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豪 吳堅 王嵐
透明質酸鈉凝膠是外科手術用防粘連凝膠,具有良好的防止組織粘連的作用,已被廣泛應用各類手術當中。回顧近8年在我院2次剖宮產分娩的孕產婦,術中采用透明質酸鈉注射液預防盆腔粘連。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2年3月~2009年3月到我院因為各種因素兩次剖宮產分娩的孕產婦150例,使用透明質酸鈉凝膠75例,平均年齡28.9歲;未使用透明質酸鈉注射液患者75例。平均年齡29.5歲。兩組手術指征均以頭盆不稱、胎窘、巨大兒、骨盆狹窄、臀位、子癇前期、社會因素為主,差異無顯著性(P>0.05),患者年齡、高危因素等也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1.2 方法 A組患者于手術結束關腹前,透明質酸鈉凝膠10mL,均勻涂抹于子宮切口表面、輸卵管卵巢周圍、腸管及腹膜切門部位后按常規關腹。對照組創面未涂抹透明質酸鈉凝膠。
1.3 觀察 治療組和對照組病例均長期隨訪,觀察二次妊娠的時間及成功率及再次剖宮產時觀察粘連程度。將再次手術組所見腹腔粘連程度分為:Ⅰ級:無腹腔粘連,腹腔內手術創傷部位創面愈合良好;Ⅱ級:腹腔內網膜或小腸間僅有的1~2處薄膜狀無血管粘連;Ⅲ級:腹腔內粘連范圍超過Ⅰ級,粘連呈中等厚度,分離時有滲血,伴有有限的血管;Ⅳ級:為粘連廣泛致密而增厚的,伴有豐富的血管,分離困難。兩組Ⅱ級以下(含Ⅱ級)為輕度粘連,Ⅲ、Ⅳ級為重度粘連。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采用t檢驗及x2檢驗。
A組使用透明質酸鈉防粘連者可明顯縮短再次受孕的時間及提高受孕的成功率,與B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2;透明質酸鈉防粘連作用可減少粘連,差異有極顯著性(P<0.01),從而減少再次手術的難度及手術的時間,差異有顯著性(P<0.05),詳見表3。

表1 兩組剖宮產的指征(例)

表2 兩組再次妊娠時間的比較(例)

表3 第二次手術的粘連情況及手術所花時間
3.1 手術后發生粘連的原理 盆腹腔粘連發生決定于纖維蛋白的形成。正常生理狀態下的腹膜纖維蛋白溶解與沉積之間有著動態平衡。術后早期,胃腸運動減慢,局部組織受損、缺血,腹膜發生防御性炎癥反應。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1、轉化生長因子β等組織因子和細胞因子的增多,導致纖溶作用受抑制,纖維蛋白在細胞外沉積增多,粘連組織從而形成。手術時產生的局部創傷、出血和滲出會使子宮的內環境紊亂。創面的出血和滲出會使白細胞釋放大量的炎癥介質,導致周圍的軟組織反應性水腫。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會產生腹內臟器之間和子宮腔內、外以及兩側輸卵管黏膜的部分粘連。
3.2 透明質酸鈉的結構、性能及作用原理、特點 透明質酸是人體內一種固有的成分,是一種葡聚糖醛酸,沒有種屬特異性,它廣泛存在于胎盤、羊水、晶狀體、關節軟骨、皮膚真皮層等組織;器官中它分布在細胞質、細胞間質中,對其中所含的細胞和細胞器官本身起潤滑與滋養作用,同時提供細胞代謝的微環境。透明質酸鈉凝膠是由N-乙酰葡萄糖醛酸反復交替而形成的一種高分子多糖體生物材料,具有高度的粘彈性、可塑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預防粘連和修復軟組織方面有明顯作用。術后將其注入盆腔,它能有效分布在整個腹、盆腔內,起到抑菌、促進傷口愈合、止血、抑制成纖維細胞生長、調節滲透壓、酸堿度、離子平衡等作用,從而改善腹、盆腔內環境,減少臟器粗糙創面的摩擦。防粘連液還能作為生物屏障物質,使炎癥漿膜與正常漿膜分開,從而有效防止術后粘連。
3.3 透明質酸鈉剖宮產術后防粘連的臨床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①透明質酸鈉防粘連作用可減少粘連,從而減少再次手術的難度及手術的時間;②對于有再次生育要求的孕產婦,可明顯縮短再次受孕的時間、提高受孕的成功率。
綜上所述,透明質酸鈉凝膠的應用可使剖宮產患者明顯受益,無任何副作用,價格適中,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1]張慧,劉丹.透明質酸鈉注射液在婦科腹腔鏡術后防粘連的臨床應用[J].藥物與臨床,2008,12(5):35.
[2]張平,杜曉宏,楊斌.聚己內酯隔離膜防止大鼠術后腹腔粘連作用的研究[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06,13(2):194.
[3]紀光偉,杜萬英,吳遠志,等.腹壁切口感染對腹腔粘連形成的影響[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03,10(5):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