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立軍
(作者為浙江省特級專家、浙江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本文系浙江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十一五”期間浙江省重大技術裝備行業關鍵、共性技術調查及“十二五”技術預見》(編號:2008C25044)研究成果)

“ 十二五”時期是浙江省全面建設創新型省份和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
圖/新華社戰略機遇期。裝備制造業尤其是重大技術裝備制造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與突破,既是浙江省開展“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產業優化升級、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戰略要點,是加快浙江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實現由“制造大省”邁向“制造強省”的關鍵。筆者帶領學術團隊,采用德爾菲法調查,遴選出了“十二五”時期浙江省重大技術裝備行業亟需突破的25項關鍵技術和10項共性技術。
長期以來,浙江省裝備制造業以一般機械裝備為主,與上海、江蘇、山東等省市以及自身經濟發展水平相比,在重大技術裝備制造業發展上相對滯后,其重要原因就是一批關鍵、共性技術的瓶頸未能突破。鑒此,筆者帶領學術團隊于2009年下半年在全省范圍開展了關于重大技術裝備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的問卷調查。以大中型裝備制造企業為調查對象,涉及的行業主要包括重大關鍵及成套設備(如大型空分設備、工業汽輪機、大型工程機械等)、大型環保設備、節能新能源關鍵設備、新型紡織機械、高性能輕工機械、大型精密數控機床、汽車制造及關鍵零部件、船舶修造關鍵設備等。合計發放調查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73份。調查結果顯示:

表1“十二五”期間浙江省重大技術裝備行業亟需突破的25項關鍵技術
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成果顯著。就制造技術水平而言,在273家樣本企業中,8.05%的企業達到國際領先水平,64.10%的企業處于國內先進水平,26.02%的企業處于國內平均水平,僅有1.83%的企業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從新產品產值率來看,2008年273家樣本企業的平均新產品產值率為44.23%,其中25.49%的
企業在70%-100%之間,46.61%的企業新產品產值率在 30%-70%之間,22.31%的企業在10%-30%之間,新產品產值率低于10%的企業僅占5.59%。新產品產值率是衡量企業技術創新程度的重要標志,由此可見,浙江省重大技術裝備行業技術創新成果豐碩,在一批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上取得了突破。
企業對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的關注度較高。273家樣本企業中,對本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很關注的有235家,占86.08%;較關注的有34家,占12.45%;持無所謂態度的只有4家,僅占1.47%。其中,實際參與行業關鍵、共性技術開發和攻關(包括自主研發、聯合開發等)的企業有241家,占88.6%。這表明,浙江省絕大多數裝備制造企業高度重視在行業關鍵、共性技術上尋求突破。
企業研發載體較多,大部分構建了技術創新管理機制。273家樣本企業中,83.51%的企業建有獨立的研發機構或工程技術中心,65.2%的企業擁有不同級別的企業技術中心;54.81%的企業建立了技術創新管理機制且比較完善,40%的企業已建立企業技術創新管理機制但尚不完善,只有5.19%的企業尚未建立技術創新管理機制。
自主研發是企業實現關鍵技術突破的主要途徑,產學研聯合是最佳研發模式。273家樣本企業中,58%的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實現關鍵技術的突破,22%的企業通過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開發實現關鍵技術的突破,其余14%、6%的企業分別通過引進(購買)或與其他企業聯合開發實現關鍵技術的突破。這表明,自主研發和合作開發是裝備制造業企業實現關鍵技術突破的兩大主要方式,而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的技術合作大大超過企業之間的合作。調查結果也顯示,企業對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的模式首選為產學研聯合,其次是相關企業組成技術聯盟進行聯合攻關,選擇政府主導研發和高校、科研院所主導研發的企業較少,贊同上述四種研發模式的企業所占比例分別為70.37%、22.59%、10.37%、7.41%。
高級研發人才不足是制約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突破的主要原因。重大技術裝備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人才是關鍵。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73家樣本企業擁有的副高職稱以上技術研發人員占研發人員總數的比重僅為11.88%,其中擁有0-5名副高職稱以上技術研發人員的企業占44.63%,擁有6-15名的企業占32.42%,兩者合計占77.05%。可見,浙江省重大技術裝備制造企業高級研發人員團隊規模主要集中在15人以內,尤其是領導人物的數量和水平與先進省市的高技術企業相比,距離甚遠。調查結果還顯示,56.03%的企業認為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所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研發人員緊缺;53%的企業最迫切需求的是高級研發人員,其次是高級管理人員和熟練技術工人;部分企業甚至面臨高級人才難以引進與人才流失并存的困境。
行業協會對推動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的作用亟待發掘。273家樣本企業中,僅有25%的企業認為當地行業協會在推動行業技術進步中發揮了較大作用,其余分別有36.76%、38.24%的企業認為行業協會發揮的作用不大或亟待發掘。另據省民政廳對全省行業協會的評估,全省5家5A級行業協會分別為皮革、保險、建筑業、自行車、服裝行業協會,4家4A級行業協會分別為水泥、水產流通與加工、銀行業、農業機械工業行業協會,均未涉及重大技術裝備行業。行業協會往往集中了一批技術專家、高級管理人才,以及一大批熟悉本行業發展情況、居行業前列的企業家,在推動浙江重大技術裝備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中,行業協會的作用不可忽視。

筆者帶領學術團隊先后開展了兩輪德爾菲法調查。通過對浙江省重大技術裝備行業各子領域內備選關鍵技術的匯總分析,參照函詢專家的“贊同度”從高到低進行排序,并結合實地調研、企業問卷分析及專家討論結果進行適當的修正和處理,最終從備選的40項關鍵技術中遴選出25項,作為“十二五”期間浙江省亟需加強研發、取得突破的關鍵技術。
在上述分析基礎上,將技術預見獲得的25項關鍵技術按應用的指向,分配到重大技術裝備行業的如下6個子領域:(1)重大關鍵及成套設備(6項),(2)環保與新能源裝備(4項),(3)紡織機械(4項),(4)輕工機械及數控機床(5項),(5)汽車制造(2項),(6)船舶修造(4項)。與此同時,匯總專家對各項技術的“技術水平(差距)”和“建議研發方式”的判斷,得出回函專家對這兩個指標穩定性的判斷結果(如表1所示)。

表2“十二五”期間浙江省重大技術裝備行業亟需突破的共性技術
共性技術介于應用研究和產品開發之間,不一定直接面向市場,但對提升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基本特點是基礎性、開放性、外部性和關聯性等。因此,對浙江重大技術裝備行業共性技術進行預見,重點應關注技術關聯度和產業關聯度。我們在實地訪談和企業問卷的基礎上首先篩選、歸納整理出15項備選共性技術,然后結合第二輪德爾菲法專家調查對“今后浙江是否亟需加強該共性技術研發”的判斷,遴選出浙江省“十二五”期間重大技術裝備行業亟需突破的10項共性技術。
為了進行分析和遴選,我們假定某一共性技術的技術關聯度和產業關聯度同等重要,即定義共性技術的重要度為:重要度=技術關聯度×0.5+產業關聯度×0.5。其中,技術關聯度和產業關聯度依據對該共性技術關聯度進行判斷的專家占回函專家人數的比例,按照多數原則來確定,其賦值為:“很大”=2,“較大”=1,“不大”=0。在此基礎上,界定各共性技術的權數,即:權數=重要度×回函專家對該共性技術的贊同度(即認為“今后浙江亟需加強該共性技術研發”的專家占回函專家人數的比例)。權數越高,表明越需加強研發。經過統計分析,將同時滿足高重要度和高贊同度的前10項作為“十二五”時期浙江省重大技術裝備行業亟需突破的共性技術(詳見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