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永春,王玉香
(余干縣人民醫院感染科,江西 余干 335100)
選擇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在余干縣人民醫院住院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66例,均符合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診斷標準[1]。將66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治療組34例,男26例,女8例;年齡21~67歲,平均 34.2歲。對照組32例,男25例,女 7例;年齡23~65歲,平均33.8歲。2組患者HBV DNA 均為陽性,且排除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重疊感染及酒精性肝炎等。
2組患者均采用退黃及降酶等綜合治療。在此基礎上,治療組加用拉米夫定(葛蘭素史克制藥有限公司產品,批號:06050014)100 mg口服,3次?d-1。2組療程均為8周。
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治療8周后肝功能指標(總膽紅素、凝血酶原活動度、白蛋白、總膽固醇)及HBV DNA的變化和治療8周后臨床療效等情況。
好轉:癥狀、體征基本消失,肝功能正常或輕微異常(總膽紅素 ≤50 μ mol?L-1、凝血酶原活動度≥60%、血清白蛋白≥35 g?L-1);無效:病情加重,死亡。
應用SPSS 10.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 治療組治療8周后總膽紅素、凝血酶原活動度、總膽固醇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而白蛋白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不同治療時間肝功能指標的比較

表1 2組患者不同治療時間肝功能指標的比較
與治療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治療組治療8周后比較:#P<0.05,△P<0.01,##P>0.05。
組別 n 治療時間 總膽紅素/(μ mol? L-1)凝血酶原活動度/%白蛋白/(g?L-1)總膽固醇/(mmol?L-1)治療組 34治療前 449±101 41±12 29±9 1.6±0.4治療8周后 115±88* 57±8* 35±6* 2.5±0.6*對照組 32治療前 451±108 41±10 29±7 1.6±0.7治療8周后 390±106*△ 46±11△ 31±8*## 1.9±0.4*#
2) 治療組治療8周后HBV DNA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3) 治療8周后,治療組好轉23例(67.6%),無效11例(32.4%);對照組好轉15例(46.9%),無效17例(46.9%),2組無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2組患者不同治療時間HBV DNA水平的比較,copies?L-1

表2 2組患者不同治療時間HBV DNA水平的比較,copies?L-1
與對照組比較,*P<0.01。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8周后治療組 34 109.5±1.2 106.1±1.2*對照組 32 109.8±1.1 109.5±1.8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情危重,發展迅速,并發癥多,病死率高。其發病機制較為復雜。有研究認為,其主要原因是機體對HBV的細胞免疫反應過強所致。而HBV在肝細胞內持續復制是誘導機體產生強烈免疫反應的直接原因[2]。因此,進行積極、有效的抗病毒治療,迅速抑制HBV的復制,降低機體病毒載量,有望緩解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過強的免疫反應,從而阻斷病情進展,減輕肝組織炎癥壞死程度,改善肝功能,提高臨床療效。
拉米夫定是一種逆轉錄酶抑制劑,它通過競爭性抑制HBV DNA聚合酶,參與到HBV DNA合成過程中,阻斷新鏈合成,具有很強的抑制HBV復制的作用[3]。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 8周后HBV DNA水平明顯下降,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在使用拉米夫定治療8周后,肝臟的生化指標及合成功能均有明顯改善,血清總膽紅素、凝血酶原活動度、總膽固醇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 P<0.01)。拉米夫定治療組無效11例,無效率為32.4%;較對照組無效17例,無效率為46.9%明顯降低。
總之,拉米夫定是治療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有效的藥物,能迅速降低病毒載量,改善肝臟功能,降低病死率。
[1]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會分會,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1,19(1):56-62.
[2]楊紹基,任紅.傳染病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30-31.
[3]彭文偉.傳染病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