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長宏 陸 甦
【摘 要】數學是一切科學之母,學好數學關鍵在與數學思維的培養,義務教育階段學好教初中數學還應該掃除中小學數學之間的差異,以達到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新課標 思維 差異 雙贏
為了促進新課程的深入開展,為了使學生能夠迅速的進入初中階段的學習,解決剛進入七年級的學生在諸多方面出現的困惑,我們有必要對數學教學的特點以及中小學數學教學的差異等方面加以研究,使學生的數學能力在進入初中后得到持續發展和進一步加強。
數學一門探究自然科學且應用廣泛的學科,它是人類鍛煉思維展現智慧的平臺,要想在數學方面有所收獲,思維是核心所在,新課程標準對思維尤其強調,體現在對“問題的解決”上,實現知識問題化和問題知識化,通過對提問能力的培養,逐漸形成富有創新的問題意識,所以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解決問題方面,應在以學生自主性為主體的開放性學習中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建立聯系,在做中學,體驗數學,感悟數學,通過師生間,學生間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表達,交流反思中探索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獲取數學知識。
通過對新課程標準以及新教材的研究與學習,我深刻地認識到: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成為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由于教材中重要的數學概念與數學思想體現了螺旋上升的原則,要創制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要重視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盡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益。
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把握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前后知識貫穿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獨立思考,自己解決問題;即時鞏固提高;有條件的話可以多上一些實踐課 把所學理論迅速的應用到實踐中,從而徹底的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教師在努力按照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在優化課堂教學時,特別是七年級的教學,還經常遇到學生不適應初中階段的學習,致使興趣不濃、成績下降、甚至厭學,因此對中小學數學的銜接研究是我們在搞好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中小學數學難以銜接的原因:(1)心里和環境的原因:學習的環境和身邊的老師、同學都發生了變化,沒有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愛。(2)教學內容的原因:從新課程標準可以看出初中的教學內容比小學的內容多了很多,而且難度深度和廣度都大大提高,小學的內容淺少易,中學數學在抽象性,復雜性,嚴密性都是一個飛躍,且中學科目倍增,內容不斷加深,感覺學習太累。(3)教學方法的原因:小學數學知識點少,內容單一,題型單一,因此課堂教學實踐充裕,課堂容量小,進度慢,對重點難點內容有充分的時間反復強調,對各類習題有時間反復的練習,是每一個知識點都過關。(4)農村中學,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爺爺奶奶對學習停留在口頭上的提醒,自己也沒過多注意。上述幾點就是中小學數學教學嚴重脫節造成的,如果作我們不采取有利措施,對我們以后的教學將帶來非常嚴重的后果。個人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做好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工作:
一、關愛學生,建立和諧民主的新型師生關系
七年級的新生的心理是細膩的,他們情感豐富。在課堂上,我們要以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為前提,說理深入淺出,表達形象鮮明,講話幽默風趣,使教學始終處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誘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強課外交流,虛心聽取學生對你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加強輔導,在輔導中了解學生,也讓學生了解自己等等.通過師生間的真情交流,既呼喚學生的信任與理解,又給教師力量和智慧,從而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
二、合理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學好數學,愛上數學,首先要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認識并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意義,感覺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在疑問,解疑中接受知識提高能力。
三、找準所授知識的切入點,巧妙鋪設降低難度
如數與代數的銜接是從算術數到有理數,實數從算術運算到實數運算,前者的銜接點是負數的認識,后者的銜接點是用字母表示數,教學時緊扣實際生活中相反意義的量,為負數鋪設實際意義的背景。用字母表示數是從特殊的,具體的過度到一般的代數式。
四、注重教法與學法的銜接、改進、更新與完善,變“我學會”為“我會學”
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緊緊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深入淺出的講解,適當增加課堂練習的次數,嚴格統一書寫格式.對每節課的教學難點,做到心中有數,采取有效方法,或放慢進度,或分散難點,或化難為易,或鋪路搭橋,因勢利導.在教學中要充分揭示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對教法進行有效地銜接與改進。
在學法方面,我們老師應花時間在學法方面對學生進行重要指導,并花大力氣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如觀察法、比較法、類比法、歸納法、分析法、綜合法等等.在數學教學中應有目的地指導學生正確地運用,并使學生逐步養成獨立學習的習慣,變“我學會”為“我會學”,從而實現葉圣陶老先生的教育思想:教是為了不教!
我們要讓學生在親身探索的實踐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的樂趣,啟迪思維,提高能力,正視中小學數學的脫節問題,充分的調查研究,以最大的熱情、務實的態度投入到新課程下的數學教學中,為以后初中數學取得優異的成績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學“雙贏”!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 張彥數學教育學報
[3]《數學教學中的知識、方法與思想》 陳立群,人民教育出版社.
[4]《中小學數學》(初中版)[J].中國教育學會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