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DPN)是一種主要由高血糖導致的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本文對葡萄糖調節受損及糖尿病患者應用皮膚交感反射(SSR)和神經傳導(NCV)速度聯合檢測,與正常組對照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葡萄糖調節受損患者25例(男13,女12),年齡22~47歲。糖尿病患者30例(男15,女15),年齡24~49歲,病程在3年以上。正常對照組30例(男20,女10),年齡18~44歲,無腦出血、腦梗塞、高血壓、脊柱疾病、脊柱及四肢外傷史,無特殊用藥史(排除其他周圍神經病)。
1.2 方法 對各組行四肢皮膚交感反射(SSR)和神經傳導(NCV)速度聯合檢測,其中,NCV測定包括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CV)和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CV)。
25例葡萄糖調節受損患者四肢皮膚交感反射(SSR)異常15例,四肢神經傳導(NCV)速度異常7例,兩項均異常7例,兩項均正常10例;30例糖尿病患者,四肢皮膚交感反射(SSR)異常18例,四肢神經傳導(NCV)速度異常16例,兩項均異常15例,兩項均正常12例;30例正常對照,四肢皮膚交感反射(SSR)異常3例,四肢神經傳導(NCV)速度異常4例,兩項均異常1例,兩項均正常16例。

附表 3組四肢皮膚交感反射和神經傳導速度檢測情況比較
由于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的診斷標準不一,文獻報道發病率高達50%~90%,其累及感覺、運動及自主神經產生多種臨床表現,且能引起一些諸如足部潰瘍、心律改變、腹瀉及便秘交替、性功能障礙等嚴重后果。早期臨床癥狀及體征常不明顯,臨床判斷極為困難,DPN占新發現糖尿病患者的7.5%,近年來已引起了廣泛關注。
國內外文獻報道,神經傳導速度(NCV)測定已成為臨床診斷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的常規檢查手段。NCV測定是檢測有髓大纖維的傳導,而糖尿病周圍神經系統損害及早期受累的多是無髓及有髓的感覺小纖維和自主神經小纖維,部分患者出現早于糖尿病其他表現。傳統的NCV測定這些小纖維受到限制,而皮膚交感反射(SSR)檢測手段可以早期發現交感神經小纖維損害,為早期發現交感神經小纖維損害提供了途徑。本項臨床研究通過應用皮膚交感反射(SSR)和神經傳導(NCV)速度聯合檢查與正常對照對比,能早期診斷周圍神經病,以便干預治療。且該檢查屬于無創,患者容易接受,對進一步治療效果和預后進行研究,判斷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及其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