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艷琳 王 屹
(廣西師范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01)
民族地區中職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
嚴艷琳 王 屹
(廣西師范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01)
心理健康是指一個人具有積極穩定的情緒、健全的個性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近些年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本次調查采取分層抽樣法,調查對象有國家重點、區重點、市級、縣級等不同層次中職學校的學生。本文采用《中職生心理健康問卷》量表,對廣西376名中職生進行心理健康測試,力求真實地反映少數民族地區中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以便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預和心理健康教育。
民族地區;中職生;心理健康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由于升學就業壓力增大、競爭加劇等因素的影響,青少年的心理承受力受到了巨大的挑戰,心理問題成為健康新問題。相關資料表明,我國青少年行為問題的檢出率為12.97%,在人際關系、情緒穩定性等方面的問題尤為突出。中職生是青少年的一個群體,他們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的快速發展期。在經歷了中考落榜的挫折后,他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他們的心理發生了哪些變化,存在什么困惑呢?如果這些困惑長期得不到正確認識和疏導,勢必會影響他們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加強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緩。
長期以來,國內針對中職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不是很規范,測量工具較少,多數采用的是心理衛生癥狀自評量表SCL-90。考慮到SCL-90主要反映的是學生精神病癥狀,主要面向小部分存在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筆者此次調查采用了余國良等編制的《中職生心理健康問卷》作為測量工具,此工具是依照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有關精神編制的,針對性強,能夠切實反映中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能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科學依據。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廣西南寧第四職業技術學校、廣西紡織工業學校、廣西橫縣職教中心、廣西宜州職業中專、廣西機電工程學校、廣西民族中等專業學校等六所中職學校的一、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76份,有效回收率為94%。研究樣本的基本情況是:按性別,男生172人(45.7%),女生204人(54.3%);按年級,中職一年級176人(49.7%),中職二年級200人(50.3%)。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采用的量表是由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研究所余國良等編制的《中職生心理健康問卷》,該量表分為學習、成長、生活、職業等四個分量表。該問卷已經過信度和效度檢驗,檢驗結果表明其信度和效度都比較好,可用于此次研究。
數據分析 此次研究,采用隨機分層抽樣的方法對六所職業中專學校的學生進行問卷測試,學生匿名答題。對問卷進行編碼處理后,采用SPSS for Windows 11.0進行統計分析。
(一)中職生心理健康現狀
年級和性別對中職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調查以總平均分作為中職生心理健康的因變量,以年級和性別為自變量。對結果進行的方差分析表明,在《中職生心理健康問卷》總平均分上,年級主效應邊緣不顯著,性別主效應顯著,具體數值見表1。因此,研究主要從性別來考察中職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和特點。
不同性別的中職生心理健康狀況 (1)問卷總平均分的性別差異。以總平均分為因變量、以性別為自變量進行T檢驗,結果發現,P值為0.034<0.05,差異顯著。男生總平均分為3.1523,高于女生的3.1100,如表2所示。可見,男生心理健康水平總體上要好于女生。(2)四個方面(分問卷)得分的性別差異。以四個方面得分為因變量、以性別為自變量進行T檢驗,結果表明:男、女生在學習、成長、生活方面差異不顯著,而在職業方面差異非常顯著,具體數值見表3。
表1 中職生心理健康總平均分的方差分析表
表2 不同性別中職生的總均分的T檢驗表
表3 男女中職生的四個方面(分問卷)以及描述統計(M±SD)表
(二)中職生心理健康特點
學習方面 以性別為自變量、以學習方面各維度得分為因變量進行T檢驗發現:在學習動機得分上女生高于男生;而在學習習慣和環境適應性上女生又都低于男生,均未達到顯著水平;體腦協調性上得分男生高于女生,差異顯著;而情緒感受性反之,女生高于男生,差異也達到了顯著水平,如表4所示。
成長方面 以性別為自變量,以成長方面各維度得分為因變量進行T檢驗發現:社會自我得分女生不及男生,而家庭自我得分女生高于男生,兩者差異都不顯著;情緒自我和自我描述男生得分均高于女生,并且達到顯著水平;自我監控得分女生低于男生,未達到顯著水平。統計結果如表5所示。
生活方面 以性別為自變量,以生活方面各維度得分為因變量進行T檢驗發現:在同伴關系得分上男生高于女生,在親子關系上低于女生,兩者差異不顯著;在師生關系、行為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上,都存在顯著差異,女生在師生關系和生活自理能力上得分均高于男生,而在行為習慣上低于男生。統計結果如表6所示。
職業方面 以性別為自變量,以職業方面各維度得分為因變量進行T檢驗發現:除了職業感受性得分男生低于女生外,其他維度得分均高于女生,并且在職業興趣、職業價值觀和職業勝任感上都存在著顯著差異。統計結果如表7所示。
表4 不同性別的中職生在學習方面(分問卷)得分的描述統計(M±SD)表
表5 不同性別的中職生在成長方面(分問卷)得分的描述統計(M±SD)表
表6 不同性別的中職生在生活方面(分問卷)得分的描述統計(M±SD)表
表7 不同性別的中職生在職業方面(分問卷)得分的描述統計(M±SD)表
四個方面平均分的分布特征 從表3可以發現,男、女生的四個方面得分的分布具有類似的特征,學習方面得分最低,而生活方面得分最高,男生在學習方面得分微高于女生,在成長方面雙方得分接近一致,在生活方面女生反超男生,而在職業方面男女生差異很大。
中職生心理健康的現狀 本調查研究表明,中職生在整體上男生心理健康狀況優于女生,女生在學習、成長和職業維度的心理健康水平都低于男生,特別是在職業方面,差異非常顯著。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1)長期以來,社會對男性角色的期望值明顯要高于女性。(2)從生理、心理角度來看,男性的邏輯思維能力要強于女性,做事情注意全局,而女性樂意做條理性強的事情,遵從性強、依賴感強。(3)從學校方面看,與專業的設置有關,家電維修、汽車維修、機電應用、模具、電氣、電子等專業更適合男生,只有服裝、飯店管理等少數專業供女生選擇。專業類型與難易度以及人數的比例差距對女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都會增加許多無形的心理壓力。
中職生心理健康的特點 特別如下:(1)學習方面各分維度,男生在學習習慣、環境適應性、體腦協調三項得分均高于女生,但女生的情緒感受性得分高于男生,且有顯著差異。情緒感受性主要反映學習時的情緒感受是積極還是消極,女生較男生的自卑感、焦慮感要更強些。因此,針對女生的感受性特點,有時需要進行心理疏導以緩解其壓力。(2)成長方面主要表現在對自我的認識與調控上,差異顯著的維度是情緒自我和自我描述,表現出該年齡段學生容易煩躁、焦慮、敏感。在遇到困難與挫折時,在對自我評價上,男生要好于女生。男生通常把自己的失敗歸因于外部因素,而女生則歸因為自己的能力不夠,自信心不如男生強。(3)生活方面主要反映人際關系和生活自理能力。男生在同伴關系和行為習慣上得分高于女生,這可能與男性天生的外向、主動性有關,男生較女生更愿意主動與人交往,女性則表現得更內向一些。但女性的溫柔、耐心和良好的共情能力,使她們更容易和師生、家長交流,這正體現在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上,這兩個維度上的得分,女生均高于男生。值得注意的是在不良行為習慣上,男生得分顯著高于女生。例如,對“我經常喝酒”的問題,選擇比較符合與完全符合的人數為40,占總人數的10.6%,其中女生為15人,占37.5%,男生為25人,占6 2.5%。此外,選擇通宵上網的人數占總人數的20%。(4)職業方面,除了職業選擇和職業感受性差異不顯著外,其他分維度均顯著。原因可能是職業學校的學生還沒有真正走上工作崗位,很難測出實際的職業能力。在職業興趣上,男生高于女生,可能是由于專業設置的因素,適合男生的專業更多些;而在職業價值上,男生得分比女生更高,普遍認為一個人的價值是由掙錢多少來衡量。從四個方面的平均分分布情況來看,反映了中職生心理健康的特點:學習相對處于弱勢,人際交往和自理能力等生活方面得分較高,中職生心理健康各方面的發展不均衡。
樹立信心,提高學習動機 從調查可知,中職生在學習方面處于弱勢,成績不好是他們心中的傷痛。對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進行恰當的思想引導,修正學生的學習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要交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多為他們提供表現自我的機會,幫助學生徹底擺脫因學業成績低下而產生的自卑心理。
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詢服務 中職生的年齡大多在16~18歲之間,生理和心理都處在一個快速發展時期,也是問題多發期。為此,學校應開設心理輔導課程,讓學生了解基本的心理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各種方法。此外,還可開通熱線和設立咨詢室。這些方式有利于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對一些不善于面對面交談的學生比較有效。但有些學生存在心理障礙需要進行治療,則應根據需要采用適當的療法,減輕或消除學生不適應的心理現象及行為,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
學校、家庭一體化,協同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對于不良的行為習慣,教師一定要正確引導,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以及社會實踐活動來營造良好的校園生活氛圍,轉移或消除易引起不良行為的負面情緒,鼓勵和指導學生積極與他人交往,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特別是良好的師生關系、同伴關系。同時,家長也要加強與子女的交流,建立起平等的親子關系,多給孩子自由和獨立的空間,關注子女的心理表現,及時給予關懷和幫助,營造一種相對寬容的成長環境。
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加強實踐鍛煉 中職生的思想觀念、興趣愛好、家庭環境不盡相同,其就業觀念的價值取向也存在差異,面對價值取向的失衡,關鍵要做好中職生價值觀的引導工作,要加強對他們的職業理想教育,使他們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就業觀。除了中職學校師生的努力之外,也需要相關教育部門政策或宣傳導向的轉變,堅持以人為本,為學生提供廣泛的實踐機會,這對學生了解社會、提高職業的感受性和勝任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實踐,教師可以了解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程度,學生可以積累豐富的一線經驗,為將來就業做好鋪墊。
[1]俞國良,侯瑞鶴,等.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和特點的調查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32):32-35.
[2]陳禧鴻.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教學版),2005,(29):94-96.
[3]韋雪芳.中職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06,(5):155-158.
[4]徐玉蘭.職高生學習狀態調查與對策[J].中等職業教育,2005,(8):6-13.
[5]俞國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1):46-97.
G717
A
1672-5727(2010)06-0048-03
嚴艷琳(1977—),女,江西吉安人,廣西師范學院教育學2007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
王屹(1968—),男,河北石家莊人,廣西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
(本欄責任編輯:謝良才)