區域實施嚴格的保護;強調鼓勵發展生態型產業,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和生態建設,特別指出加快水源工程等水資源調蓄和配置工程建設,建設沿海淡水通道。這為仙居縣實施“生態立縣”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規劃保障,特別為朱溪水庫建成后的臺州“北水南調”工程與實施“永安溪流域生態修復工程”,實現“水面生態涵養,灘林生態留置”的目標指明了方向。
但也必須清醒地看到,融入長三角經濟一體化既是機遇,更是挑戰。《長三角規劃》同樣對仙居產業發展、對外開放、項目申請、招商引資、資源開發與管理、人才保障等多個方面構成了巨大的挑戰。仙居在今后的發展中,一方面要避免被邊緣化。避免因仙居處在各產業帶的交匯處而享受不到上級政策、項目的支持,而形成發展要素的溢出。另一方面要避免被同質化。放眼長三角,與仙居同樣擁有優良生態環境的縣市不在少數,如溫州的泰順、麗水的遂昌、金華的武義、湖州的安吉、杭州的臨安、淳安等縣市。必須因地制宜地放大自身特色,踐行錯位競爭。仙居面臨的挑戰還有發展空間的制約。雖然“十二五”期間可用工業用地的規劃指標在6000畝左右,但經濟開發區每年的用地需求都在2000多畝以上,或許在“十二五”后期開發區會因無地可供而陷入增量發展滯阻的困境。在“望地興嘆”的無奈中,很有可能坐失發展機遇。
筆者把仙居融入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路徑定位為:做強做優特色先進制造業,建設長三角著名的優質綠色農產品基地,構建長三角地區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健身養生為重點的生態宜居宜業城市;建成服務于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地區的旅游休閑勝地和生態宜居城市、優質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工藝禮品制造基地及先進制造業的科技實驗與生產基地,大力延伸仙居各個產業的市場鏈,產品的研發鏈,人才、信息、技術的貯備鏈,依托長三角走向國際;基本形成“三、四、五”的發展取向局面,即三成多農副產品輸送上海、四成多商品通過上海出口、五成多游客來自上海,使仙居成為長三角合力矩陣中不可或缺的一顆“生態經濟明珠”。
隨著《長三角規劃》的實施,“極化效應”和“擴散效應”正越來越強,仙居人不能機械地看待從“極化”到“擴散”的先后過程,就區域經濟而言,仙居能做的別人也能做。
營造融入長三角的濃厚氛圍。與發達地區相比,仙居最大的差距在工業,最大的潛力在立縣之本的生態。仙居縣“十二五”規劃必須充分地銜接《長三角規劃》:一方面力爭進入“臺州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浙江省產業集聚區發展總體規劃》確定的“總體布局”),爭取省級層面的有關政策支持。注意與國家和全省空間發展的總體戰略呼應,以生態基底去銜接并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以規劃層面去完善產權交易平臺和服務體系建設,努力適應資源要素的產權化進程,建立可建設用地指標空間交易制度,著力完善耕地占補管理機制與土地保護責任共同機制。另一方面,加快轉入《長三角規劃》確定的“一核五城七帶”的旅游業發展空間格局,在以“溫州—麗水—金華—衢州”為主的山水休閑旅游帶上先行一步、做出亮點,力爭上級政策與資金的支持,贏取先機。同時,要認真研究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的政策,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強化政府服務,營造政策“洼地”。
打造接軌長三角的核心競爭力。仙居接軌長三角,明擺著競爭與合作并存,要將比較優勢滲透于經濟交流過程,滲透于競爭與合作過程,力爭完美地承接上海及長三角經濟圈這個增長極的擴散效應。因此,必須強化仙居自身特色,堅持錯位競爭,避免同質競爭,著力打造獨特的縣域經濟品牌,形成接軌長三角的核心競爭力。在實際工作中,一是必須充分做足生態文章,加強生態建設,不斷強化仙居的自身特色;二是必須充分做足交通區位節點的文章,真正打造周邊產業帶和城市群的承接和配套中心;三是必須打造出縣域經濟獨特的品牌,以“人間仙居”為縣域品牌主詞,突出和強化縣域特色。
構筑接軌長三角的要素平臺。接軌《長三角規劃》,既要強調以企業接軌為主體,更要重視上海及長三角經濟圈要素對仙居產業的融合、功能的組合、需求的結合,這就要緊緊圍繞要素接軌這個核心做文章,打造利用上海優勢、融入長三角經濟一體化求發展的平臺,重點推進經濟開發區、臺灣農民創業園、神仙居旅游度假區三個產業發展平臺建設,在三個平臺的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和節能環保等領域謀劃一批重大項目,注重近期與遠期統籌以及區域之間共建共享和產業的聯動發展,真正構筑出從“自發接軌”向“自覺接軌”的轉型升級平臺。
(作者為仙居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