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光懷
(深圳市龍華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廣東深圳 518109)
慢性鼻竇炎是耳鼻咽喉科多發病和常見病,近年來其發病率有逐步上升的趨勢。其非手術治療方案可口服抗生素,但其周期較長,毒副作用較多[1],而鼻竇負壓置換療法可以較好地避免上述不足,因此近年來在臨床上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為了探討負壓置換療法和傳統藥物療法的特點,本文對140例慢性鼻竇炎的治療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2007 年4月~2009年1月我院共收治兒童慢性鼻竇炎患者140例,其中,男79例,女61例;年齡最大13歲,最小7歲,平均9.5歲。CT診斷標準:上頜竇內有液平面,黏膜腫脹肥厚,竇腔密度增高,所有患者均行鼻竇CT檢查和體征檢查確診,排除鼻息肉患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昏,鼻塞、流膿涕,嗅覺障礙等,部分患患者有扁桃體肥大和腺樣體肥大癥狀。所有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70例,兩組在年齡、性別比、臨床表現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治療 患者取仰臥位,頭向后仰,肩下墊枕,鼻孔向上。鼻鏡下將棉簽(蘸有1%麻黃堿)置入患者雙側中鼻道持續約5 min,以充分收縮中鼻道黏膜,清潔鼻腔內鼻涕,開放多組竇口;取出棉簽,向鼻腔內再滴入1%麻黃堿3滴,進一步開放各組鼻竇口;然后以0.5%呋喃西林麻黃素滴鼻液滴鼻,每次2~4滴,3次/d,持續兩周,患者同時口服鼻炎康膠囊和頭孢氨芐膠囊,4次/d,持續兩周。
1.2.2 實驗組治療 患者竇口開放和口服藥劑同對照組。自一側鼻前孔緩慢滴入鼻腔0.5%慶大霉素針、麻黃素、地塞米松針的混合液3~5滴,囑患者輕輕揉雙側鼻翼,使藥液均勻進入中鼻道。指導患兒發持續的“開、開”音,指壓患者對側鼻翼,使側鼻孔關閉,將連接在吸引器的置換橄欖頭塞閉治療側鼻孔。同時開動吸引器,有節奏地間斷抽吸3~5次,塞住鼻孔1~2 s后迅速移去,重新滴藥,再重新吸引。在操作中,當產生的負壓不夠,達不到抽吸效果時,可試著連續改發“八”音。當患者有鼻出血、頭痛或者耳痛時立即停止吸引。治療完畢后,囑患者半個小時內低頭彎腰和擤鼻,頭部保持直立位以使藥液留于竇內。上述療法每3天1次,持續2~3療程。
分為無效、有效、顯著、痊愈。①無效:治療前后癥狀和CT檢查無改善或加重;②有效:治療前后上述指標有一定程度的改善;③顯著:流膿涕、鼻塞、頭痛等現象明顯好轉,鼻鏡檢查顯示中鼻道有少許黏膿液,中、下鼻甲黏膜輕度腫脹,鼻竇CT顯示竇腔密度局限性模糊;④痊愈:所有臨床癥狀均消失,中鼻道分泌物和中、下鼻甲黏膜腫脹均消失,CT顯示密度正常。總有效率=有效率+顯著率+痊愈率。
采用SPSS 1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經過治療,實驗組痊愈44例,總有效率為92.9%;對照組痊愈27例,總有效率為64.3%,實驗組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見表 1。
對照組平均起效時間為9.5 d,實驗組平均起效時間為4.6 d,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在治療期間,兩組均未出現不良反應,無顯著性差異(P>0.05)。

表1 兩組療效對比結果統計(例)
慢性鼻竇炎屬小兒常見疾病,是發生于鼻竇黏膜的化膿性炎癥,常為多竇同時感染,并可累及骨質,其病程遷延與兒童的生理學、鼻竇解剖學密切相關[2]。有學者認為,位于中鼻道的竇口鼻道復合體的感染和變態反應造成的黏膜水腫為鼻竇炎的初始因素,導致黏膜水腫和引流通道迅速受阻,局部組織低氧,為病原菌生長和繁殖提供了環境,使前組鼻竇反復性感染,促進了黏膜炎癥的惡性循環[3]。兒童淋巴管和血管豐富,竇口相對較大,鼻竇黏膜嫩弱,鼻腔和鼻竇狹窄,鼻竇發育不全,一旦感染則分泌物較多和黏膜腫脹較為嚴重,很容易導致通氣障礙和阻塞鼻道。另外兒童對外界的適應力和機體抵抗力較差,也容易患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和感冒等,出現繼發性鼻竇炎[4]。
鼻內鏡下負壓置換療法原理[5]:當患兒軟腭上舉封閉鼻咽后腔時,鼻腔處于負壓,此時鼻竇內壓力大,竇內膿液經竇口排入鼻腔并吸除,當軟腭復位時,鼻咽腔和鼻腔與外界開放,鼻竇為負壓,鼻腔為正壓,鼻腔內藥液經竇口進入竇內,如此反復循環,鼻竇內和鼻腔正負壓交替改變,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抽吸時,可以不斷調整橄欖頭在鼻腔內的深度和角度,以產生最大吸引力,使膿液順利排出。由于膿涕和膿液逐漸減少,減輕了對鼻甲的刺激,但急性鼻竇炎可能會使膿液流進其他鼻竇,造成感染擴散,因此應認真操作[6]。從臨床效果來看,鼻內鏡下負壓置換療法療效顯著、安全性高,是兒童慢性鼻竇炎治療的首先方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黃選兆,汪吉寶.實用耳鼻咽喉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133-1134.
[2]武玲芳.鼻竇負壓置換療法的臨床應用[J].臨床醫學,2007,27(5):71-72.
[3]許庚,李源.兒童慢性鼻竇炎手術治療的思考與臨床診療指引[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2003,38(4):241-242.
[4]呂振東.兒童慢性鼻竇炎120例診治體會[J].蛇志,2004,16(1):38-39.
[5]李慶華,王改青,史來婷.鼻腔負壓置換治療慢性鼻竇炎操作方法的探討[J].家庭護士,2007,7(5):45-46.
[6]楊傳華,孫華清.鼻竇負壓置換療法專用床的研制與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中旬版,2006,22(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