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正光
【摘 要】 自主性學習體現了新課程提出的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要求,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是實現思想品德課新課程標準的重要途徑。本文就思想品德課引導學生自主性學習的空間 內容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思想品德 自主學習 課堂教學 模式研究
所謂自主性學習,就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各種方式主動掌握、運用知識,主動探討、解決問題的學習。自主性學習體現了新課程提出的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要求,也是現行初中思想品德課教材知識結構體系的要求。
那么,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呢?
一、要創設舒適寬松的學習氛圍
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熱愛每一個學生,拉近學生的心理距離,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創設和諧的師生合作平臺。其次教師必須轉變自己的學術權威向“平等中的首席”,珍視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善于傾聽學生的聲音。最后教師還應不斷學習教學理論和信息技術知識,拓寬相關知識結構,對學生思考問題的策略進行指導,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
二、要保證學生充裕的自主性學習的時間
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千方百計地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引導他們自主性學習。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給學生充裕的時間,讓其充分思考和探討。那么,怎樣給學生充裕的自主學習時間呢?
(一)課前預習時間是關鍵
預習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之一。①要給學生留足預習時間,同時要求學生發揚“釘子”精神,擠時間、找時間,必須堅持課前預習;②提出明確的預習要求。③預習方法的指導。以探究式的預習為例,可按下列步驟進行預習:①課題剖析;②閱讀教材;③聯系舊知;④標記重點和疑點;⑤動手解答。養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大有益處的。
(二)課內留足思考探討的時間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是學生對知識的理性認識和整體把握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在思考和探索這兩個環節上下功夫,應給學生多留時間,讓其仔細思考,充分發表意見進行討論。引導學生用下邊的幾種方法進行探討。①對比。②聯想。③運用。④交流。
(三)課后留足復習探索的時間
復習也是學習過程的主要環節之一。根據學科特點,要引導學生有機地進行復習和課外探索,有時需要很長的時間,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細心的安排和耐心的指導,熱忱的等待學生的學習成果。
三、要拓寬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活動空間
思品課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因此,自主學習的形式應是多樣的,空間應是廣闊的。①建設開放性課堂。老師和學生手頭不應該僅有一本教材,它還應包括豐富的圖片資料、電視網絡媒體等教學設備,引導學生從中收集資料、查閱信息,更應該把他們帶出課堂到工廠、農村參觀學習,到大自然中去感悟人生。②學習形式的多樣性。如質疑討論、收集圖片資料、調查研究、參加實踐活動等等。
四、要明示自主性學習的內容
自主性學習不是漫無目的的自由學習,而需要明確的學習內容來導向。在明確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時,還應該努力做到緊扣教材。教學要與教材緊密結合,能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更具有針對性。可以進行一些專題性學習,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 ”等專題,這樣更能凸顯思品課的學科特點。
總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又要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這樣,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發智力,發展能力,提高課堂效果等都具有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