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陰道分泌物分正常性分泌物和病理性分泌物兩種。正常性分泌物是由陰道黏膜、宮頸腺體、前庭大腺以及子宮內膜的分泌物混合而成的液樣物質,其中有正常菌群共生,俗稱“白帶”;病理性的分泌物則是由于腺體本身的病變和外來微生物的侵入而引起的各種炎性滲出,在外觀、氣味及性狀各方面與正常分泌物不同,有血性、膿性等性狀。各種分泌物的不同檢查結果,對診斷生殖系感染、生殖系腫瘤以及女性性傳播疾病等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1.1 分泌物采集前24h,患者應禁止性生活、盆浴、陰道灌洗及局部用藥等。
1.2 不同的檢驗目的,其取材部位也不同,標本應盡量從陰道深部或陰道穹隆后部、宮頸口等處取材或多點取材。
1.3 不同的檢驗目的及部位所用的取材器材也不同,器材應用時必須消毒、清潔、干燥、不粘任何化學藥品和潤滑劑,必要時應用少許生理鹽水濕潤。
1.4 標本應用有生理鹽水浸濕的棉拭子并放于試管中送檢。
正常的陰道分泌物為無色透明、稀糊狀、無異味、并隨著月經周期的不同而變化。
如果其外觀與性狀發生變化,臨床意義如下:①大量無色透明的分泌物:為應用雌激素藥物后或見于卵巢顆粒細胞癌。②膿性、黃色或黃綠色、有腥臭味的分泌物:見于陰道毛滴蟲病或化膿性細菌感染,如慢性宮頸炎、老年性陰道炎、子宮內膜炎、淋病、宮腔積膿、陰道異物引發感染等。③泡沫狀濃性,有臭味的分泌物:見于滴蟲性陰道炎,但早期無合并細菌感染時,分泌物為稀薄的泡沫狀。④豆腐渣樣,凝乳狀分泌物:見于念珠菌性陰道炎,白色念珠菌為條件致病菌,由于長期大量應用抗生素,改變了陰道內微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的關系;或者皮質類固醇激素的應用,免疫缺陷綜合機體抵抗力下降;也見于穿緊身化纖內褲,肥胖等使會陰部的溫度、濕度增加,使念珠菌得以繁殖而感染。⑤白帶中帶血:見于宮頸息肉、子宮黏膜下肌瘤,老年性陰道炎,重度慢性宮頸炎,宮內節育器所致的不良反應等。⑥血性伴有特殊臭味的分泌物:見于惡性腫瘤(宮頸癌、宮體癌)。⑦黃色水樣分泌物:見于子宮黏膜下肌瘤、宮頸癌、宮體癌、輸卵管癌等。⑧奶油狀分泌物,灰白色,稀薄均勻,有惡臭、黏度很低,容易將分泌物從陰道壁拭去,見于陰道加德納菌感染。
正常情況下,陰道內有需氧菌與厭氧菌寄居,形成正常的陰道菌群,其中陰道乳酸桿菌占優勢,另外有少量棒狀菌、非溶血性鏈球菌、腸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加德納菌、消化菌、類桿菌、棱桿菌、支原體與念球菌等。在陰道內,這些菌群形成一種平衡生態,陰道環境影響著菌群,菌群也影響著陰道環境。檢驗時顯示以桿菌為主,另外有少量上皮細胞和白細胞。當機體免疫力低下、內分泌水平的變化及其他某些因素的影響時,有外來病原微生物侵入,打破陰道內菌群之間的這種生態平衡,形成了條件致病菌增加,陰道分泌物檢驗顯示雜菌和某種病原菌增加,并大量上皮細胞和白細胞,陰道清潔度下降。根據其清潔度,可大致了解陰道內有無炎癥。
陰道分泌物的檢驗應嚴格控制各個環節,以保證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只有這樣才能為臨床提供有效的信息,并指導臨床用藥。陰道分泌物檢驗的質量控制包括標本采集的規范化,檢驗操作以及檢驗報告的規范化,檢驗人員的業務技能及素質的培養。
陰道分泌物檢驗的質量控制。①標本采集:采集標本要符合要求,做好病人的檢查前準備;停止應用影響結果的藥物;標本采集后立即送檢。②檢驗方法:涂片要符合要求,薄厚適宜,定期更換生理鹽水以防止污染。鏡檢要求:遵守操作規程,觀察標準要一致,真菌檢查時光線不能太強,標本量少時盡量涂片染色檢查。③報告方式:報告方式要統一,清潔度要分級報告,滴蟲按“發現”或“未發現”報告,真菌按“發現”或“未發現”芽生孢子、假菌絲報告。④人員素質:加強工作的責任心,各項操作耐心細致,熟練掌握濕片檢驗技術和識別各種分泌物中有形成分的技能。

附表 陰道清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