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濤
和諧校園文化視閾下的高職學院社團建設
□張 濤
學生社團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為了更好地構建社團,引導社團發展,對常州大學城的五所高職院校社團建設進行了跟蹤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結構比例不均,商業色彩濃厚,繼承不足,發展走形是目前社團存在的較為嚴重的問題。社團必須在和諧校園文化視閾下,走精品戰略道路,社團和創業有效結合,互相配合形成合力,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學相關理論為原則來進行構建。
和諧;校園文化;高職;社團建設
1993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亨廷頓在《文明的沖突》一文中指出:“新世紀的教育,將不再側重意識形態或技能,文化才是培育人才的主要手段”。與和諧社會相適應,學校文化的建設也要與時俱進。高校作為文化生成、發展、傳播的重要陣地,推動學校文化建設既是自身的使命,也是文化建設的方向所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教社政 【2004】16號)中指出:要積極開拓校園文化建設的新載體。要充分發揮大學生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學生社團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由于時代的影響,以及大學生本身的特征(個性鮮明張揚,自信而依賴;生活去大眾化,追求非主流的時尚[1]),大學生社團在建設過程中,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在各種矛盾的沖突下,以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的視角來指導,規范高職學院社團建設,顯得尤為必要。
結合自身實際工作,近四年來,筆者對常州大學城的五所高職院校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常州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社團類型的變化進行了跟蹤調查。
(一)學生社團平穩發展四年中,由于各學院招生規模穩定,學生社團平穩發展,社團數量一直維持在73個左右

2006—2009年社團類型及其比例圖
(二)學術型社團和興趣型社團占較大比重
在學校,學術研究是一個重要的使命,甚至是存在的安身立命之本。學術型社團在學院社團中,始終占據主流地位。相當一部分社團,均以自己的專業為背景來成立,絕大部分社團的指導老師都是專業課教師,他們以自己的專業為依托來管理社團,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社團作為一種松散的組織,能充分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追求,最大限度的體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是充分發揮和展示才能以及個性的舞臺,因此,受到了絕大部分同學的青睞。由于80末和90初學生的自身特征,興趣型社團越來越多的受到他們的追捧和喜愛,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征。
(三)社會服務型和科研創新型社團稍顯不足
教學、科研和服務社會歷來被認為是高校的三大功能與職責,大學生社團作為專業課程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展,同樣應該承擔和發展三大職責。2009年上半年,作為高校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階段,科學發展觀文件明確的提到了高校要為發展“地方經濟作貢獻,服務發展上水平”。社團作為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以這種要求為發展導向。隨著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加劇,創業就是就業觀點的發展,科研創新型社團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應該有較大的發展和前進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
(四)政治型社團嚴重不足
關心政治,了解國家時事,熱愛祖國應該是熱血沸騰的在校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社團作為大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空間和平臺,了解國際政治風云局勢和國家發展大計,關注重大政治事件,參與評論,都應納入自己的活動范圍。目前,高職院校的政治型社團嚴重不足。從側面也說明了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缺失,從內容、形式、方法到載體上需要更新,要進一步與社團緊密結合。
(一)社團結構比例呈現失調趨勢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社團結構比例不均衡,尤其以興趣型社團增長迅速。根據調查實證,在興趣型社團中,絕大多數以娛樂型為主,高雅藝術居少。娛樂型社團的大量出現,一方面反映了大學生的熱情、活潑以及緊跟時代潮流,但危機悄然而至,和其他社團相比較,這些社團對學生的成長發展所起的作用幾乎微乎其微,嚴重浪費了學校資源,有的甚至成為學生逃課的借口,把學生導向人生成長的負面?!耙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大多數青年人認同和效仿的人物已不再是主流意識形態所倡導的模范人物,而是經由現代傳播工具精心包裝和炒作的各類明星,從而出現了近乎癡迷和癲狂的偶像崇拜現象?!盵2]
正是因為對成套廚電有著深刻的理解,海爾廚電才能在產品、服務創新上進行積極響應。比如,針對“互聯互通”,海爾油煙機風量會隨灶具火力大小變化;用戶在油煙機搭載的智能大屏上選擇菜譜后,烤箱會根據烹飪曲線自動開啟相應烹飪模式。對于“全流程”,海爾廚電不僅為用戶提供一站式采購、一站式設計、一站式服務等常規服務,還能讓用戶享受上門設計、送裝一體、烘焙指導等個性化服務。圍繞“大生態”,比如,基于烘焙生態圈以及一鍵菜譜功能,海爾烤箱支持根據用戶需求選擇烘焙生態圈內供應商的食材、半成品和成品,高效、便捷。
(二)社團商業色彩日趨嚴重
社團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展,是學校教學行為的一部分,理應與金錢無關,與商業無關,但現在的社團越來越帶有濃厚的商業色彩。作為社團的活動發展基金,團費、會員費以及學校撥款有些時候可能無法滿足大型社團的需求,拉贊助是有必要的,但不應該成為社團活動的主要經費來源。目前,社團活動的贊助商基本上都是網吧、飯店、賓館、游戲室以及理發店之類的,書店等文化氣息稍顯濃厚的贊助商悄然退場。有些社團負責人和指導教師甚至把社團作為拉攏聚集人力資源的重要場所,和一些商業機構合作,趁機撈取經濟利益,使社團染上了濃厚的銅臭氣。
特別是一些剛剛入學的大學生,對社團抱著好奇心理,不加甄別,盲目的選擇參加社團,對交團費之類的小錢出手闊綽。在大學校園,90后的獨生子悄然登場,由于經濟條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他們的消費水平、消費能力、消費眼光有了很大的提高,消費觀念有了極大的更新,為社團染上商業色彩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三)繼承不足,發展走形
從五四青年政治運動到如火如荼的高校西部志愿者,從汶川大地震到奧運會,一系列的事件告訴我們,大學生應該積極地參與國家重大事件,是可以有所為的。但是,放眼高校,從學生個體到社團,政治敏感性在迅速降低,政治熱情在消退,為國為民的擔當能力在下降。
相反,“娛樂型、消遣型、商業型是當前社團文化的突出特點,但這不應該成為社團文化的主流,青年大學生所創造的社團文化應有別于其他類型的青年文化和社會文化,應有獨特的個性、特點和與人功能?!盵3]在學生社團從事的活動中,歌詠比賽和觀看影片是常規和比較有代表性的活動。充實在校園角落的基本都是流行歌曲、革命歌曲和紅色歌曲已經淡出舞臺,偶爾出現,也是代表任務和使命登場,與自覺、自發、自為無關。播放的影片絕大多數為韓劇、恐怖片之類的,革命電影很難找到觀眾和欣賞者。種種重娛樂輕思想的現象和行為已經是見怪不怪。
(一)全面構建和諧社團,走精品戰略道路
生命力短、更新快是社團普遍存在的問題,究其根源,主要在于社團缺乏內涵,沒有厚度,沒有生力增長點。社團走精品戰略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是勢在必行的?!傲己玫纳鐖F組織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基礎,以政治型、求知型、倫理型、創新型為特質,反映當代社會發展的主流文化,對大學生的素質發展特別是非智力因素起著積極地引導作用。”[4]要加強社團與學科建設相結合,與研究型學習相結合,鼓勵實踐,強化創新,在師資、人員配備和財力上重點傾斜,引領社團活動向精品化方向發展。精品社團所倡導和呈現的主流文化在學校文化建設中起著非常大的作用,以主流文化引領多樣化的社團發展,在提倡多元文化并存的背景下,是和諧學校文化建設中應該堅持的一條重要原則。服務型社團和科技創新型社團中精品社團的健康發展,能有效地抵制和防御低俗社團在校園中的滋生和蔓延。
(二)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目前,存在一個普遍現象,大學生社團和創業彼此分離,甚至沖突、對立。“大學生建立理論和觀念的時期正是校園時期,這一時期是實踐的空白期,同時,信息系統的復雜與不完整,使得大學生建立的理論往往與現實有一定差距。當步入社會時,真實世界的展示和對實際操作能力的要求導致了認知的混亂。這種不同是需要校園文化作出自身調整來適應的,校園生活中的社團組織和現實模擬都是對這種不足的彌補。校園文化應努力完善自身的內容,為身處其中的成員提供發展的環境和機會?!鄙鐖F和創業如何有效地結合,相互促進,是高校目前亟待解決和研究的問題。培養創新能力,提高全面素質,是高校在信息時代的人才培養目標,相應的,高校社團應該體現這種變革,并不斷地將這一變革推向深入。
因此,社團必須引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走社會化道路,社團自身也應處在競爭的社會大環境下生存。美國學者理查德·佛拉克斯說:“對于社會秩序來說,青年的想法是很危險的,但也是充滿希望的。青年的反抗,表示在歷史的洪流中,新文化及新社會秩序將要隆重出場了”[5]。當前,學校間的競爭愈演愈烈,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和社團建設是提高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社團能夠促進學生個人社會化、創新素質的提高、實踐能力的增強和協助意識的培養等,這些個人素質也是大學生創業必須具備的,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大學生創業是大學生社團的延伸和發展,二者在內在的方面具有極其密切的聯系。從長遠的趨勢來看,要走一條社團創業化,創業社團化道路,最終形成社團創業基地。要以和諧學校文化為平臺,從學校的制度、體制到二者自身的內涵、特征出發,尋找到恰當的結合點和生長點,使二者有機結合。
“現代大學的職責本身已經包含了塑造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這一項任務,但是學校在面向全體學生宏觀指導的同時,學生社團從自下而上的角度更集中的代表了某一類同學的發展需要,更有針對性地利用了校內外的某一類相關資源,從而成為學校與社會之間一道個性化的橋梁”[5]。作為高職院校,學院自身的規定性決定了服務地方經濟,全方位的與企業對接是發展的大勢所趨。與普通院校相比,高職學院更應該抓住這一載體,充分挖掘社團在新形式下的特征,尋找社團與企業鏈接點,使社團成為“工學結合,校企結合”的有效載體。
(三)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引領社團發展
目前存在的事實是,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傳統的課堂教學很難吸引學生,效果難以令人滿意。“隨著時代的進步,良好的校園文化日益成為育才的關鍵環節,校園文化建設則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載體,而思想政治工作則日益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有力保證?!盵6]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必須多樣化,深入到社團中去,與社團有機融合。要成立發展一批紅色社團,一方面能以形式多樣的活動深入學習、理解黨的理論,另一方面,又能對國家、社會的現狀進行探討,實現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使社團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
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開展講座、訪談和心理測試不乏是有效措施,但是利用社團的引導來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引導學生健康成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面。“校園文化還是一種心理的力量,這種力量使師生員工在各種環境條件中(包括外部環境)都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把握自己的心理狀態,使他們在任何時候都能保持堅定的信念、積極的進取精神、樂觀的情緒和頑強的意志,從而形成整個學校的心理優勢。”[6]要深刻的理解并且認同這一點,必須構建更多的心理型社團,深入的研究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和特性,用心理問題的相關理論來構建、引導社團的成立和發展,讓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在實踐中,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解決。
“從眾,是在群體影響下,放棄個人意見而與大家保持一致的心理和行為”[6]。一般來講,情緒敏感、顧慮心較重的人,獨立性差的人從眾心理比較強。在社團建設中,要積極造成從眾的大勢,即造成從眾的心理壓力,利用各種手段、方法大力提倡與校園文化一致的好人好事,鞭撻校園內一些不良風氣,客觀上形成一種群體壓力,把那些不良的心態、思想納入到正軌上來。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處在不同的時期,對各種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一樣的,在大學階段,學生最迫切的需要就是歸屬和愛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主要包括:希望有自己的交際圈子,有所歸屬,成為集體中的一員,能傾吐心理話;彼此能互相信任,理解,支持,付出和接受愛;渴望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和個人自由,渴望受到別人的賞識和欣賞;渴望自己的觀點能受到別人的接納和認同。通過對社團本身做一般性的分析,很容易就可以得出,一個良好的社團確實能夠較好的滿足學生以上四個方面的興趣、愛好和追求,能夠較好地幫助學生交際成長。所以,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研究社團,規范社團的發展,也是保證社團持續、健康發展的一條重要指導原則。
加強高職學院社團建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也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責任重大,意義深遠,必須把好方向,尋好載體,堅定不移的把這項工作做下去。
[1]崔景貴.90后大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征[J].教育與職業,2008(12):98.
[2]吳中平,徐建華,徐躍飛,等.沖突與融合——學校文化建設新視角[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6.
[3]何海兵.論高校社團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J].探索,2002(4):118-121.
[4]湯正華.論應用型人才非智力因素培養與學生社團建設的契合[J].中國高教研究,2007(8):65-67.
[5]關成華.北京大學校園文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6]張德,吳劍平.校園文化與人才培養[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 王國光
張濤(1958-),男,江蘇南通人,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教育與發展。
本文為江蘇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點研究課題《大學生社團建設與管理研究》中期研究成果,課題編號:SGSY2009ZDO97。
G711
A
1001-7518(2010)15-007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