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華魯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于 2010年 7月 8日以通訊方式召開第四屆董事會 2010年第 2次臨時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投資 16.07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 15.25億元,鋪底流動資金8 223萬元),建設年產 0.16 Mt己二酸項目的議案。董事會決定于 2010年 7月 27日上午召開 2010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以上議案。己二酸產品目前在國內消費需求巨大,價格節節拔高,利潤豐厚。該項目的建設符合公司以提升主業競爭力為核心的相關多元化戰略和以建設循環經濟為重點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期為 24個月。公司預計,該項目建成投產后預計每年可新增銷售收入 22億元,公司 2009年度營業收入為 39.84億元。因此,項目順利投產后,不但可以大幅提高公司的銷售收入,拓展公司的產品鏈,還能夠促進公司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煤化工與非煤化工的優勢互補,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汪家銘)
2010年 6月 9~10日,Tecnon OrbiChem公司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了會議,對 2020年前全球 PET纖維等纖維生產趨勢作了預測。
近年來,全球 PET纖維持續以高于其它所有纖維 (包括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的速率迅速增長,在20世紀最后 10年里,全球纖維的年產量由 41Mt提高至 56 Mt,與此同時,PET纖維的年產量由 900 Mt提高至 20 Mt,使它在纖維中的份額從 22%提高至36%;預計到 2020年,全球纖維的年產量將提高至118.50 Mt,PET纖維的年產量將提高至 74.60 Mt,使它在纖維中份額提高至 60%以上。
在過去 10年里,全球 PET長絲的產量由 11.20 Mt增至 23.60 Mt,其年增長率為 7.9%;在今后 10年里,增至 49.50 Mt,其年增長率仍將保持為7.7%;而在過去 10年里,全球 PET短纖維的年產量由 8.40 Mt增至 14.30 Mt,其年增長率為 5.5%;在今后 10年里,其產量將增至 25.10 Mt,其年增長率為 5.8%,仍高于全部纖維年增長率平均值 4.2%的水平。
2020年前,預計中國的 PET長絲和 PET短纖維仍將繼續保持著高速率的增長。到 2020年,中國的 PET長絲和 PET短纖維產量將分別達到 41 Mt和 19 Mt,分別占到全球 PET長絲和 PET短纖維產量的 91%和 80%。中國在 PET短纖維生產時,大量采用回收料作原料,2009年,回收料已占到其原料的 50%以上。
在過去 5年里,東北亞的 PET纖維因受到中國產品的壓力,產量下降,其中長絲的年下降率為8.8%。今后 10年里還要繼續下降,其年下降率將近 12%;PET短纖維也在下降,但下降得略慢一些,在上述同一時間段里,分別為 7.7%和 11%。
在南亞和東南亞地區里,PET纖維的生產情況要略好一些,在上述同一時間段里,PET長絲的年增長率分別為 2.6%和 3.5%;PET短纖維在過去 5年里略有增長;在今后 10年里,有一些新裝置陸續投產,其年增長率將達 3%。
在西歐,過去 5年里 PET長絲的生產下降,其年下降率約 9%,在 2020年前還要下降,其年下降率為 12%;PET短纖維的生產情況略好一些,在過去 5年里,其年下降率約 1.5%;在未來時間里,因受到亞洲產品的劇烈競爭,其年下降率將達 15%。
在北美,在過去 5年里,PET長絲的生產年下降率為 5.3%,在未來時間里,大體也是如此;PET短纖維的生產下降得略快一些;非織造布對它的需求雖在上升,但因紡織業對它的需求大為萎縮,致其生產的年下降率為 7%;估計美國 PET短纖維的原料約 40%為回收料。
此外,在中東和非洲地區地區,PET長絲的生產將溫和增長,而東歐地區的 PET短纖維也會適度增長。
(黃興山摘譯,取材自 IFJ Apr.2010)
山東聯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 8月 6日發布公告稱,聯合化工控股子公司聯合豐元自籌資金建設的年產 0.04 Mt合成氨改造工程和年產 0.1 Mt硝酸工程已經建設完畢,合成氨裝置已于前期通過試車成功,目前該裝置的試生產已基本正常。自2010年 8月 5日開始硝酸裝置和合成氨系統的聯體試車取得成功,已成功打通了整體生產流程,于當日生產出首批硝酸產品,目前各生產裝置運行穩定。鑒于目前上述裝置整體生產流程剛成功打通,其各項指標尚未達到正常水平,公司正在不斷優化裝置生產條件,逐步調整工藝參數,保持生產裝置的安全穩定運行,努力盡快實現裝置的達標達產。山東聯合豐元化工有限公司為聯合化工持股 88%的控股子公司,成立于 2008年 5月,注冊地址為棗莊市臺兒莊區萬通路北首,公司成立后進入投資建設期,開始了上述兩個項目的建設。
(汪家銘)
玻璃纖維曾經是聚合物復合材料之一,過去只是考慮如何改變玻璃的成分,優化“涂膠 (sizing)”化學過程,改善其界面性質,以提高其模量 /強度、抗腐蝕性能 (包括抗堿性能)等。在過去 20年里,曾將傳統的玻璃纖維增強材料生產技術不斷創新,使其商業應用逐步擴大。碳纖維的出現使復合材料用戶多了一項選擇,但它較玻璃纖維價格昂貴,只在風電業中因其性價比較好,從而獲得發展。
40多年前,聯碳公司以粘膠纖維為原料開發了碳纖維,并開始在航天業中應用。20世紀 90年代以來,其價格下降,使其在航天業中應用擴大。性價比的變化,使碳纖維開始滲入原來使用金屬的行業,因為碳纖維質量較輕、強度較高,車輛如用了它,可節省燃料。碳纖維增強塑料 (CFRP,為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的縮寫)于 20世紀 80年代和 20世紀 90年代初開始向汽車業、運動器材業、民用基礎設施、近海采油業和風電業等部門延伸。
CFRP及 GFRP(為 Glass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的縮寫)與傳統金屬材料中的鋼和鋁相比較,有明顯的優勢。首先是比重低,CF為 1.8,GF為 2.56,而鋼和鋁分別為 7.8和 2.7;CF的比重不到鋼的四分之一,為鋁的三分之二;其次是強度高,CF的強度為鋼的 5倍,鋁的 7倍;而且,CFRP較 GFRP的抗疲勞性能和剛度要好。所以,CFRP是一種 21世紀超過 GFRP的創新材料,使得它在制作風電透平葉片時,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碳纖維的前置體
CF的前置體早先為粘膠纖維,后來杜邦公司證實用聚丙烯腈 (PAN)為前置體,可產出熱穩定性良好的 CF。日本 Shindo公司和英國Watt公司開發了碳化工藝,使所產 CF具有較好的機械性能。簡言之,凡在高溫熱解時,能產生優質碳的前置體,都可用來生產 CF。目前廣泛使用的前置體是 PAN和瀝青 (粘膠纖維雖不用作結構材料的 CF,但仍用于制作絕緣材料和“燒蝕(ablative)”材料的 CF)。現在全球 80%的 CF來自 PAN,以瀝青為前置體的CF廠商多位于日本。以瀝青為前置體生產 CF時產率較高,接近 80%,而 PAN制 CF的產率僅 50%,這是由于瀝青含碳量高達 93%,而 PAN含碳量僅為 68%。據稱,PAN基的CF機械性能較好。瀝青是石油或煤焦油蒸餾的副產物,其質量和組成常有變化,因而用得較少;而 PAN則是用丙烯和氨合成為丙烯腈,再經聚合而成,其質量可保持一致。
CF的分類
CF通常根據絲束中所含絲數來分類,可分為:小/常規絲束(3K,6K和 12K),大絲束 (24K,8K,57K和 80K)。如 12K即絲束中所含絲數為 12 000根。小絲束 CF多用于航天領域,要求其機械性能優良。大絲束 CF用于產業領域,其機械性能保持合理水平即可。24K CF現也在航天領域中應用,并擴展至風電業作增強材料用。
如按用途分,CF可分為航天領域用和非航天領域用兩大類。
CF的發展和演變
1980年,全球 CF的市場需求約為 1 kt/a TPA,主要用于航天業。1990年開發了較廉價的 PAN為前置體,促使 CF發展迅速。1991年,CF的市場需求增至 5 kt/a TPA,1995年,為 9 kt/a TPA,2000年增至 13 kt/a TPA。到了 21世紀,其需求加速,頭 7年里,年增長率為 16%~17%,需求量為 30 kt/a TPA,2010年,預計其需求量將達到 45 kt/a TPA。2007-2008年,隨著石油價格的升高(135美元/桶,或更高一些)和經濟下滑,使得波音公司生產的 787型夢想客機延期交貨,空中巴士A350(波音 787型夢想客機的競爭對手)也要延遲到 2014年才能商業運行,這些都導致了航天業對 CF需求的下降。目前,波音 787型夢想客機已于 2009年 12月完成試飛,將于 2010年 4季度開始商業生產,自 2013年起,每月將滿負荷地生產 10架;由于它和空中巴士A350都要使用 CF,再加上 CF已在產業領域里的廣泛應用,而 2006-2007年以來,CF的價格持續下降,使得小/常規絲束的 CF供不應求。因為 CF生產裝置的建設至少需要 15個月,致一些航天業領先 CF廠商提前擴建,新增的生產能力要到 2010年才能滿足需求。
隨著 CF需求的增長,要求它在生產中,改善工藝參數,提高生產率,在保持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成本。CF的產量主要取決于生產線的速率 (m/min)和氧化爐的設計/工藝參數。過去 4年里,已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 CF的成本有了降低。
根據 2009年的實績和對 2014年的預測,全球各領域的CF耗用份額 (%)如表 1所示:

表1 全球各領域的 CF耗用份額 ,%
(黃興山編譯,取材自 IFJ Feb.2010)
神華集團包頭煤制烯烴項目位于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遠郊的哈林格爾鎮,是以煤為原料,通過煤氣化生產甲醇、甲醇轉化制烯烴、烯烴聚合工藝路線生產聚乙烯和聚丙烯的特大型煤化工項目,其中年產1.8 Mt煤基甲醇聯合化工裝置系統主要由空分、煤氣化、凈化、甲醇合成、硫回收 5套化工生產裝置組成。硫回收裝置采用中國石油山東三維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SSR專利技術,由山東三維石化工程有限公司總承包,年產硫磺約 20 kt,設計 H2S濃度為 40%,設計流程還同時兼顧考慮了更低 H2S濃度的工況。SSR工藝從制硫至尾氣處理全過程,只有制硫燃燒爐和尾氣焚燒爐,中間過程沒有任何外供能源的在線加熱設備,使裝置的設備臺數、控制回路數均少于類似工藝,具有投資省、能耗低、適應性廣、占地較少、國產化率高等特點。2010年 7月 24日,該裝置已順利投產并生產出合格的硫磺產品。
(汪家銘)
根據中國華電集團公司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簽訂的《能源經濟領域戰略合作協議》,未來10年,華電集團將立足準東、吐哈兩大能源基地,投資 1 000億元以上,在新疆準東西黑山煤炭基地建設 2×2 000萬噸煤礦、2×66萬千瓦 +4×100萬千瓦的電廠和年產 6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準東地區是新疆準東、吐哈、伊犁和庫拜四大煤炭基地中資源最為富集的地區,擁有世界最大的整裝煤田3 900億噸的煤炭資源,是新疆三個儲量大于 3 000億噸的超級煤田之一。西黑山煤炭基地位于準東煤田東南部,地處新疆最發達的烏昌地區和連接內地甘肅的烏準鐵路、將哈鐵路結合途徑之處,也是我國“西氣東輸”項目途徑之地。2010年 7月 29日,中國華電集團準東西黑山煤炭綜合開發基地年產 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評審。該項目定于 2013年建成投產,將年產天然氣40億立方米,僅一期工程總投資就達 245億元,年收入 72億元,利稅達 22億元,可帶動上千人就業。到 2020年,該項目將力爭煤制天然氣產能達到 60億立方米,準東西黑山露天煤礦的煤炭資源將就地轉化成天然氣輸送出新疆。
(汪家銘)
CF在產業領域中的應用
據 2008年的預測,大絲束 CF在產業領域中的應用將有大幅增長,其年增長率將達 15%~16%,其份額將由 2009年的 51%提高至 2014年的 63%,其概況如下:
風電業
根據WWEA于 2009年一季度在 15個國家中 11家頂級風電企業的統計,2009年的業績將較上年增長 23%,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也可能降至 20%。根據目前的年增長率,CF用于風電業的年耗量將為:2012年達 7.5 kt,2014年達14.5 kt。中國予浸漬體制造商已與領先的葉片制造商合作,將提供 1 kt CF所需的予浸漬體。美國盡管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在 2009-2010年期間,其風電業仍在持續增長。
預計到 2015-2020年,將出現 8.0~10.0 MW的風電發電裝置,所以,以 CF復合材料來制作葉片將為其最佳選擇。
汽車業
各國汽車業目前已開始重視燃料經濟,致力于 CF在此行業中的應用,2009年 5月,美國政府頒布了 CAFé(即通用平均燃料效率,為 Corporate Average Fueléfficiency的縮寫 )法令,要求汽車燃料耗量達到 27 MPG(即每英里耗油加侖數,為Miles per Gallon的縮寫)。雖然 GFRP部件現仍在起著重要作用,但 CFRP部件必將占優勢,2009年,價昂的 CF阻礙了它在汽車業中的應用,但在今后 10年里,可望有所改變。先前,GFRP僅在賽車 (主要是歐洲 F1賽車)中應用;2008年,Tesla電動運動車車中的儀表盤中大量使用了CFRP,以減輕車重。2008年 8月,日本汽車和 CF廠商聯合商定,要在 2010年年中,在汽車業中以 CF代替鋼材,使汽車質量減輕 40%。
海上采油
目前,深海采油相當于近海采油的 9%,在淺水油田采完后,必將轉向深埋在數千米以下的油藏。即使井深只有 1 km,如采用鋼材,已很難支持井架本身的質量,并防止其變形和彎曲;此外,還存在著腐蝕問題。如采用 CF,則可達到鋼制井架不能達到的深度。在近海采油中,CF已成功地用于制作提升管和“阻塞閥 (chokes)”,一臺的提升管要耗用CF約 60 t。采油平臺將經由 CFRP繩索系泊于海洋底部,輕質和高剛性的 CF可減輕由波浪運動而引起的井架幌動。CFRP用作臨時電纜及管道時,可抵御它沉于海底、形成曲線時帶來的不均勻的張力負荷。
壓縮天然氣
汽車可使用壓縮天然氣 (即 CNG,為 Compressed Natural Gas的縮寫 );在世界各地,已有 900萬輛使用 CNG的汽車在行駛中,今后還要持續增長,預計在 2012年以前,其年增長率將達 12%,以后甚至高達 15%。美國已有 20%~25%的城市巴士以 CNG驅動,每輛巴士要配備 1~2組 CNG罐,每組含此罐 2~4只,其容量通常為 120 L,要在 200 ba壓力下操作,如采用 CF,每罐約需 CF 20~22 kg,僅為鋼制罐質量的 1/5至 1/3,其優點是操作費用低,而且能耐腐蝕。2008年,用于此的 CF用量達 1.5 t,一旦全球經濟復蘇,預計到2014年 ,其需求將達 3 kt。
運動器材
在非航天領域中,運動器材業原先是 CF應用得最多的行業,但目前其份額有所降低,約為 21%。CF主要用于制作高爾夫球棒,曲棍球柄,網球拍,滑雪鞋板,釣魚桿和自行車零件等。預計到 2016年,其年增長率將降至 16%。
發展趨勢
在上世紀 80年代后期,一般認為 CF生產戰線的 MES(即最小經濟規模,為 Minimum Economic Scale的縮寫)為100 TPA,并把 500 TPA視為標準規模,到了本世紀初,逐步增至 1 500~1 800 TPA;最近某些企業宣稱,已可達到 2 500~3 000 TPA的規模。
CF(指小絲束或大絲束產品)的價格在 2006-2007年達到頂峰,現在有所降低。它主要取決于原油價格,因為其前置體 PAN的價格與原油價格密切相關;預計在 2010年里,CF的價格將溫和上升。
(黃興山編譯,取材自 IFJ Feb.2010)
目前,中國華能集團公司在新疆擁有風電、水電、火電、煤炭、煤化工、鐵路等 6類 10多個能源項目,華能集團年產 6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日前在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縣動工興建,該項目以國內成熟的潔凈煤技術生產天然氣,位于準東煤田大井礦區 6號井區域內,總投資 350億元,分為兩期工程實施,一期工程投資 260億元,建設年產 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2010年開工建設,2013年建成投產。建成后,預計年銷售收入達 70多億元,年均利稅達 25億元。二期工程投資 120億元,建設年產2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2012年開工建設,2016年建成投產。該項目的實施,能充分利用準東富集的煤炭資源優勢,有效地將煤炭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煤制天然氣不僅可滿足資源開發地各族群眾的生產生活需要,還可以通過“西氣東輸”管道輸送到國內天然氣需求旺盛的東部和南部地區,緩解國內天然氣供需矛盾,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可靠有力的能源保障。
(汪家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