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智慧
國內外研究表明,普外科手術往往被人們認為是重大的人生挫折[1]。外科手術病人常伴發焦慮和抑郁等情感障礙,這些負性情感將直接影響手術效果,導致并發癥增加,影響預后及病人康復。因此,普外患者的心理問題已引起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只有全面了解普外患者的心理狀態,分析其不良情緒的可能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提出相應的心理護理對策,解決其心理問題。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07~2008年在我院住院的患者作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319份。采用《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狀態調查量表》,因子1為焦慮/抑郁狀態,因子2為恐懼,因子3為一般軀體狀況,因子4為預感性悲哀,因子5為社會退縮。采用1~5級評分,要求被試根據最近一個星期的實際情況作答,得分越高說明心理狀態越差。培訓5名調查員,對符合納入標準的普外患者實施一對一調查,即一個調查員,一名患者的調查方式,以保證量表調查的可靠性。將回收的有效問卷319份輸入Epidate2.1建立數據庫,然后轉化為DBF文件,倒入SPSS11.5統計分析軟件包。
1.2 研究方法 所有數據用SPSS11.5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各組數據所得結果用(±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男性與女性在心理狀態總分上沒有顯著性差異,在因子2恐懼上存在顯著性差異(t=2.931, P<0.01),女性的均分明顯高于男性,但在其他因子上未發現顯著性差異。具體情況見表1。
精神病學和心理學研究證實,性別因素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和預后有一定影響[2]。本研究結果顯示,男性與女性在心理狀態總分上沒有顯著性差異,但在因子2恐懼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女性的因子分明顯高于男性。這說明,普通外科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在心理狀態的整體情況上沒有顯著性差異,但對于手術和麻醉等現已發生或即將會發生的事件的恐懼,女性的恐懼程度要明顯高于男性。這與以往的研究女病人情緒不穩定,自控能力較弱;男病人情緒比較穩定,自控力較強基本吻合[3]。曲珠鳳[4]等人對100例肝癌患者的孤獨、懷疑、恐懼、悲觀及絕望五種不良情緒進行比較,發現恐懼感的發生率女性比男性高,其它四種則差異無顯著性。與本研究結果一致。但也有研究得出不同結論,認為男女抑郁維度的均分有顯著性差異,男性的軀體性障礙和抑郁狀態維度均分低于女性。本研究未發現普外科男女患者在抑郁和軀體狀況維度的差異。心理護理是根據心理學的理論,在護理過程中,護士通過與病人的密切交往,以良好的語言、情緒、行為去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態,使患者在信念上由悲觀轉為希望;在意志上由懦弱變為堅強;在情緒上由消極變為積極;在心理控制上由盲目變為自覺;在接受治療上由被動變為主動,以達到促進患者身心早日康復的目的。根據本研究的調查結果,現針對普通外科患者提出以下心理護理對策。通過前面的研究,我們得出普通外科患者的常見心理問題是焦慮/抑郁狀態、恐懼、一般軀體狀況、預感性悲哀、社會退縮。針對普外患者的常見心理問題,現提出以下心理護理對策:
1)焦慮/抑郁狀態 外科住院病人由于手術的影響,自理、自護能力在短時間內急劇變化;其次,病人對手術治療解除病痛既有強烈的期望,同時又擔心手術的成功與否及預后、手術對軀體的影響、生理功能的改變等。因此,患者常常出現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對于焦慮、抑郁情緒較為嚴重的患者,除了一般的心理護理措施以外,更要注重對病人的情感支持和情感溝通,使病人敢于討論對手術的感覺,把自己的苦悶傾訴出來,進行適度的情緒宣泄,減輕心理痛苦。還應主動向患者家屬介紹病人的情緒狀態,取得親人的配合,增進患者與家屬之間的情感聯系,為患者創造一個良好的情緒氛圍,改善病人的焦慮心理,同時從言語、表情、態度和行為等方面給病人以心理上的安慰,讓病人感到安全、放心、親切,以良好的心理狀態接受手術。另外患者的抑郁和焦慮情緒與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和期待有關。患者由于自身醫療知識的欠缺,可能會夸大疾病的嚴重性,所以產生焦慮、抑郁情緒。護士可以通過對患者疾病知識的介紹,讓患者對疾病有個正確的判斷,并產生適當的期待。
2)恐懼 手術被認為是人生的重大生活事件,大部分普外患者難免要接受手術治療。不論是手術本身還是手術可能的結果,都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恐懼。有研究表明,術前、術后的健康教育可以減輕患者的恐懼、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所以,術前盡量詳細和全面地介紹手術室環境,介紹醫生、麻醉師和護士的資歷、技術水平。術前教育可以增強患者對醫護人員的責任感,加強對手術的耐受性,減少術后并發癥。術前詢問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對手術目的的了解、對手術醫生的信任程度、對術后疼痛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的顧慮等,針對患者的回答判斷其心理狀態,并向患者提供相關信息,解釋術前檢查及準備的目的,必要時可請術后康復較好者現身說教,鼓勵其樹立信心,主動參與治療和自身護理。
3)一般軀體狀況 患者的心理問題有的時候會通過軀體不適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可能是與手術后刀口疼痛、置管、活動不便、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手術未達到預期效果有關,也可能是因為手術后患者的健康需求增加,而需求未得到充分滿足有關。對出現傷口劇烈疼痛、惡心、嘔吐、腹脹等現象的病人,告訴他們這是因為情緒過度緊張而造成的,以免患者以為是病情加重而帶來更大的恐慌。情緒狀態對人的軀體有很大影響,如處于焦慮之中會抑制胃腸的蠕動、抑制消化腺體的分泌出現食欲減退,能夠破壞一個人的生物、化學保護機制,使人的抵抗力下降,就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襲;而且緊張焦慮的病人的痛覺閾限也會降低,所以會覺得特別的疼;病人的睡眠質量也會下降。對于一般軀體狀況較差的患者,可采用精神調節法提高食欲,如鼓勵患者多想或多聞酸性食物可激發條件發射,促進唾液、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提高消化機能,增進食欲。可有意識的在患者面前進食,以引起其食欲。對于睡眠質量下降的患者,護士可有意識的為其提供相對安靜、舒適、安全的住院環境,幫助患者改善睡眠質量,充分休息。

表1 男女患者在各因子與總分的t檢驗
4)預感性悲哀 患者由于對未來疾病的發展、預后、可能出現的問題、怎么應對和身體的康復情況的不確定,偏向于把疾病結果往壞的方面想,而給自己帶來悲哀的不良情緒。針對這種情況,護士可以有目的地給患者介紹已完成手術正處于恢復期的患者,講述手術中和恢復期的體驗,建立起具有明確性、相似性和一致性的刺激框架,降低患者對疾病的不確定感,讓患者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消除消極心理,保證手術和術后康復的順利進行。組織手術前后不同時期的病人交流及談心,互相傾訴在治療過程中的感受及體會,從手術順利及術后長期生存的病人身上看到希望,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及勇氣。
5)社會退縮 患者患病后,特別是癌癥患者,突然得知自己的診斷結果,一時無法接受,原來對生活的向往、對自我的信心,頃刻間崩塌。患者對自己的評價容易走向極端,覺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別人,在這種時候,患者就會把自己封閉起來,不想見任何人。還有些患者因為擔心拖累家人、朋友而產生強烈的內疚感,覺得自己對不起他們。看見家人為自己的疾病操勞,又想到治病花了家里很多錢,以后他們的生活就會因為自己而變的拮據,所以內疚感變的愈加強烈,對自己的評價會變的極低,讓自己自生自滅是這個時候他能想起來唯一能給家人做的事,所以,不愿意讓家人來照顧自己,不愿意和他們說話。對于這類患者,護士要給予更多的溫暖與照顧,引導患者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鼓勵患者多參加集體活動,組織開展有益的文娛活動,如下棋、打牌等,以分散其注意力,減輕抑郁情緒,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使患者從中獲得成就和滿足以及病友間的關懷和友誼。做好患者家屬的心理工作,讓他們認識到患者情緒反應的原因,加強與患者家屬成員的溝通交流,鼓勵家屬多參與患者的活動,經常探視、關心患者,制造和諧的家庭氛圍,以平靜、輕松、愉快的心情感染患者,充分利用家庭和社會支持系統的幫助。
普外患者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有五個,分別為焦慮/抑郁狀態、恐懼、一般軀體狀況、預感性悲哀和社會退縮。五類常見心理問題中,最為凸顯的心理問題是預感性悲哀,其余依次為一般軀體狀況、社會退縮、恐懼、焦慮/抑郁狀態。普外患者中,女性患者可能更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
[1]劉德毅.婚姻、家庭與心理健康[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1,5:193-194.
[2]董兵,潘夢昭.性別和文化程度對術前焦慮的影響分析[J].武警醫學,2000,12(12):705-706.
[3]彭瑛,郭斌,王國強.抑郁癥患者抑郁癥狀,應對方式與人格關系的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3,11(3):230-231.
[4]曲珠鳳,勞逸.肝癌患者異常心理反應及護理[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