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穆運安
與上海相比,浙江生產性服務業結構不優、總量不大、競爭力弱的問題較為突出,有些指標與上海的差距呈現被逐漸拉大的趨勢,需要學習借鑒上海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經驗
生 產性服務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許多經濟強省的支柱產業。近年來,浙江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大力推進服務業跨越式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與周邊的上海相比仍存在差距。


表1浙江與上海市生產性服務業結構對比(%)
2009年,浙江生產性服務業實現增加值4822.84億元,占服務業的比重達54.8%。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已成為提高企業競爭力、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但與上海相比浙江生產性服務業結構不優、總量不大、競爭力弱的問題較為突出。
——行業結構欠優。生產性服務業中一大批新興行業的興起雖然有效地改善了行業內部結構,但總體上看浙江生產性服務業仍以交通運輸、批發業、金融等傳統行業為主,與上海市以商務服務業、服務外包、軟件業、證券業等新興行業為主的生產性服務業結構存在較大反差。
——從業人員結構不優。2009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與批發業的從業人員比重在生產性服務業中較高,分別為19.7%和61.2%,反映出這兩個行業對浙江服務業就業的貢獻較大,行業相對發達。而另一方面,作為生產者直接投入并具有極強外溢性,對經濟效率和技術創新起著關鍵作用的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就業所占比重仍然較低。
——勞動生產率較低。2009年,浙江生產性服務業勞動生產率(增加值/從業人數)為7.1萬元/人,而上海市為17.3萬元/人,是浙江的2.4倍,所有行業均高于浙江很多(表3)。這說明浙江服務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率仍較低,在那些具有知識密集型特點、具有較高附加值的服務行業發展較落后,許多專業服務業仍處于較低的層次,而這部分行業就主要集中在生產性服務業領域。
體制因素。市場經濟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制度經濟。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滯后在很大程度上與長期來的經濟制度制約有關。浙江這些年雖然每年都要召開全省服務業工作會議,但從省對地市,從地市對縣(市、區)的考核評價指標中,服務業的量化指標很少,考核評價體系尚未形成。一些行業存在交叉管理現象,如會計師事務所有財政、審計、稅務等多個主管部門,企業感到無所適從。市場準入障礙也未真正消除,金融、通信等行業雖然鼓勵非公資本進入,但準入前置條件過高,存在“玻璃門”現象。

表2浙江與上海市生產性服務業勞動生產率比較(萬元/人)
市場因素。與制造業相比,浙江主要生產性服務業的市場化程度不高,市場機制很少在這些領域發揮基礎性的資源配置作用,難以形成產業發展的動力和活力。2009年,即使是滿意度位列第一位、第二位的金融和物流服務,滿意率也分別只有18.2%和15.2%。由于歷史和傳統的原因,浙江不少生產性服務行業雖然走向市場,但因與政府部門之間仍存在著藕斷絲連的關系,嚴重影響了自我發展機制的形成。許多大中型企業內部的服務部門很少向社會尤其是為本企業提供配套產品的企業提供服務,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產企業服務部門的發展壯大。
要素因素。與上海市相比,浙江明顯存在人才、土地、資金等要素不足或價格過高的問題?,F行中等和高等院校專業中,生產性服務類專業設置時間較晚,數量偏少,專業人才供給總體上難以適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的需要。同時,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開發建設由于受規劃、環境等多種因素制約,推進速度不快,尤其是為產業集群服務的公共物流、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等領域的服務平臺建設拓展偏慢。
要把產業集群、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和行業協會建設,放在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規劃的突出地位,更好地帶動面向產業集群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
加強統籌規劃,明確發展重點。從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要求出發,加強對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統籌規劃。把產業集群、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和行業協會建設,放在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規劃的突出地位,更好地帶動面向產業集群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明確支持生產性服務業的重點行業、重點地區和重點項目,并加強相關考核機制建設,如金融業發展上,要加快杭州作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后臺基地建設;物流業發展上,加快推進寧波——舟山、嘉興港建設,加強港航強省建設。要注意增強不同區域生產性服務業體系的特色,優化區域之間的布局,通過加強區域合作,探索生產性服務業跨區發展的共享模式。
加強政策研究,完善發展環境。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更為關鍵。要在加強政策調研的基礎上,按照鼓勵分工協作的要求,著力健全鼓勵生產性服務業創新創業的稅收環境和要素市場環境。財政方面,加大財政在生產性服務業領域的投入,逐年增加資金規模,主要用于對發展規劃中的重點行業、重點區域和重點項目的貼息或補助。稅收方面,在國家稅法框架內,對鼓勵發展的行業、區域和項目等,盡快探索房產稅、土地使用稅、水利建設專項基金等地方稅的優惠傾斜。融資方面,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對生產性服務企業予以信貸支持,加快開發適應生產性服務業需要的金融產品,積極支持生產性服務企業進入境內外資本市場融資,鼓勵創業風險投資機構和信用擔保機構對發展前景好的生產性服務企業開展業務。
積極試點示范,加快產業集聚。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是必然趨勢。建議由省發改委牽頭,加強對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的工作指導和協調。按照一定標準選擇確定一批集聚區試點示范,做好規劃,明確定位和發展重點。圍繞某一特定制造業集群,同時注重在更大范圍內整合資源,針對制造業集群的共性要求,構建集金融、信息、物流研發等多種生產性服務功能于一體的空間布局模式。抓住國際資本加快向服務業領域轉移的有利時機,注重產業導向,加大招商選資力度,擴大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開放與合作。
不斷改革創新,提升發展水平。實施組織創新,突出重點,實施“專業全球化”戰略,即浙江的生產性服務企業必須進行市場細分,找準客戶市場定位,防止盲目多元化;加強資源整合,組建服務業企業集團,做大規模;實施品牌戰略,通過品牌的建立擴展高端業務。進行體制創新,加快產權制度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發展各種中介服務,推動中介服務機構社會化、市場化進程;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加強與跨國公司合作,實施“走出去”戰略。實現技術創新,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實施生產性服務業領域的技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